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3-24 11:52:10
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17-03-24 11:52:10     小编:付增良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体育课程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这就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效一直较低。而体育欣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面的拓展、体育技能的快速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突破传统教学内容

高中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欣赏教学时,应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和欣赏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理念,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内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对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有较好掌握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普及他们所比较欠缺的社会知识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高三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此他们的学习重心都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组织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体育欣赏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体育欣赏课中全面了解健身器材、体育娱乐、健身项目、健身场所等知识,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会将体育运动与健康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得他们深刻感知健康的重要性,并明确知道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实现各种美好的愿望与梦想,从而激起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总结发现,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可分为两大类:①直接讲解类。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他们通常都将学习各个学科的文化知识作为学习主要任务,完全忽略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去学习体育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动画、图片等方式,把需要本文由收集整理学习的体育知识以直观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可用欣赏电影的形式直接了解体育及各个运动项目的兴起、发展及演变过程。②间接欣赏类。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需要学习的体育项目有关的大型赛事,这种体育欣赏教育形式不仅可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体育解说员的分析解说中更加关注赛事进度,从而逐步了解该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另一方面,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勇敢的精神状态也会给高三学生传递正能量,从而实现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审美意识的双重目的。比如,在学习篮球运动项目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大型篮球比赛视频,使得学生在欣赏运动员高超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能受到他们不懈拼搏精神的感染,从而实现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及良好品质的双重目的。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为切实提高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教师应合理地将欣赏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体育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积极运用肢体、语言等方式为学生示范、演示体育运动,使得学生可全面认识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并快速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但是,当前很多高中的体育实践课因场地受限、运动器材缺乏等原因的影响,很难使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现有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也就是将常规的实践教学转变为体育欣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体育欣赏课中全面了解各种体育器材的具体作用与操作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体育欣赏课教学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在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开展体育实践教学课,使得学生将在体育欣赏课中获得的运动理论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充分发挥体育欣赏课程的作用,并优化体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比如,高三体育教师在实施俯卧式跳高的教学活动时,就可借助实践教学中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有基本的了解,再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对每一个动作细节进行详细观察与模仿,在教师的适时讲解中,学生可不断加强对俯卧式跳高各个动作细节的准确把握。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再将学生带到运动场地进行实践训练。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形式比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总之,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大胆创新了传统体育教育的模式,将客观的体育教学形式转变成了心理素质与审美能力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体育能力、体育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体育欣赏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积极将这一教育形式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及审美水平,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做好准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