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鲁东南农村民众叫魂习俗浅析

鲁东南农村民众叫魂习俗浅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1 00:00:48
鲁东南农村民众叫魂习俗浅析
时间:2023-08-11 00:00:48     小编:

[摘 要]叫魂习俗在中国广大农村非常普遍,这样一种迷信的民间信仰的风行,除了有其历史根源之外,还与当下中国农村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拟从笔者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出发,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山东省临沂市义堂镇村民对叫魂,特别是对儿童叫魂的崇拜和信仰,深入解剖叫魂过程,进而解读这一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民众心理,考察叫魂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动因及其未来走向。

[关键词]鲁东南;叫魂;习俗;功能

一、“叫魂”的来源及方式

(一)来源

“叫魂”亦称“喊惊”、“喊魂”等,属于民间信仰。《楚辞》中有《招魂》篇,指出人将死之时,魂魄离散,必须通过招魂来延其年寿。这种把丢魂人的魂魄叫回其主人肉体上的过程,就是叫魂。

(二)方式

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存在叫魂习俗,但各地方式不一。下面笔者着重介绍家乡山东省临沂市义堂镇流行的叫魂、捧魂习俗。

小孩和成年人的叫魂方式是不同的:10岁以下的幼童主要以“捧魂”为主,10-18岁的青少年和18岁以上的成年人则都以“叫魂”为主。

1、婴幼童的捧魂

“捧魂”一般在把脉之后,确定是魂丢了,孩子就会被放在妈妈腿上,面朝太阳,负责捧魂的人会蹲在他们面前,在地上画一个“十”字,然后双手不停地从“十”字的“横”的两端往十字的中心合拢,

一、

二、

三、四……一共合拢十次,第十次的时候手要放到地上做捧起状,然后双手贴到孩子的额头上,依次类推,捧完第二个十次之后手心放到孩子的胸口;第三个十次之后是捧到脚上,说明整个魂魄已经回来了。而从开始到结束这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整个过程中给孩子捧魂的人嘴里要念着这样几句“咒语”:“灯光菩萨灯光神,你和灶王一家人。有饭你先吃,有事你先知。隔山靠崖,迎着日头就来。”

从这条咒语的字面意思来看,这里的“你”指的应该是里面提到的“灯光菩萨灯光神”,而“有饭你先吃,有事你先知”,显然是为了让吓跑了的魂能尽早回来而讨好“灯光菩萨”的,最后一句意在说明不管回来的路有多艰辛,魂也要随着灯光菩萨所洒下的“日头”找回自己的真身,从而使受招者恢复正常。

2、成年人的叫魂

至于成年人的“叫魂”,是一个非常简易有趣的过程,只要捏着受招者的耳朵(男左女右),叫着受招者的姓名,问“XXX,回来了吗?”,受招者回答“回来了”,连续七次,只要每次都能及时答应着,魂魄自己就会找回来的。

二、“叫魂”的心理学依据和社会功能

(一)“叫魂”的心理学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说,叫魂是母亲的专利。笔者所见到的十之八九都是母亲带着孩子去叫魂。这体现了母亲对受惊吓的孩子的关怀之情,正是由于这种莫名的安全感,孩子幼小的心灵被简单仪式下母亲的关爱包围着,都会潜意识里感到心安和踏实。

(二)“叫魂”的社会功能

失魂多来自惊吓,孩子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被吓到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人。因此,“叫魂”是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来消除孩子的恐惧,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寄托。通过“叫魂”这一仪式,孩子会认为家人是喜欢并且关心他们的,心理上逐渐会忘却不快之事。

三、“叫魂”在农村的生长土壤及其社会走向

(一)“叫魂”的生长土壤

叫魂习俗之所以在农村如此风行,一是与其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二是和农村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农村单个的小家庭结构中,父母或者祖父母往往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父亲外出打工之际,留在家中的母亲更是在孩子有所病扰时,首先想到的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叫魂”方法,这是一种习惯性的选择倾向。三是由当今“叫魂”的便捷性所决定的。

(二)“叫魂”未来的社会走向

“叫魂”这种民俗现象,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却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这就说明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民众需求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相应提高,它的根基或许会受到冲击而发生动摇,从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独特的民俗还不会轻易消失,这就需要政府机关及相关文化机构合理引导,取其精华,把它逐渐转化为一种科学的儿童心理治疗法。这样对于受到意外惊吓而导致“失魂”的幼儿,我们可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让他们的父母(尤其是母亲),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对其进行语言上的疏导和肢体上的爱抚,给他们心灵最亲切的安慰。当然,如果所受创伤比较严重,还是建议找心理医生进行更为系统、科学的心理治疗,以帮助儿童消除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