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强度应力比在软质岩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强度应力比在软质岩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3 01:26:58
强度应力比在软质岩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3 01:26:58     小编:

隧道(隧洞)作为地下洞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完善,隧道规模由原先的数量少、长度短、小断面、浅埋深,逐渐向“多、长、大、深”发展[1],成洞对象由选择硬质岩岩体到相对较软的软质岩。高地应力作用下的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类似岩爆、坍塌的主要围岩变形破坏类型。分析挤压性围岩大变形破坏过程,合理的评价地应力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对隧道围岩的正确分类有重要的意义。

围岩分类方法多采用强度应力比来描述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如水电围岩分类HC法、以围岩强度应力比为限定判据,来控制各类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Q系统引用σ c/σ 1、σ θ/σ c判别应力折减系数的大小。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厂房平硐实例,结合理论计算,并参考以往类似隧道经验,分析了挤压性围岩隧道大变形的变形破坏过程,提出了强度应力比与大变形分级间对应关系,修正围岩分类方法中应力因素项,并对厂房可能变形程度进行预测。

1某水电站工程概况

但根据HC法(水力发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对该平硐进行围岩分类,围岩强度应力比(S)多小于2(见图2),大部分硐段Ⅲ围岩要产生大变形,类别降一级,围岩类别以Ⅳ类为主,可利用程度低,导致厂房结构设计非常困难,分类方法的S限定条件安全裕度过高。如何更精准的表述强度应力比与围岩大变形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对HC法在软岩围岩分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挤压性围岩大变形破坏特征、机理

二云(英)片岩中含有片状云母矿物,粘土矿物含量不显著,为挤出性岩石,在地下水不发育或轻度发育时,岩石膨胀性很小,围岩大变形机制主要为围岩挤出[4]。由于片岩岩体结构主要受片理面控制,在高应力作用下,岩体容易弯折,发生弯曲型围岩挤出。厂区地应力场是以区域构造应力为主,故围岩的挤出主要受构造应力作用,表现出一定方向性,一般洞室两帮破坏尤其明显。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受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作用限制,CPD1平硐围岩变形程度属于轻微挤压大变形,表现为硐壁岩体沿片理面轻微片状向外剥落(见图3)。从现场看,对于基本岩体质量为Ⅱ的围岩需降一级,但对于Ⅲ的围岩不需降级。

对该处围岩洞壁垂直钻孔岩心取样发现,岩体完整程度从洞壁的较破碎到深部的较完整~完整,完整程度呈渐变过程。这与理论上研究是一致的[5]23。洞室开挖后,洞壁岩体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应力集中,岩体向临空方向变形并发生破坏,一般由外向内形成4个区域(见图4):Ⅰ松动区、Ⅰ~Ⅱ塑性区、Ⅲ~Ⅳ弹性区、Ⅳ原岩应力区。当围岩进入塑性状态时,切向应力的最大值从洞壁周边转移到弹、塑区的交界处。随着往岩体内部延伸,围岩应力逐渐恢复到原岩应力状态。在塑性区内,由于塑性区的出现,切向应力从弹塑性区的交界处向洞室周边逐渐降低,松动区内应力和强度都有明显的下降,裂隙扩展,产生新的微裂隙,出现了明显的塑性滑移。整个过程是围岩通过自身的变形调整所处应力状态,趋于稳定的历程。Ⅱ~Ⅲ区起主要的承载作用,Ⅰ区在变形趋于收敛的情况下,为Ⅱ区提供三向的围岩应力状态,最终协调自适用稳定。

对于硬质岩,岩石主要以弹性变形为主,塑性变形很短;围岩洞壁切向应力达到岩体弹性极限时,围岩开始屈服破裂,由于硬质岩变形能力很差,形成很小的围岩塑性区和松动区,围岩通过自身的变形调整所处应力状态能力相对较差,承载区主要为弹性区,一般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最大主应力比值来描述硬质围岩塑性变形的开始。而对于软质岩,以塑性变形为主;围岩洞壁切向应力达到岩体弹性极限时,围岩产生屈服变形,微裂隙扩展,当达到长期强度时,该变形变得显著,岩体应力状态随强度的降低而降低,围岩能够通过自身变形来大幅度调整自身应力状态。但在高地应力状态下,由于调整后的洞壁围岩变形过大,强度降低导致其长期强度始终低于切向应力,松动区围岩产生累进破坏,而不能给承载区提供很好的三向应力状态,导致承载区向内转移,最终围岩产生大变形破坏。

继续沿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最大主应力比值来描述软质围岩塑性变形的开始就显得不合理。首先,洞壁围岩切向应力达到岩体长期强度就可以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不用达到峰值强度;其次,即使岩体产生塑性变形,围岩也可以通过位移使应力状态调整。故找到围岩硐壁累进性破坏的强度应力比描述,以及可能产生某一变形程度的强度应力比描述(即对强度应力比与围岩大变形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描述)使之与现场评价一致,对水电围岩分类HC法在挤压性围岩稳定性评判中应用有重要意义。 3强度应力比判据的建立及其应用

由于Ⅱ类围岩基本稳定,不会产生塑性变形,上述式(3)可以作为其限定判据。

围岩在弹性变形的基础上发展成塑性变形,巷道周边岩体会屈服形成塑性区,围岩的峰值应力也会由原来在洞壁转移到深部,围岩应力进一步调整,以形成新的平衡,当洞壁的变形趋于收敛,围岩将保持稳定,否则围岩将产生累进性大变形。

但如前面的塑性区围岩应力分布状态所揭示的那样,应力状态、岩体变形程度、岩体强度三者互相作用,又互相影响:应力调整导致围岩变形,围岩变形导致岩体强度降低,根据式(5)可以看出,岩体强度降低导致应力进一步调整。洞壁的稳定状况、变形程度以及其岩体强度都与围岩的应力状态有重要的联系。描述应力和位移的理论方法很多,但同时考虑强度折减的尚没有较成熟的理论。本文主要结合类似隧道的经验[6~8],以隧道工程地质特征为基础,给出岩体大变形及累进破坏时,岩体变形程度与强度应力比的关系(见表1)。

表1软岩变形与强度应力比分级标准

变形程度无挤压轻微中等严重极严重

4强度应力比在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上强度应力比主要用在围岩类别的修正上,根据工程需要,依据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中围岩类别的变形限定,对其做如下修改:

上述只根据CPD1平硐末端微新岩体考虑围岩可能挤压状态,当岩体完整性较差时,岩体仍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形。同时这里主要基于近均质软岩进行讨论,由于片岩的片理面是弱面,且厂房跨度较大,始终有一墙壁与片理面相交角度较小,容易产生更大的变形破坏。综上,厂房应基于围岩可能产生中等挤压大变形进行设计。

5小结

1)地下厂房岩性主要为二云片岩,受片理面控制,在地应力作用下,围岩可能表现出弯曲型围岩大变形挤出,目前从CPD1平硐看,围岩产生轻微挤压变形,表现为片状剥落。

2)在高地应力下,挤压性围岩随着开挖进行,初始应力状态产生调整,并自外向内形成四个变形区,其中Ⅰ~Ⅱ塑性区相对硬质岩要大的多,围岩能够通过自身变形来大幅度调整其应力状态。

3)应力调整导致围岩变形,围岩变形导致岩体强度降低,岩体强度降低导致应力进一步调整,三者互相作用,又互相影响。本文只是从经验角度给出对应关系,从理论上给出合理模型,将是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4)通过理论分析,引入长期强度到判据中,结合类似隧道的经验,对水电围岩分类HC法的强度应力比降级进行修正,可以更好的评价挤压性围岩的稳定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