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外交梦

中国外交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3 00:44:52
中国外交梦
时间:2023-05-13 00:44:52     小编:

[摘 要]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相伴而生。在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而中国外交梦的提出则是在今天政治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国际政治格局一体化的背景下亟待努力实现的梦想。以和平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实施文化软实力外交。通过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外交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外交梦;文化软实力;实现;和平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集思广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宏伟蓝图。历史证明,“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一、中国梦的外交内涵

(一)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未来中国要实现新的发展,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从实践中得出的深刻体会,中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时始终秉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以政治利益换取经济援助的坚定立场和原则。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矢志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奉献应有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融入到更为广泛的世界梦,这才是大国和平崛起的心态。

(二)积极探索和践行与时俱进的外交新思路

“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二十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俄罗斯时关于未来中国外交思路发展方向的论述。他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关系一体化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多边外交盛行起来,各种多边首脑会议频繁举行,如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欧盟首脑会议、中欧首脑峰会、G20首脑峰会等。中国政府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寻求通过多边外交来沟通、协调各方利益也是伴随着中国迅速融入国际体系的步伐而进行的。

面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治理问题,中国主张通过多边外交予以解决。为此,中国充分重视联合国的全球性地位,积极参与联合国峰会、维和、发展、人权、裁军、环保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支持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核心作用。同时,中国积极参加南北国家间的集体对话,如,参加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参加G20首脑峰会等。此外,中国重视加强同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多边机制中的协调与合作,如,高度重视“8+5”合作机制中的五个发展中国家作用、强化“E11”之间的利益沟通和协调、加强和提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在重视“多边外交”和“大国外交”的同时,致力于追求“新安全观”。透过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国家元首后的首访对象和访问路线,便可看出,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这可以称作中国的“世界梦”――世界新秩序,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运用

(一)中国的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地位。中国政府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解决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

建国以来,中国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冷战结束后,中国总的外交策略是“韬光养晦”。即不张扬自身的力量和影响,在国际上总是行事低调、多做少说。

尽管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全面和彻底地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但是,在政治上,中国仍然十分坚持《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都将防御性国防政策作为立国之基,结果推动了一种被称为“不干涉内政”的新的国际准则的建立。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不以经济援助换取政治利益,在对亚非友好国家的人道主义和经济发展援助时,仅仅局限于双边经济方面的互利共赢,这一传统的外交观念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外影响以及国家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很大程度的限制作用。

(二)后冷战时代“零和博弈”外交思维的羁绊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趋势加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互矛盾、错综复杂,从而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尽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成就越来越认同,与中国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以西方国家为首的国际敌对势力总是阴谋地把中国的成功曲解为“中国威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中国在国际与地区中被公认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因素。在对中国“崛起”的意图或者动机的怀疑、不安中,让中国承担更大全球责任的声音从西方尤其是全球治理的主导者――美国和欧洲发出来。“中国责任论”甚嚣尘上。

在面对恶劣的周边安全环境,如持续动荡的朝鲜半岛局势,历史遗留下来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剑拔弩张的南海紧张局势;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如中美两国在热点与冲突地区的利益较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战略生存空间的挤压,中欧国际贸易利益的冲突,联合国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话语权争夺。中国很难不在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展开“零和博弈”的较量。

三、如何发挥文化软实力在实现中国外交梦想中的作用

(一)增强对外话语议题的设置能力,把握话语导向

(二)进一步向国际社会提供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国际公共产品

1.拓宽实物型公共产品的供应管道。全球斡旋的中国特使在今天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在东亚北非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朝核、伊核等国际问题中通过特使斡旋,对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国际水域的中国护航、热点维和的中国军队、走出去的中国志愿者等一系列“中国形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三)探索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作为的中国公共外交路径

1.持续提升政府在公共外交中的主导、协调作用。特殊的文化传统和国情使得中国在推动公共外交的进程中有别于西方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主要不是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影响,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作用。例如,中国的人道主义援助、维和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都无可争议地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政府的组织力、感召力、动员力、凝聚力充分体现出来。

2.广泛吸纳非官方的外交政治智慧。传统的外交理念长期束缚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政府包揽一切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公共外交的长远发展。推动公共外交,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在政府领导下广泛吸纳非官方的外交政治智慧,增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对外来文化采取去粗取精、包容并蓄的态度,同时推动中国公共外交思想和策略的转型,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