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

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0 10:09:32
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
时间:2015-08-20 10:09:32     小编:

〔摘要〕 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富强的长久之计。扩大内需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优选择。当前中国扩大内需还存在收入与消费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投资占比过高与城镇化不完全等问题,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人点,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优化投资的质量与效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内需扩大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关键词〕 扩大内需;民生;消费;投资;城镇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其中出口的扩大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市场不景气,对中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冲击。加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原来那种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安定稳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而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因此,扩大内需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中国扩大内需的现实意义

(一)扩大内需是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口的扩大支撑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通过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上的增长,没有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且当前中国仅依靠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而扩大内需则是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实际上,外需的不景气只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短期原因,而根本的、长期的原因在于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过去,中国凭借着人口红利和土地要素红利,在国际贸易中具备了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低成本优势,但现在这两大红利却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已经到达极限,劳动力也不再廉价,多地甚至出现了民工荒,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土地资源也不再无限供给,近年来中国建设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飙升,使得中国的土地要素红利也逐渐消失。因此,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已经走不通了,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更多依靠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发展。

(二)扩大内需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有力引擎

当前,中国内需市场仍然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潜力无限,亟待进一步开发。内需的有效扩大能够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还是信息化,都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与消费潜力。从需求群体上看,中国拥有13亿人口,消费与投资需求群体庞大,这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市场;从需求类别上看,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居民需求的差异也较大,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且多级的特点;从消费能力上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民财富已经居于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中国政府和居民都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从消费供给上看,近年来,中国重视内需的扩大,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新兴服务带动新兴消费,新型消费经济正蓬勃发展。投资和消费是内需的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驾重要马车。当前,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扩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扩大内需是改善中国民生的有力抓手

当前,虽然中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中国的民生问题,如就业、收入分配、养老、教育等问题却也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一大课题。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民生的改善能够支撑内需的进一步扩大,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举,而扩大内需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又是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第一,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更为重要的是扩大消费,而扩大消费的题中之义则是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及福利水平,因此,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改善了民生。第二,扩大内需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的投资,有利于盘活农村和中西部经济,提高农村居民和中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之间和东西部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第三,扩大内需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扩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可以看到,近年来通过扩大内需,中国在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铁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也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扩大内需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通过扩大消费与投资,有利于激活市场经济,从而进一步刺激市场对用工需求的增加。从改善民生的角度来看,扩大内需不仅仅只是短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富强的长久之计。

二、当前中国扩大内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至今,中国对扩大内需的认识有所深入,成效逐渐显露。但是当前中国扩大内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制约着中国内需的有效扩大。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在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中国是难以真正深层次地扩大内需的。姚景源研究员在评价中国扩大内需的成效时指出,中国在扩大内需方面缺少实质性的进步和根本性的成就。[1]

(一)收入与消费不协调,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收入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紧密相关。当前中国居民消费不振最直接的原因,可以说,就是因为居民收入没有得到合理增长。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收入没有得到有效增长的前提下,扩大内需就是个“伪命题”。[2] 1.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2.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较少,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根据经济学原理,若收入是持久的,则居民可能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而若收入是暂时的,则居民可能将大部分用于储蓄。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最重要、最主要的职能之一,较高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能够使得居民生活无后顾之忧,有利于改善民生,进而促进居民的消费。而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仍然较少,无法有效满足居民需求,导致居民倾向于多储蓄、少消费,为未来的高预期支出被动做准备。从中国的高储蓄来看,中国的居民收入似乎并不低,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假象,高储蓄并不等于高收入,更难以有效转化为高消费。由于中国基本公共支出较少,使得居民不得不将收入中的一大部分储蓄起来,被动地购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住房、医疗、教育的“难”“贵”问题已经成为了压在人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不仅降低了大部分居民的幸福感,而且挤出了居民大量的其他消费;养老问题的凸显也增加了居民未来的预期支出,从而影响了居民对当前消费的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内需有效扩大的一大瓶颈。

(三)投资占比过高,挤占了消费的空间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够使农民工通过市民化,拓宽收入渠道,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壮大城镇消费群体,使得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另一方面能够刺激城镇对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的庞大投资需求。一般来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约为农村居民的3倍,如果农民工能够成功实现市民化的转变,那么将极大地拉动城镇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本来农民工群体是一个消费潜力巨大的群体,但受制于户籍制度,这样一个消费群体的庞大潜力被大大抑制了,这就是不完成城镇化带来的消费不足[4]。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内需扩大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实现路径

