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16:54:2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8-04 16:54:23     小编:

[摘要]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以专业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中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培养现状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职业性不突出、实践环节薄弱、导师力量不强、评价标准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这一培养形式的认可度。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校企合作;评价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

关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此处不再赘述,下面以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一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

专业学位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学位类型之一,也被称为职业学位。一般指有专门职业要求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专门技术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同级学位,水平相当。二者既有共同的地方,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二、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以来,虽然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但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与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未能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体系没有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职业性不够突出

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有赖于职业性课程的设置,即课程设置必须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但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意识到了职业性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和试点工作,但由于长期受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和导师实践能力的限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差别不大,实践性课程偏少;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有效地结合现场实际,教学案例偏少;教学方式不能脱离“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缺少课堂参与和讨论等开放式教学。显然,这样的课程体系很难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5]

(三)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多是传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他们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现场工作经验,与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即使有些导师承担了部分生产型科研项目,也主要是根据企业需求完成室内的理论研究,并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生产现场的实际工艺,因而他们在给专业学位研究生授课或指导上力不从心。而学校聘任的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多为兼职人员,指导研究生或者授课只是他们的兼职工作,学校对其职位晋升、绩效考核以及工资福利等没有决定权和约束力,当其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发生冲突时必然牺牲兼职工作。因此,建设一支良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已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6]18

(四)缺乏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时间较短,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因此,以学术学位的质量评价体系来界定和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目前通行的做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上的趋于雷同,使之不能体现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培养目标,不能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来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凸显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性不足,并以此判定专业学位质量低于学术学位质量,导致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甚至包括学生自己对专业学位的轻视,从而严重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7]

三、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创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基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可度。

(一)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职业特性

首先,依据专业学位标准编写一批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用教材和案例库,并做好教材的配套及系列化建设,突出专业训练,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知识框架和物质基础。其次,在课程教学和授课模式方面,要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模式,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现代教学方法,并聘请企业专家共同授课,使研究生从课程学习中获得间接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让研究生掌握本领域的专业技能,建立对实践的感性认识,做好职业定位;通过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实践锻炼,让研究生直接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提高专业素养。

(二)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把实践环节落实到位

强化实践基地建设首先要做好实践基地的筛选工作,一般首选行业特色明显、高级技术人员较多、技术集成度高、与学校技术合作密切、管理完善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次要与合作企业做好实践基地的共建工作,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校企双方要通过共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性实验室以及相关学科实验室等,谋求优势互补、互助互惠、协同创新;通过基地共建、教学和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工作还必须注意抓好具体实践的组织管理工作。校、院两级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要加强和实践基地的沟通,校企“双导师”要共同确定专业实践的内容和实践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实践计划,并定期进行专业实践效果考评和给出最终的效果评价,以实现对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监管。另外,要通过为研究生购买保险、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委托培养以及明确企业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和收益等措施,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落实到位。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细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通过个人申请、专家把关,遴选出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兼备学术型和应用型、企业科研项目较多的教师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和鼓励校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或进修,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校内导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三是加大校外导师的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改善校内导师的队伍结构。四是制定、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提高校外导师待遇,引导、鼓励他们与校内导师一起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五是建立导师分类管理制度,包括导师的分类选聘、分类培训、分类考核评价等,确实提高和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 (四)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考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且不再单独强调其科研能力,转而注重知识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因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知识,这主要通过基础课程学习成绩、企业实习表现和实践课程成绩进行考查;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或项目研讨课的参与度及在工程实践项目、技能训练课、学位论文和学术成果中的表现加以考查;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这主要通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以及其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加以考查。当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还要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当前,部分领域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的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如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注册建筑师的对接、设备监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高级注册设备监理工程师的对接以及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国外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