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安全措施研究

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安全措施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3 01:27:06
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安全措施研究
时间:2022-07-23 01:27:06     小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城镇化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深入研究,对骆霞线骆驼桥至镇海段、S310省道嵊义线城镇化公路进行了调查统计,收集统计了公路基本数据、交通事故数据、事故发生车辆种类、道路种类及路段构成等数据,通过研究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特征,总结出城镇化公路的交通安全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公路交通事故 安全措施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Highway Traffic and Safety Measures

YU Hao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road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city, investigating urbanization road of Shaogan line of S32,and Shengyi line of S310, highway technical data, traffic accident data, speed data were collected. The urban road traffic accid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posed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easure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safety measures

1 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在交警部门骆霞线、嵊义线收集调查近29个月的公路交通事故记录,每一条事故记录数据包含事故发生的日期、具体时间、发生位置、死亡和受伤情况、造成损失情况、天气状况、事故形态、路面情况、路面类型、路口路段类型等诸多影响交通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1.1 交通事故车辆类型分布

从对调研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死亡和伤人事故的主要肇事车辆为机动车辆,占79.4%,其中小客车占的比重为33.7%,摩托车占28.7%,三轮车、电动车和其它车辆占的比重很小,仅为7.4%。

事故双方主要以汽车碰撞其他车辆为主,约占事故总数的82.9%,其他仅占17.1%,而城镇化公路混合交通严重,道路路况复杂,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干扰较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1.3 交通事故形态分布

上述前三种事故形态是导致伤亡事故的主要的形态,死亡占总数的77.4%,受伤占91.6%。四车道公路混合交通的主要事故形态有三种:侧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随相撞。车辆发生侧翻的事故有3起,事故中共死亡1人,受伤3人,是三起重大事故,故城镇化公路的危险路段应引起充分重视。

2 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隐患路段分析

2.1 城镇化公路几何要素与交通安全关系分析

2.1.1 小半径曲线路段

(1)急弯路段的安全问题分析。通过对车辆在曲线段行驶的力学性能及行驶轨迹分析得出,曲线半径越小,弯道就会越急。车辆在平曲线上行驶,受离心力作用的影响会导致车辆容易发生侧滑和倾覆现象,从而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急弯路段,受视距条件的限制,当驾驶员的驾驶期望与实际路况不一致甚至相差较大时,此时给予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要短,如果车速过快,极易在此路段发生碰撞事故,甚至有可能导致车辆冲出路外,造成更大的伤亡事故,于行车安全十分不利。

(2)长直线接小半径平曲线路段的安全问题分析。在过长的直线段驾驶,驾驶员的反应容易因为周围景物单调而变得迟钝。突发状况出现,往往会因来不及反应而造成交通事故。此外,驾驶员驾驶时,由于是长直路线,车速容易过快,导致车辆进人小半径平曲线路段时,车速不能及时降下,往往会发生倾覆侧翻等交通事故 。

多次试验研究表明: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伴随着行车速度的变化。直线段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地点主要集中在长直线末端接小半径曲线处,在此路段,驾驶员需要将较高的车速急剧降低至曲线段允许的安全速度,突然采取措施,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的事故形态有:单车碰撞曲线外侧的障碍物,包括上体及其它安全设施,发生侧翻滑移事故,发生对向碰撞事故。

下陡坡路段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行车速度过快或连续制动引起车辆刹车鼓温度急剧上升,制动失效引起的,存在的主要事故形态是:①对向车辆或障碍物发生对向、侧向碰撞;②与同向车辆追尾;③碰撞弯道外侧的山体或其他障碍物。

上坡路段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载重汽车车速过慢,长时间占据一条车道或小客车强行超车所引起的,存在的主要事故形态有:①车辆强行超车时与下坡驶来的车辆或路面的其他障碍无发生碰撞;②车辆与同向行驶慢车发生追尾。 一般说来,陡下坡的危险性要大于陡上坡方向。

2.1.3 视距不良路段

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不断地接受前方路段的路况信息,如果视距不良,驾驶员在面对前方意外情况时,很可能会因惊慌失措来不及反应从而引起交通事故。因此,为了保证驾驶员对路况信息的准确、及时接收,必须保证良好的行车视距。