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举。中国要想进一步扩大内需,根本在于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中国应以改善民生为切人点,努力实现内需扩大与改善民生的双赢。针对当前扩大内需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内需的三条实现路径。

(一)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当前中国扩大内需更为重要的是扩大消费。中国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消费需求潜力的有效释放,能够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应增加有效消费需求和有效消费供给。

1. 增加有效消费需求

从需求方面来看,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关键在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只有居民拥有合理的收入且无后顾之忧了,消费需求才可能真正旺盛起来。以农村市场为例,占全国将近一半人口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约为8896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①再加上社会民生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远未被充分开发。

当前,中国居民收入有所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升级,但由于国内消费供给的不足以及供给质量的欠缺,导致中国部分消费转向了国外,如奢侈品消费、奶粉消费、汽车消费等,如果这些境外都能转化为国内消费的话,对内需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因此,构建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不仅要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还要解决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优化消费环境。一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消费金融产品使提前消费成为可能,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广受应用。以汽车消费为例,美国汽车消费中高达八九成都有使用消费贷款。据汽车之家网站的调查显示,中国超过90%的被访者表示会考虑使用汽车金融产品,只有不到4%的被访者不愿意使用金融产品,而中国目前只有12%的用户使用了汽车金融产品。③可以看到,金融产品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的增长。因此,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用宽松的信贷条件来鼓励消费,促进居民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转化。二要建立健全诚信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消费环境的优化,使得居民消费意愿和满意度都很高,从而呈现高消费的状态,而中国的消费环境则亟待进一步改善。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从而大大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食品安全是民生之大计,韩国政府将食品安全问题列为四大恶之一,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中国必须重视市场监管的加强,严厉打击不法分子,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努力提升消费的满意度与幸福感,从而增强居民消费的意愿。

(二)优化投资的质量与效益

投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投资质量的改进与效益的提升。从某种意思上来说,中国扩大内需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了,为了投资而投资,投资大部分都集中在重化工业的低端,投资不仅对消费的贡献率不高,而且还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实际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要想扩大内需,必须从民生出发,切实优化投资的质量与效益。

1. 优化投资结构

优化投资结构既要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还要优化投资的区域结构。一方面,要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一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6%,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则高达7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也有53%的水平,[5]中国成为了全球服务贸易的最大逆差国。可以看到,中国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多的欠账和很大的发展空间。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因此,应该加大对服务业方面的投资,特别要加大对关系民生事业的投资,如对文化教育、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的投资。二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与优化方面的投资。首先,中国环境问题较为严峻,如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应加大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降低排耗方面的投资。其次,中国高精尖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附加值较低,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汽车主要依靠国外资本与技术,仅获得约三成的利润。因此,应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资。再次,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的低端,高端重化工业,如装备制造业投资不足。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提出,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脊梁。因此,应改造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化工业等传统产业,加大对高端重化工业的投资。三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如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的投资;四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农业技术、农村基础设施、农村能源的投资等,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规模。

另一方面,要优化投资的区域结构。中西部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与中西部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市场秩序落后有着不可分割关系。因此,优化投资的区域结构也不可忽视。东部地区的投资量已经较多,进一步的投资应致力于质的提高,如注重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等。另外,要重视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包括对中西部投资数量的增长以及投资质量与效益的优化。如给予中西部优惠的投资政策,鼓励、吸引多方投资;加快中西部产业转移承接方面的投资;增加对中西部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对中西部环保节能方面的投资等。

2. 完善投融资机制

从制度方面,应完善投融资机制,以提高投资的质量与效益。一方面,要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对扩大中国内需、改善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约八成的融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这不仅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而且还缺乏对技术创新的鼓励。应该学习美国优秀经验,充分利用市场本身的力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股票市场,政府融资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进而鼓励创新,激活市场。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支持、鼓励力度,建立健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创新优化金融产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二要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营造高效、有序的资本市场环境;三要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金的配置作用等。

1.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另一方面,还应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改革,重视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设,致力于改善民生,避免农民“被上楼”。带有明显歧视性质的暂住证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应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居住证制度,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居住时间联系起来,让没有城镇户籍的常住农民工也能逐步在城镇享受教育、就业、医疗、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应重视农村相关产权制度,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享受到更多财产权利;应拿出土地收益中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的解决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城,解决好农民工的进城问题,是解决当前民生问题,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必经途径。

2. 优化城镇布局与功能

〔参考文献〕

[6] 方辉. 韩国扩大内需的有关做法和启示[J]. 当代世界. 2013,

(1): 60-61.

[8] 李克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J].求是,2012

(4):3-1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