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1:37:03
浅谈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3-08-06 01:37:03     小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的源泉,是中学美术教学的起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快乐,收获知识与技能,才能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而实际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尚未充分开发与调动起来,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师的工作投入不少,但效果却不甚理想,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不知怎样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科学地认知、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美术有积极的学习热情,这是需要美术教师认真思考的。

一、兴趣是教育的前提

我国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西方教育发展史中的赫尔巴特就曾界定了兴趣的内涵,分析了兴趣的成分,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的“教”,要在学生想“学”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内容是否能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让他们感兴趣,美术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能否让学生主动接受,是上好一堂优秀的美术课的基本保证,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初始。良性积极的学习能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将直接关系到美术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中学生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开始出现变化,儿时的兴趣也逐渐减少。有资料调查表明:孩子幼儿园期间,喜欢画画的孩子占调查人数的99%;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中学出现严重的分化,只有60%对美术有兴趣。这种变化说明中学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要求,需要教师更好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中学生受中考的影响,对美术学习兴趣减退或消失。这个年龄的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在增强,审美水平也在提高,但是其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欠缺,导致“眼高手低”,影响了学生的信心,亦也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要使学生对美术课程保持兴趣与主动参与,就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标准诸方面进行探究与改革。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阶段,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置、教学活动转换、讲授方式、评价方式等外在因素促使学生兴趣的主动变化,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师主导 引导兴趣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是学生兴趣引导的领航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以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导者,教学中的兴趣引导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掌握知识,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长进。兴趣引导不是简单设问和营造气氛,而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有效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方法去完成,它能反映出教师职业修养,能更体现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实质的把握。如学习简笔画一课,在讲授理论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完成理论的学习,这样学生掌握简笔画造型的一般规律与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树木、车辆、房屋以及各种水果、蔬菜的形状与特点,提高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将事物的简化形象熟记于心,在实践时将已掌握的物象经过再加工与再处理,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所设计的教学法才更符合学生的学情与认知规律,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氛围 激发兴趣

恰当的教学情境设置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动机。教寓乐中,乐为教存。远在古罗马时代,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就提到了“寓教于乐”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对学习影响作用非常大。只要有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觉得是一件枯燥之事。“寓教于乐”是教学精神体现,是让美术课堂动起来的教学方式之一,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愉悦的学习气氛,教师在课堂上不用刻意的维持课堂纪律,就能让学生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帮助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做学习主人,学生感到“乐学”、“我要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领悟到“美” 只有学生领悟到“ 美” 才能逐步把他们由欣赏美引导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美术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 一 幅优美的绘画作品一件手工艺品不仅能让观赏者欣赏到美感受到“美” 而且能深深地感染欣赏者使欣赏者身心愉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范画录像参观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美 进而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与创作的激情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倡导兴趣 走进课堂

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有着许多的局限性,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创作,组织学生办班报,办墙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可以既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又让学生在创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组织美术作品鉴赏与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 互相鉴赏互相评比,让学生在赏与评中进行创作心得的交流,思想的融汇与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切实提高制作与欣赏水平。进行手工制作与美术作品的评比,让学生以评分的方式来选出优秀作品,粘贴在美术专栏中,摆放在手工制作区,使某些学生的艺术天赋得以崭露头角,同时也使得其他同学学有目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多元评价 内化兴趣

评价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内化与提升,如果评价得当学生会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以百倍的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今后的教学自然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评价不当则会打击学生学习与创作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与创作失去信心,这样只能让我们的美术教学离学生越来越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改革评价方式让评价成为内化学生兴趣的动力。如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评价,这样激起了学生极大的热情,每次作品完成以后,都将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一起来评价,学生积极性很高,俨然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以他们的眼光来评判着作品的优与劣,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以往评价只以一幅作品,一个手工制作,一个分数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与差,这样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与创作的过程,这不符合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的火花独特的见解等纳入评价内容,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态度等,给予及时表扬与肯定,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赞赏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创作的喜悦,进而以更强的信心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人需要激励,而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更有可塑空间。我们要对他们采取激励、强化、准确的倾向性评价,不断激励他们积极进取,纠正缺点,建立自信,适应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评价恰当合理,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则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其个体主动发展,反之,则可能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六、结语

对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是学校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它也是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努力,来转变一些人对美术的偏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的质量,而且美术教育的质量又会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要依据中学生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自主活泼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