视距不良路段一般发生在有障碍物的弯道内侧,平面交叉口及小半径凸形竖曲线顶部附近。

视距不良路段主要安全隐患一般是由于行车视距无法满足要求,且车辆占用对向车道,行驶速度过快有关,存在的主要事故形态是:①对向车辆或其他障碍物如各种道路设施发生碰撞;②在陡坡急弯段发生碰撞弯道外侧的山体或驶出路外;③在下坡途中的视距不良急弯处发生侧翻出路外的事故。

2.2 横向干扰严重路段

(1)穿越城镇路段。公路穿越城镇路段,交通组成和交通流量比其他路段更为复杂,沿途街道化演变进程较快,建设初期由于前瞻性不足,没有考虑到后期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造成道路路侧开口较多且不规范,交通组成复杂,路基宽度不足,混行严重,安全设施缺失,而车辆一般在进入城镇化公路时,车速较高,同时行人、非机动车对行车干扰又较为严重,需要驾驶员频繁操作,易诱发交通事故。

(2)路侧开口路段。城镇化公路沿线出人口和村庄相对密集,接入的道路较多,开口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公路大部分接入道路路面等级较高,多为水泥砼路面,致使车辆从接入道路驶入公路时,车速往往过快,易于过往车辆及行人发生侧向碰撞及侧翻事故等。

3 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

通过对绍兴市绍骆霞线、嵊义线和其他若干支干线公路城镇化路段交通事故的调研,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事故形态及原因:事故形态上,侧面相撞发生最多,其次是正面相撞和尾随相撞,三种形式事故共占事故总数近90%。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化双车道公路存在的机动车未按规定减速、违法超车,行人及非机动车混杂随意穿越道路等现象。

(2)从车辆因素:事故车辆中小客车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摩托车、小货车、三轮车,摩托车、三轮车和摩托车发生事故的机率高于一般道路。从双方交通方式分析,与摩托车和行人有关的事故占总数的78%。综合上述考虑,城镇化公路交通构成复杂,而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行为较为随意、交通意识淡薄导致交通事故容易发生。

(3)从交通事故发生的路段特征:平直路段发生的几率最高,占70%左右,与车辆超速、驾驶员疲劳驾驶有很大的关系。考虑到城镇化公路两侧村庄密集、村镇道路随意开口、交叉口设置不规范、交通安全设施缺失,交通标志缺乏,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也会相应提高。

4 城镇化公路交通安全措施

城镇化公路跨越区域比较大,所以各个路段交通现状及所受干扰都不相同,考虑到地形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建议采用全线统一限速结合特殊点局部限速的限速方法,对沿途的村镇、学校等采用特殊点局部限速,学校、集市区可采用分时段限速。并且同步采取如下措施:

(1)视觉措施:①限速标志:限速标志是禁令标志,对驾驶员行为进行约束,维护交通安全。②彩色路面:既美化公路环境,又给驾驶员视觉上的冲击,保护行人等交通弱势群体,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2)错觉措施:①平面视觉标线:设置佐尔纳错觉标线让驾驶员产生前方道路变窄的错觉,会感到危险,然后主动减缓车速,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车速。②立体视错觉标线:设置立体视错觉标线,达到主动减速,保障安全。

(3)听觉措施:①减速振动标线:当车辆在振动标线上行驶的时候,产生颠簸感,经座椅传递后,驾驶员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此外,车辆经过标线会产生共鸣,刺激耳膜;从而达到主动减速目的。②道钉减速带:道钉是设置在路面上的块状突起物,与标线的作用相同。③驼峰式减速带:通常用于交通量小的低等级公路,穿越城镇、村庄和学校的路段等。

(4)法规建设:严厉查处和惩罚车辆超速行驶是预防超速驾驶的最有效方法。

(5)城镇化公路针对措施:对不同的路段,不同的道路环境,根据城镇化公路的具体情况,建议采用不同的限速措施,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5 结论

城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城镇的交通事故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应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城镇化公路路段是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而城镇化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主要是混杂交通,即人车混杂,机非混杂。解决好城镇化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一是要结合城镇化公路线形设计特点,从城镇化公路线形安全设计去改善,以提高城镇化公路安全设计水平。二是要从管理上去改善,从视觉措施、错觉措施、听觉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改善城镇化路段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2] 郑柯,容建,任福田.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4.

[3] 徐道涵.双车道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5.4.

[4] 杨宏志,许金良,李健士.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中国公路学报,2005.18(1):14-18.

[5] Jerry A.Reagan, Designing for Safety by Analyzing Road Geometrics,Public Roads,Summer,199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