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巧用交叉授权 破局专利掣肘

巧用交叉授权 破局专利掣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1:53:35
巧用交叉授权 破局专利掣肘
时间:2023-08-05 21:53:35     小编:孙翊

当国内通信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扩张的时候,总是碰到一些障碍,其中以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诉讼为最,而这也恰恰是国内企业的软肋所在,因此如何破局当下的知识产权困境,利用专利技术壮大自身实力就成为国内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对于知识产权的利用,国际通用做法基本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加强自身科研实力,自主研发和申请专利,特别是对于核心专利的研究和申请,以此来掌握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另一种方式是向专利持有者购买专利授权,有偿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过每一家企业因自身实力的差异,很多时候会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来利用专利,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通过与其他企业签署专利交叉授权协议的方式清除相互阻斥地位;避免昂贵的侵权诉讼;将相互性技术组合起来;减少交易成本。

加码核心专利研究

根据通信产业专利的特点,可划分为底层技术专利、标准框架技术专利、保证实现的应用技术专利,其中前两种类型的技术专利是通信产业中的重中之重,而国内企业在国外遭遇专利诉讼也多半出现在这两个环节。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就指出,弥补在底层技术专利方面的欠缺是我国通信产业在未来发展中,最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2015年,小米在印度市场遭爱立信侵权指控,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GSM、EDGE和UMTS/WCDMA等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费用,目前双方在印度的法律程序仍未结束;而华为、中兴等国内通信设备企业在发展初期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专利诉讼。

不过,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实力存在差距是不争事实,为此,王雷建议,如华为、中兴等大型通信企业应布局核心专利,以自主研发同专利技术交易转让相结合的方式扩充专利积累,而一些中小企业更应侧重于有特色的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

事实上,在5G标准尚处于制定阶段,中国通信企业可以参与其中。可喜的是华为、中兴等企业在5G技术的研发上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建立在底层技术上的话语权,弥补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缺失。王雷就此认为,国内企业如此早地着手于5G底层技术的研发和专利申请,使国内通信行业有望领跑5G。

巧用专利交叉授权

对于专利技术,国内厂商虽然较倾向于自力更生,但是也会根据实际需要有偿使用其他公司的部分专利技术。

事实上,在购买专利授权方面,大型企业亦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比如与其他相关企业签署专利交叉授权许可,以此保证自有专利输出的同时,能免费使用自己所需的属于其他权利人的专利技术,避免侵权诉讼。但是能够签署上述协议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研发实力,比如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等企业之间就存在类似的协议。

假如是一些自身研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没有办法与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签订专利交叉许可协议,那么就必须通过购买专利的方式,继续参与市场经营。

不过在与授权方谈判专利授权费的时候,国内企业要注意,应本着专利授权的条件公平、无歧视的原则,合理地争取权利,防止对方漫天要价。王雷指出,这就需要企业在谈判展开之前,广泛调研,了解行情,对需要购买的专利进行分析评估,对于类似在先专利许可进行询价比较,适当时候还要通过专业的企业法务工作者或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和帮助,获得合理的专利授权条件,做到有备无患。

“走出去”应重视知识产权

由于各个国家的专利保护方面的法律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很多类似的法律诉讼在不同国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甚至赔偿金亦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对于专利侵权赔偿原则贯彻填平原则,相对被诉专利侵权的代价比较小,专利侵权的赔偿额相比国外动辄几亿美元来说,少了很多。但王雷指出,对于有产品“走出去”的企业来说,对于知识产权就不能不重视,否则很可能会引来侵权诉讼。

在这个问题上,王雷认为国内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首先,在国内市场日渐饱和的今天,很多国内企业认识到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不过同时也应预料到伴随而来的专利问题。其次,国内企业不仅要重视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对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重要性,并且时刻关注和预测国内外法律环境的变化,早做准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遭遇专利诉讼在全球范围内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国内企业一旦遇到类似问题要综合考虑诉讼成本、产品销售利益等更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合适的举措。王雷认为,不见得遇到诉讼就逃避,也不见得花费昂贵的律师费死扛到底,而是聘请专业的国际化律师事务所帮助处理相关问题,按照当地法律程序专业应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