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2 01:17:51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时间:2023-02-22 01:17:51     小编: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地位与优势,探讨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这些年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家普遍认为,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曾经专门出台《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文件,明确指出:教育首先要关注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使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在社会实践中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强调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它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

1、心理危机的概念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地位与优势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应该由专业的危机干预人员为主,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首先,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发挥着早预防、早教育的作用。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知己知彼,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信赖和亲近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中,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谈等直接接触的方式以及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基层组织中及时反馈信息的间接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其次,由于班级组织形式相对稳定,辅导员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有利于危机干预和教育工作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对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十分了解,对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在思想、情绪、言行等方面都会出现异常状态,与其亲密接触的人较容易发现。由于辅导员这一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要接触学生,既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又是管理者和指导者,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能够较快地、直接地或间接的获取信息并及时进行疏导,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还能潜移默化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保健方法,这些工作都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发挥了早预防、早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起核心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辅导员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辅导员一般比学生的年龄稍长、刚经历过大学生阶段,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十分了解,双方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而双方互动交流则是心理危机干预的核心所在。辅导员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受困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初步了解并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评估其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化解和救助措施。一般来说,心理危机的干预如果只有单方的干预、没有对方的认同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度很高,他们更喜欢与辅导员接触,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辅导员与学生平时地接触较多,双方在年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共同性多、共通性大,沟通和交流的障碍少、代沟小,较容易建立真挚地友谊和信赖关系。所以,辅导员的独特地位使他们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能在心理危机的初始阶段就给予及时疏导,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

再次、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储备和管理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辅导员在上岗前都要接受正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技能培训,这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校一般都会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辅导员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特别是要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此外,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大学生的上课情况、人际关系、课余生活、社会活动都受到辅导员的关注和引导。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使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能力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都是很必要的。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网络中处于第二级网络,是连接一级网络学生骨干和三级网络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

3、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性工作,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指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也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主要参与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3.1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渊博的心理学基础,这样才能成功化解大学生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运用心理咨询技巧,辅导员可以进一步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工作方法。因此,辅导员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增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辅导员只有自己具备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的沟通技巧,才能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时,有的放矢。辅导员还应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试技能。一方面,帮助学生重塑信心,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帮助了解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疏导不良情绪,减轻由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带来的工作压力。从学校的角度来讲,高校应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报告。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影片、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辅导员处理心理问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使心理危机干预真正成为其必备的职业技能,切实增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

3.2及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需要辅导员为本班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档案应该根据每个大学生的情况进行独立的建设,包括新生的心理档案、家庭背景档案、生活和学习习性档案、心理危机高发群体档案等。在入校时对所有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普查,后经专业分析并结合后期进一步观察逐步建立、在后期的管理和调查中,及时补充档案。档案内容需根据不同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类型以及家庭背景等进行设置,对贫困生、独生子女、新生、毕业生、学业困难学生、身体缺陷学生、单亲子女及孤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心理档案按班整理后保存在辅导员手中,辅导员除了对其进行保密管理外,更重要的是随时查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更新。

3.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的支持、配合与帮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表率作用。沈晓红等人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温情与理解有助于大学生采用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积极的应对方式做事、思考;而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和溺爱,则会导致其采用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消极应对方式做事、思考。据了解,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上大学了就认为其长大成人了,不愿管也不想管了,或者怀着一种想管但又管不住的无奈心态。事实上,父母应该而且必须配合学校,继续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父母有责任了解与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在一些年轻人情感纠葛问题上,家庭的处理往往比其他机构更有效。辅导员首先应使家长明确家庭对学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让家长认识到预防学生陷入心理危机的重要性;其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最后对于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其家长,使家长配合干预,对其实施监控。

3.4配合专业人员和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旨在帮助受心理危机所困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自身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而且,心理危机干预中经常面对的是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疾病,这些问题只有真正的心理咨询、治疗甚至专科医院才能完全行之有效地解决,简单的说教和行政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是初步的、持续的,更为深入的处理则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学校心理咨询专家在配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中必须起到应有的作用。辅导员在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后,应积极配合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问题进行心理治疗。总而言之,成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最终要靠心理咨询专家和专科医生。辅导员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员和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对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危机学生”要及时转介。

四、结语

心理危机干预是多方合作的过程,辅导员应争取各学科教师的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目前由于各高校扩招规模越来越大,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师任务加重,导致很多高校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心理的发展,因此辅导员要与各科教师经常沟通,及时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让他们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业,也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