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分析高职院校补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短板的价值及路径

分析高职院校补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短板的价值及路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7 03:23:03
分析高职院校补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短板的价值及路径
时间:2022-08-07 03:23:03     小编:

201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突显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关系重大的根本问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弱化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表现尤为突出,尤其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将工作重心放在与学生就业直接相关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的培养方面,忽视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短板。高职教育要始终坚持道不离器的原则,做好育人之道,在培养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并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涵养和化育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和道德操守。

一、高职院校补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短板的价值

1.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首要问题。培养单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还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应慎重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目标单一化现象,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技能提升、培训作为唯一目标,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结果导致学生存在人文素养薄弱、创新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工匠精神模糊、审美情趣欠佳等问题。这就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从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单一培养向全面发展转变。育人育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要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独特的育人优势,才能避免培养单向度的技术人才,从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不仅仅是培养掌握着知识技术,有思维的机器工具,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但教育更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混淆技能的训练和唤醒真正人性的工作,二者都是必要的。高职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教育本真思想回归,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进一步深化。

2.提升内涵,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潜在的问题,如高职院校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特色;办学规模大而不强,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高就业率背后隐藏着高离职率,学生创新意识、适应社会能力、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等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下功夫,突出办学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各类职业院校势必以更大的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强胜于做大,以质量论英雄,不是单纯以规模论英雄。高职院校要实现由规模、速度向内涵、质量的转变,突破同质化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国高职院校未来不确定环境中生存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迎接挑战的必闯关口,也是实现突破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通过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增强抗压能力,拓展视野,树立大局意识,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智库建设,为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提供政策咨询,为学校长远发展进行超前思维和战略谋划。通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挖掘高职院校发展内涵,谋划发展新理念,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专业品牌特色等系列活动,使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亮点凸现出来,从而在同类院校、专业中脱颖而出。此外,在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办学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等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建言献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基本立足点。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而且承担着为政府、社会、企业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意识、责任心、职业操守等综合素养,不仅关乎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地方人才总体质量和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形成浓厚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生态和文化氛围,建立强有力的学术研究团队,搭建联系社会的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或基地,通过政校合作、政企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专业基础、前瞻研究和现实关注的比较优势。这有利于解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政府、企业的科学决策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政策咨询和对策研究的智力支撑作用。

二、高职院校补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短板的路径

1.转变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育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文件)精神,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互融互通,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把实现两个转变即从规模、速度向内涵、质量的转变,学生从单一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转变作为今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下大功夫,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对于工匠精神的涵养,对于责任感、自信心、敬业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生活品味、思想觉悟、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人生智慧的培养等。国外职业技术教育非常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精神纽带关系,正如哈佛校长福斯特所说,人文教育不可替代,这就是我们要追逐广博的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当你无规律可循之时,就去求教哲学、历史、人类学、诗歌和文学吧。从你之前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那里去寻找智慧与启迪,然后再有所创新。

2.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关键在于落实。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不仅限于学校的层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职能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政策及考核导向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体系,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育人的重要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在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谋划发展布局,提升内涵,塑造品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创建新型智库,以及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任务逐一分解,根据相关职能与教学部门的实际情况落实任务,建立台账,强化责任。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评价等环节下功夫。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要有深入、系统地思考。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蓝图,集中体现学校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和改革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始终秉持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德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理念,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立足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安排相应的必修或选修的优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资源,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的比重和特点,并从基本的学分、学时分配上给予保障。

4.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力度

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短板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落后。从项目审批的数量、经费支持、科研平台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明显不占优势。高职院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科研入手,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由被动搞科研向积极主动做科研转变,关键是形成科学的科研激励、考核评价和约束机制;科研管理部门要从学校综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指导,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学习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量少、竞争激烈的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多为教师搭建科研平台,从项目申报、经费保障及其他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给教师争取更多的科研机会,而不是让教师看不到希望,以致最后放弃科研;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效能,从量与质的角度把好科研关,不断推进科研管理创新,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5.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评价集中于就业率、职业能力、办学规模、社会影响等指标,以成果转化率、社会经济效益来衡量贡献值,而对于学生潜在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人文思想关注的较少。因此,要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考核比重,增加育人指标考核因素。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考核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高职院校可以从外在的基础性培养工作入手,对育人指标细化分解,加大考核力度。如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否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工作,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是否突出哲学社会科学比重,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是否强而有力,学术和文化氛围是否浓厚,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方面的经费与政策投入是否有充足的保障等。此外,在对学生考核的过程中,要注重动态过程评价,既要加强对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考评,又要注重对学生毕业后的质量跟踪调查,以此作为育人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6.加强梯队衔接的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高职院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师资力量薄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成效不高。教学科研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团队建设非常重要。尤其在申请国家、省市重大研究课题方面,团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优秀的团队可以把每个成员都带动起来,从而不断增强团队的力量,发挥攻坚克难的优势。在团队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尤其要在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骨干力量培养方面下功夫。对专业理论扎实,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重点培养,注意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高职院校在团队建设方面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争取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归属的团队,尤其哲学社会学科教师可以按照研究方向组建学术团队,从职称、学历、年龄、专业等方面优化团队建设;团队建设不只局限于本专业,应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鼓励跨学科组建,实现优势互补。教师的科研意识、治学态度是在一定的学术氛围中养成的,因而,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定期举办学者沙龙、学术论坛和专家讲座,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营造积极浓郁的学术氛围。

7.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要围绕学生学术学科三位一体综合发展体系进行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生培养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科研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应遵循学术规律和学术自由,加强学术机构职能建设,健全学术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发挥好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价、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学术发展方面的咨询、评定、决策作用。只有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制度,确保运行程序合理,才能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把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