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AGIL模式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基于AGIL模式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20:20
基于AGIL模式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时间:2023-08-09 00:20:20     小编:

摘 要:现代城市社区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社区居民的异质性强,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AGIL模型理论,社区文化既是构成社区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同时社区文化又自成一个系统,由四类子系统构成,分别由资源系统发挥着适应功能、组织系统发挥着目标获取功能、社区意识系统发挥着文化整合功能、社区文化教育系统发挥着模式维持功能,因此必须加强社区文化系统建设,增强各自系统功能,从而发挥有机整体的作用。

关键词:AGIL模式;功能协调;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4-01-09

基金项目:淮南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A08007)

作者简介:周学锋(1963-),男,江苏武进人,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和社会学研究。

The cit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AGIL model

Abstract:Due to the highly developed social labor spanision and intense heterogene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lacks a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belonging. So, strengthening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community cohesion and promoting its residents’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belong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GIL model, commun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ub-system of community system. Meanwhile, the community culture per se is a system, composed respectively of the following four subsystems: the resource system playing the adaptive function,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playing the target-acquisition function, the community awareness system playing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function and the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playing pattern maintenance function. As a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system and enhance their respective systemic function so as to play the role of an organic integrity.

Key words:AGIL model; functional adaptation; cit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我国正经历从“总体性社会”向市场社会和行政社会的转型[1],也即是说从以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和垄断向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为主、政府宏观政策调控为辅的转变,相应的是社会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改革开放前,在城市对社会资源进行全面控制和垄断的就是国家成立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单位,而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被纳入到单位之中,他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都与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单位的功能由大包大揽演变为单一的生产经营,人们的生活逐渐脱离单位更多存在于社区之中。当人们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之后,“社区”也逐渐取代“单位”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基本单元,伴随着社会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城市社区由于社会分工较为发达,人口异质性强、人际关系较松散、生活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使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现代社区缺失[2],社区文化对于社区意识的培育和社区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一) 社区及城市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他认为社区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结合,呈现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社区的本职。在社区中,人们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进行亲密的、秘密的和单纯的共同生活,就休戚与共,同感共苦[3]。简而言之,社区就是指基于共同利益或价值,生活在一定区域具有紧密联系和活动的人们共同体。 城市社区是基于空间特征对社区的一种分类,一般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城市社区,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4]。

(二) 文化及社区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文化特指意识形态,不包括物质文化,如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社区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社区文化是“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走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是社会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反映”[5]。

二、基本理论

AGIL功能分析模型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于1953年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功能分析模型。他把行动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分为子子系统,如社会系统又可以分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区系统和社会化系统,这些系统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每个系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以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

具体来说,这四种功能包括:适应功能(Adaptation),即任何系统应能适应环境并从环境中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以维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目标;获取功能(Goal attainment),即应能够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立各种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整合功能(Integration),即任何系统应能够维持其各部分之间的内部协调,维持一定的和谐,使得系统各部分整合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任何系统应能使各部分具有动力和动机,使得系统各部分在基本价值模式下参与系统内部的动态过程,以维持系统原有模式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在社区建设中,经济和物质资源在社区中发挥适应功能,决策机构在社区中发挥目标达成功能,政府、民间管理机构和组织在社区中发挥整合功能,社区文化在社区系统中起着维系功能[6]。但是就社区文化系统来说,社区文化系统也由四类子系统构成,资源系统发挥着适应功能、组织系统发挥着目标获取功能、社区意识系统发挥着文化整合功能、社区文化教育系统发挥着模式维持功能,因此必须加强社区文化系统建设,增强各自系统功能,从而发挥有机整体的作用。

(一) 增强社区文化的适应功能: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经费支持则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要广开资金支持渠道,确保建设经费充足。

1.政府支持。

从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实际来看,社区自治并非是主流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7]。中办和国办于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社区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要基本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明确“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可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仍居于主导地位,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经费绝大部分仍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社区文化体系建设也不例外。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市区两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来源可靠。

2.社区自筹。

随着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政府对于社区建设大包大揽的局面将会逐渐打破,发展的总体趋势将是社区自治与政府有限参与的结合。因此,社区自筹是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的又一重要来源渠道。《意见》同时也提出“社区居民委员会兴办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经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按照自愿原则,可以向社区居民或受益单位筹集”。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群体将是社区的全体居民,社区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向社区居民筹集,或是通过社区自办的营利组织进行筹集,或是通过社区企业组织、公益组织赞助的形式筹集,但都必须要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搞乱摊派。

3.社会融资。

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瓶颈,有专家指出政府要抓社区建设的大项目,一些中小项目应让市场自身发挥更大作用[8]。就社区文化建设来说,由于社区文化具有群众性、普惠性、共享性、多样性等特点,社区文化建设所需资金就可以通过市场方式运作,采取社会融资的形式加以解决,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社区成员享受文化服务的时候,根据实际实行免费、少费或者完全付费。具体来说又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社区与社会融资实体(社会融资实体可以是公益基金会、企业组织、法人实体等)共同投资,按照比例分成,社区投资收益部分最终会用于社区文化建设;二是社会融资实体单独投资建设,收益自享;三是由社区成员共同融资,根据一定方式进行管理,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全体社区成员。

(二)增强社区文化的目标获取功能: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社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就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来说社区自治能力主要包括文化发展能力、文化发展能力、文化共享能力和志愿服务能力。 1.文化发展能力。

