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小议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小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8 12:34:40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小议
时间:2015-08-18 12:34:40     小编: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劳资矛盾日益加剧,劳动争议和罢工现象预演越剧烈。于是,很多学者建议确立劳动者的罢工权,依靠该制度的确立解决此类社会问题。笔者认为,仅仅依靠罢工权的确立解决问题明显是不够的,甚至在现在确立罢工权后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罢工权;中国化;逻辑

一、罢工权简述

罢工权是劳动者享有的在一定条件下以集体停止工作的方式,要求雇主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报酬的权利。其实质是劳资纠纷,是劳资双方经济利益矛盾的体现。罢工权的理论基础源于生存权和劳动权思想,罢工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本质上是经济权利,属于社会权范畴。

二、我国现在罢工的现状与特点

三、罢工权现在确立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因素,许多学者和个人认为我国罢工权的确立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似乎罢工权的确立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劳资矛盾,在我看来,这样的观点至少忽略或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忽略了中国实际国情。罢工权是一个舶来品,它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大量产业工人的出现,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工业领域频繁的引进机器与科技,带来了大批失业者。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组成了工会,运用罢工的手段同资本家抗衡。西方国家对罢工的态度也大抵经历了三个阶段:禁止----有限制的承认---普遍承认。西方国家罢工权的规定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可以说,正是西方经济的发展达到基本成熟后,才正式普遍承认并且规定罢工权,此时罢工权的规定,从某种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性,进而保护了工人阶级的一些合法利益,工人阶级通过罢工达到自己的经济诉求后,继续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西方的罢工权的规定是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的。罢工不是目的,通过罢工保障权利的行使,从而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才是目的。所有赞成应马上建立罢工权的人们都看到了这颗果实的甜美,而不问它从何而来,为什么看上去很美,拿来种到我国的土壤上是否味道依然香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二)我国的经济成分的复杂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我国各类(包括法律)上层建筑的土壤。我国现在的经济成分以国有制为主体,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必须承认,我国现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鉴于我国经济成分的复杂性,我国的市场经济之路走的也颇为波折,现在仍然是处于探索,前进的阶段,经济尚且如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真得要引进看似在国外先进的罢工权制度,假如规定罢工权,国有企业是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共同享有罢工权还是单独规定?在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前,就迫不及待的引进罢工权,只会让现有的经济更加混乱。

四、我国罢工权确立的逻辑性

一项权利的确认需要其政治基础和与其他法律相适应,罢工权的确立其关键是工会制度的完善。工会制度是罢工权确立的制度基础,而纵观我国现有的工会制度,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工会组织,但都被普遍认为已经名存实亡,公有制经济(国企和集体经济)中工会已经成为企业和党委、政府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并由企业和党委、政府组织高层对工会进行人事任命,已经没有相对独立的组织和行动。大多只是在某些节日进行象征性的小福利发放及组织娱乐活动组织,并不能代表广大员工的利益,尤其是国企工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资方利益。而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要么没有工会,要么工会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无法在罢工中实际发挥自己的作用。

可以说,现有的工会制度是制约我国罢工权确立的隐形瓶颈,工会制度不完善,而只是期望一个权利的确认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西方国家罢工权的确立是建立在完善的工会制度上,工会领导由工人大会自己选出,工会会费用来平时工人的各项事务,甚至建立自己的罢工基金,专门用于罢工费用的支出,如1930年代诞生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是美国最大工会,不仅人多势壮,而且有政治和经济势力,UAW拥有9亿美元的罢工基金,能够承担得起一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罢工。

因此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是罢工权确立的根本,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工人会自发的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促进工会制度的完善,只有工会制度这个基础巩固了,罢工权确立才有其实际意义,才能真真为工人所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现在工会制度尚且如此,何谈罢工权?

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尚未形成雏形,其他社会保障条件不具备,人们在就业尚且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仅仅为了名义上(与国际法规接轨)的好看而确立罢工权显然是一种浪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