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战略选择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战略选择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0 10:24:45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战略选择研究
时间:2015-08-20 10:24:45     小编:

摘要:在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对于促进经济转型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包括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以绿色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构成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需要有针对性地设定发展战略,需要明确总体发展战略、战略实现路径、战略发展重点,避免战略发展误区,等等。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内涵;发展战略;政策建议

一、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基于此,笔者认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指由具有鲜明现代元素特征的、不同产业及行业部门所构成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完整全面且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全新产业系统。其基本内涵是以现代科技、先进知识和各类专业化人才为基础,以现代产业文明为引领,努力实现产业层面“三化”(即第一产业现代化、第二产业智能化、第三产业生产化)的新型产业体系。新体系应具有高集约性、高效率性、高协调性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特征,表现为产业层次高端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力高水平和产业要素高集聚。体系内的产业应具有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特征,表现为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要素集聚力高、市场竞争力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体系

2014年末我国人口数目达13.67亿,庞大的人口规模进一步加剧农业掠夺性开发土地,进一步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生产性资本积累不足。这导致农业研发投入和农村公共服务投资不足,进而影响农业的正常、有序、有效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内部发展结构不明晰,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产业现实需求。①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发挥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笔者认为,应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效农业体系为基础,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科技水平为实现路径,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保障,努力构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2.以绿色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3.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构成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

关于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发展战略,既需要从宏观产业层面设定总体发展战略,又需要从微观层面设定战略实现路径;既需要明确发展中的重点,又需要注意避免发展中的误区。

1.总体发展战略

2.战略实现路径

3.战略发展重点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必须立足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内生性增长,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尤其是必须改变过去产业政策重供给调节、轻需求引导的误区,将调节的方向由供给单向调节转为供需双向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坚持企业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微观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在经济外部性领域的调控、管理和服务职能。第二,探索建立产业供、需双向调节机制,在调整优化供给结构的同时,坚持“稳投资、促消费、扩出口”,积极引导需求尤其是内需结构的优化完善,确保供需结构实现协调性和时效性的有机统一。第三,善于从存量中调增量、做大总量,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本土化”延伸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产品国内优先采购,引导和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配套,促使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4.战略发展误区

实践证明,在经济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常常容易犯“形而上学”和“矫枉过正”的错误。因此,必须在警惕认识误区的基础上,着力把握好实践关系。在认识上,要注意避免“三大误区”:第一,概念误区。即忽视阶段性特征、区域禀赋条件和市场需求结构,为调整而调整,形而上地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理解为淘汰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人为地造成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新兴产业之间的概念对立。第二,比例误区。即忽视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和发展实际,盲目追求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的比重。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机械地照搬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数量比例,片面地强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就是由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型,就是服务业比重提高、工业比重下降,就是传统产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提高。第三,模式误区。即忽视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跟风式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造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进一步加重区域产业“同构化”顽症。过去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我们曾提出产业要由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转变,从长期发展的趋势看,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时空条件与禀赋结构,对主导产业进行相机选择。

三、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系体系构建的基本对策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不仅关系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质量,更是经济发展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要从多方面努力积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产、学、研、用、投”一体化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水平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坚持将创新贯穿于生产制造和市场竞争的始终,为“中国创造”产品市场的兴起和扩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市场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通过“模块化”组合,搭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到技术创新领域;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研发、制造、应用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坚持“抓大、促小、育微”,构建由大企业龙头引领、中小企业现代专业化产业协作体系

在“抓大”上,着力推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倍增计划,以大中小企业配套协调发展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作为引领主体,注意大企业扩张重组、产业升级、技术扩散为重点,促进区域关联配套、集聚发展、协作分工的大企业大集团龙头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快速成长的现代产业分工体系的建立。在“促小”和“育微”上,坚持“梯度化培育、差异化支持”原则,坚持以“专精特新配”为方向,以产业―企业―产品(技术)―市场为主线,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成长。

3.以集中、集群、集约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带

突破行政区划束缚,注重经济区划功能定位,以经济功能而不以行政区划为界统筹协调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按照“一业为主、特色突出、多元发展、功能齐备”原则,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龙头企业集中,加快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关联度、延伸并完善产业链,强化园区技术、金融、信息化、物流等公共平台支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千亿园区、万亿集群或产业带。

4.深化开放合作战略,构建深化开放合作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应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效率。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通过不断提升主导产品、拳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强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5.完善现代能源等要素保供体系

基于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互匹配的交通、能源等生产性要素保障、供需监控、使用效率评估和供应协调体系。同时,着力保障主要工业区、重点企业、项目、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促进交通、能源及其他生产要素与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优化生产要素保障方式和途径。

注释

①李r:《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及其支撑要素互动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8页。②王恕立、胡宗彪:《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2]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

(6).

[3]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

(8).

[4]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当代经济管理[J].2010,

(1).

[5]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

(5).

[6]邵敏,黄玖立.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0,

(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