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甜在心中的“三颗糖”

甜在心中的“三颗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21:18
甜在心中的“三颗糖”
时间:2023-08-09 00:21:18     小编:

学生时代就认真思考过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教育故事,现在做了教师,经过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现在才真地领悟出“三颗糖”不仅甜在嘴上,更甜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受用终生。

去年,一宿舍的七位同学深夜举办生日宴会,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我就效仿陶老先生给了他们三颗糖。

一、给犯错的孩子一颗宽容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强烈” 。青少年年龄小、阅历浅,认识事物欠全面,思想上常犯糊涂,他们往往会偏激、冲动。比如他们常认为同学聚在一起举办生日宴会,不送礼物,就没有面子;不喝酒,就显得不讲义气,不够哥们。教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甚至讽刺、打骂,学生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教师应从“宽容”做起,讲究工作方法,给予信任、尊重,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

我既没有请家长,更没有打骂孩子,仅是严肃地而真诚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深夜举行宴会,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休息;喝酒违犯《中学生守则》;铺张浪费。然后让他们在班会上为这位同学补过生日一次;要求他们组织一个调查小组,以“中学生过生日铺张浪费现象及其危害”为题,写一篇调查报告,两周内完成作为“惩戒”。

二、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些心理脆弱、敏感、自卑的学生更是如此。扪心自问:孩子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不。只是自己没用一颗爱心去关怀孩子,没有用慧眼观察孩子。不良儿童乃是失败老师的象征。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他们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更要有一颗匠心,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的心跳形成和谐的节拍,产生共振的效果。

我也巧妙地采用了“导”的艺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感情,讲义气,对同学有责任心。这不仅巧妙使用以严格为前提的责任化“惩戒”,通过写调查报告的方式,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而且也使用了以宽容为前提的人性化“惩戒”,达到“刚柔并济”之效。在班会上公开为犯错误的同学补过生日,大家为他唱祝福歌。这种健康的过生日方式,不仅仅从正面加以引导,给犯错误的同学施以人性化的关怀和宽容,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真正的友情并不是花钱所能买到的,也不是喝酒喝出来的。只要付出真诚,就会收获真正的友谊。

三、给犯错的孩子尊严的有效的惩罚

惩戒的出发点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惩戒的原则是尊重学生人格;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最大限度地规避惩戒的副作用,在惩戒中加入激励的元素。

两周后,七位同学把调查报告交给班主任。报告面面俱到,有案例,有分析。真是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有的过生日攀比,比着花钱,比着送精美礼物,比着上高档饭店,以致债台高筑,甚至铤而走险,入室盗窃。有的大摆宴会,吸烟、喝酒,酒后滋事打架。他们真诚的对老师说:“我们真的错了,我们再也不犯这愚蠢的错误了。”调查报告不仅给全班同学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之课,也锻炼了几位同学的动手能力,达到一箭双雕之效。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老师要学会赏识、鼓励、赞扬学生,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但适时、适当、科学的惩戒也能使学生警醒、自悟,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讲“科学”的惩戒是一种脆弱的教育。“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其实,这三颗糖,三合一,那就是对孩子的一颗爱心。有了爱,才有宽容,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才能保护孩子的自尊,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