首先是要做好文化发展规划建设。文化发展规划建设制定的科学与否,不仅指引着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文化建设方向和内容,而且影响着文化建设的成效。科学合理的社区文化发展建设规划应包括文化的硬环境和软换建设,包括社区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目标、内容和主要措施。其次是要挖掘文化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所以要进行改革,就是因为动力不足,因此要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倾斜力度,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把可以市场化的文化行为转让一部分给市场,挖掘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动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社区文化服务。再次要是强力发展文化服务项目。根据城市的历史和特色,将一批健康、文明、向上的时代经典普及到社区,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地方特色文化。

2.文化组织能力。

通过鼓励发展和建立社区文化中介、文化社团、老年协会等各种文化活动组织机构,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自行组织和自行管理的能力。同时注意把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组织起来,通过请专家、名人、学者和具有文艺特长的居民等方式,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指导,提高活动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引导居民文化消费,倡导居民自办民俗文化项目,形成规模消费。以大型社区文化艺术节为依托,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社区舞蹈、戏曲、腰鼓、书画、棋类等喜闻乐见、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项目,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3.文化共享能力。

社区文化作为公共资源,虽然受限于建设资金短缺的影响,一些服务项目会收费,但是普惠和共享将是社区文化建设最终的目标。增强社区文化共享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及社区组织应着眼于社区居民的长远利益,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内,加大建设投入,在社区内形成小规模,在街道内形成大中心,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大的投入,从而实现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社区居民对先进社区文化的需求;二是加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包括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两支队伍,要统筹考虑、协调发展,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员,还可以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挂职锻炼、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提升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

4.志愿服务能力。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由于资源的有限,社区服务单靠政府、市场或者个人供给都无法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志愿服务活动则可以很好地弥补不足,在特定情况下甚至会成为社区服务提供的主要方式。所谓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参与状况决定着社区建设和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9],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文化服务应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这也是反映社区自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志愿服务能力,应着重从培育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入手,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社区居具有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

(三)增强社区文化的整合功能:大力培育主流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既有主流社区文化,又有社区亚文化,但是对社区影响最大的还是主流社区文化,培育主流社区文化主要还是体现在大力塑造体现时代特征的社区精神。

1.社区公共精神的塑造。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来说,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社会成员之间的异质性较强,这就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尤其社区意识观念较为淡薄,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关心社区事务,不关心社区发展。因此,应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又能体现社区文化特色的社区公共精神,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成员间的凝聚力,将社区居民独特的个性、多元的个人利益转化为基于社区公共利益的个人利益。

2.睦邻友好精神的塑造。

社会分工的不同,一方面的结果是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较强,而以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缺乏联结的纽带;另一方面的结果就是职业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的社会地位产生差异,出现不同的阶层。职业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理应不是阶层划分的标准,但事实上多元化的职业导致了人们的财富、社会地位和声望方面的不平等,社会分层的结果注定会产生精英阶层和弱势群体。睦邻友好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平等,倡导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且还包括实质上的平等。睦邻友好精神的塑造有助于改变因阶层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就社区文化建设来看,睦邻友好精神的塑造主要是体现在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上,应坚持人民的、大众的社区文化,而不仅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社区文化。

3.守望相助精神的塑造。

守望相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已有之并延续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相比于传统社会而言,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发达导致了职业的专门化,社会成员根据职业分工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彼此之间异质性较强,相互的依赖程度也更高。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多的体现在业缘关系、地缘关系方面,传统的血缘关系影响力大幅降低,社区成员之间的守望相助显得更为重要。守望相助的精神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临时的救灾济贫方面,更多的应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互相的关心、相互的帮助会增进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道德水平,让异质性很强的社区居民能够凝结在一起,形成一致的利益,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增强社区文化的模式维持功能:加强社区文化教育

社区文化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文化教育。

1.依托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即是社区文化教育的服务对象,也是社区文化教育举办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社区文化教育的受益对象。由于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比较强,居民间的互补性和依赖性较强,因此,应以自愿原则为基础,由社区自治组织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不同职业群体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有别的文化教育,提升文化水平,做到文化教育的自我举办、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发掘社区资源。

应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通过对辖区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争取辖区单位的支持,将辖区内大专院校、各类单位的操场、礼堂、舞台等活动场所与社区共享,形成家庭、楼栋、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文化教育模式。尤其是要充分发掘辖区内大专院校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服务的功能,通过利用大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场所和优秀师资,提升文化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有效性,从而弥补社区居民自我教育的不足。

3.寓教育于活动。

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尤其是对于社区文化教育来说,要不拘泥于一般的教育方式,创造性的开展教育。社区文化理论教育有必要,但不宜过多,否则效果就不好。社区文化教育应以各类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来发挥活动的教育功能。社区居民一方面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受到教育或展示自我,得到精神的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加强了与其他居民的联系和了解,增进了友谊和感情,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有助于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社区文化相对于农村社区文化而言,由于城市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社区居民的职业多样化,异质性强,社区文化承担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文化既是社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主系统。作为子系统的社区文化,如果建设的不好,没有很好的发挥功能,就会极大地影响社区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主系统的社区文化,各个子系统也需要发挥好相应的功能,否则就会影响到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2] 夏峰华.浅谈“以人为本”的新型社区文化构建[J].社会科学家,2005

(6):144.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5.

[5] 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67.

[6] 毕天云.社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J].思想战线,2003

(4):86.

[8] 姜雷,田煜,陈敬良.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社区财政投入博弈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

(3):95.

[9] 梁莹,王飞.居民社区志愿服务参与中的参与式民主[J].求实,2010

(3):5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