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创造希特勒的人

创造希特勒的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05 01:11:38
创造希特勒的人
时间:2022-09-05 01:11:38     小编:

阿道夫・希特勒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和政治资本,也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年轻时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画家而已。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很快成为德国元首,并且发动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小镇青年,是如何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政治人物呢?这要从他的吹鼓手戈培尔说起。

宣传助希特勒上台

那时纳粹党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街头小党,除了党的纲领非常激进外,看不出这个党有多大前途。但戈培尔坚信自己的使命,他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纳粹党的宣传蒙骗了很大一部分城乡小资产阶级和失业工人,支持率迅速上升。同时,纳粹党在戈培尔的指示下,抓紧时机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工作,他们时常在酒吧、俱乐部和工作地点面对面地和纳粹党潜在成员谈话,不仅是吸收党员也是为希特勒上台争取选票。

戈培尔的宣传策略既狂热又极富针对性,最终让希特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跃成为全国政治领袖,并在1933年正式上台,登上权力的顶峰。随后戈培尔也被任命为德国国民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掌控了整个德国的宣传机器,令他的才华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希特勒上台后就开始了纳粹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为了巩固既得政权并使之合法化,戈培尔为了让人民的意识和纳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且为纳粹国家服务,他把工作重心转换到对德国人民实行精神控制上来。在戈培尔的领导下,宣传部开展了让德国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的宣传工作。

戈培尔鼓动激情洋溢的青年焚书以驱除德国境内的异己思想,1933年5月10日晚上,成千上万的学生在柏林大学对面的广场上焚烧了无数记载着人类文明成果的书籍,学生们把马克思、海涅和爱因斯坦等人的著作称为“对我们的前途起着破坏作用”,通通付之一炬。当时,戈培尔就在火光的照射下发表演讲,称这次的焚书行动是“一个旧时代结束了”,同时“照亮了新时代”。以此为开端,其他城市也相继加入了焚书运动中,这之后德国境内再也找不到纳粹之外的任何书籍了,散发着希特勒个人魅力的《我的奋斗》牢牢地占据着最畅销书的头把交椅,而且随着希特勒上台,这本纳粹圣经还成了德国中小学生的教材。

为了能让民众们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间、无论正在干什么都能第一时间听到元首的最新指示,戈培尔在当时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很低的情况下,下达了集体收听广播的命令,并且把广播时间安排在上班时间播出,在类似餐馆、咖啡馆甚至街头这类公共场所里也配备了收音机和大喇叭,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及时的听到元首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演讲了。

德国的报纸也同样成了戈培尔的领地,虽然纳粹没有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戈培尔还是通过购买、清洗、控制股份、审查、停刊等手段有效地完成了对报刊业的清洗和控制。至此,戈培尔帮助希特勒完成了德国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的任务。

电影创造“超人”

德国境内的一切舆论工具都掌握在纳粹手中,各项文艺娱乐事业也逃不脱被纳粹操纵的命运。

1934年,在戈培尔的策划下,已成为希特勒的崇拜者的著名德国女电影人莱妮・里芬斯塔尔接受了希特勒的邀请,开始为纳粹拍摄电影。《意志的胜利》这部反应纳粹党代表大会的记录片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政治煽动和对希特勒的极端个人崇拜的影片,画面中频频出现军人肃穆的表情和举手礼场面,大开大合的电影手法形象地阐释了纳粹的“权力意志”与“超人意识”的观念,解说词也充斥着“战斗”、“征服”等好战词汇。以1936年8月在德国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为题材的纪录电影《奥林匹亚》,其拍摄初衷是对人类运动之美的崇尚和赞美,不过最终影片里到处都充斥着希特勒的形象和纳粹的符号,“超人意识”也得到了空前的渲染和宣扬。里芬斯塔尔用电影仰视的拍摄手法把实际身高只有1.73米的希特勒“放大”成了伟岸的二战名人,还用一系列电影要素展示了高贵的雅利安民族和必胜的纳粹党,这一切都让希特勒进一步接近了他一直向往的英雄境界。

在此后的几年里,无数德国人坐在电影院里观看里芬斯塔尔拍摄的电影,瞻仰他们伟大的元首,在整个观看过程中热泪盈眶,当电影结束时所有的人都笃信希特勒是一个英雄,他们愿意听从希特勒和纳粹的差遣。

但多行不义必自毙,戈培尔鼓吹出来的“英雄”希特勒终究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1945年5月1日,戈培尔本人也追随他的元首,与全家人一起自杀身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