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优选论视域下的句子主语研究

优选论视域下的句子主语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6 00:33:49
优选论视域下的句子主语研究
时间:2023-04-26 00:33:49     小编:

引言

分析汉语言句法时,我们看到最多的词就是“主语”,因为在我国传统的汉语语法分析过程中,“主语”这一词并没有形成符合汉语言特点的特定概念。实际上,在西方的语法体系中最先形成的“主语”这个概念,我国语言学家在进行语法分析时将其借鉴了过来,所以,并不符合汉语言的语言特色。在优选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于汉语言中主语的语言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明确从语法角度,主语在汉语言中所发挥的作用。优选论是语法分析中的普遍理论,它能够很好地将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示出来,凭借这一优势,优选论被广泛地运用到语言研究方面。通过优选论对汉语句法进行分析,能够将最适合语法规则的优选项进行过滤和筛选,而且还可以对非优选项进行语法偏离度排列,这是优选论最为明显的优势。而优选论不仅能够囊括语义、语法以及语言整体这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能够将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好地反映出来。本文简单介绍了优选论以及传统汉语主语分析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基于优选论的前提,对汉语主语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优选论概念

优选论的提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运用领域并非是语言句法分析,而是应用于生成音系学的研究。优选论的出现,直接对传统生成音系学中的某些重要假设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将其应用在语言句法分析中,对于生成语言学里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怀疑和挑战,借鉴到我国汉语语言分析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目前,优选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汉语句法学领域也有了大量的应用。优选论的语法体系是由词库、生成器和评估器这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在特定的输入项模式下,生成器能够生成无数的候选项,在生成的众多候选项中,评估器进行评估,输出最优的选项。在此过程中,要保证生成器生成的候选项数量无限,这样,评估器才能选择其中的“最优”进行输出。优选论的词库当中包括有语素的所有表达式,也就是最基本的输入项,在某一个输入项的模式下,生成器能够产生数量庞大的候选输出项,这些数量无数的候选输出项接受评估器的评估,评估器的构成较为复杂,是由不同的语言制约条件分等级排列并且依据绝对优先原则而构成的。本质上相互冲突的不同限制因素互相作用,使得众多候选项中出现最优选项并进行输出,优选论由于其独有的优势被大量地运用到了汉语言文学的各个方面。

二、优选论概述与句子主语的确认

优选论在判断语言语法合法与否的问题时,并没有单独的只是判断某一个候选项,而是将众多的候选项一起对比分析研究,将其中最能满足制约条件的候选项进行优选出来,通过此过程优选出来的选项不一定要满足所有的制约条件,因为在很多时候,某些语言现象虽然不符合相关的原则,但是却是人们所惯用的语言习惯。优选论的重点其实在于评选模的形成和操作,大多数情况下,传统语言学家容易忽视衍生模内候选项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忽视通过输入所形成的扩展映像,只是单方面地注重评选模对于众多候选项的筛选过程。

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输入部分必须包括谓词、谓词的论元结构以及充当论元的成分和其他次要成分。依据这一理论,衍生模将输入的部分衍生成扩展映像,即语句。在一个完整的汉语语句中,经常出现很多的名词性成分,对其分析的目的就是将主语从这众多的名词性成分中分离开来。很明显,所谓的候选项就是汉语语句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名词性成分。

在对汉语主语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时,通常考虑句法、语义和语篇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句法,而候选项同谓词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制约因素之一,此外,在众多的名词性成分中,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以及非代词性名词等等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作为主语,这些名词性成分的能力是不同的。关于这一点从词类相互制约中可以清楚地理解。从词语的制约以及语义的制约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谓语类词语其语义特征的不同以及对于论元的数量要求。实际上是谓词次语类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从形式角度出发,要求合句法的句子中必须出现谓词所要求的论元数量;后者从词汇语义角度出发,要求充当论元的成分在词汇语义方面与其所在句法位置的语义要求相匹配。语篇方面我们考虑了两个因素,排比句和话题二排比句用相似的几个句子结构来实现某种修辞效果。相对其他语篇因素来讲,排比句的要求容易形式化。话题则是在汉语语料分析中常常与主语混淆不清的概念,本文对话题作了描述以帮助确认主语。

三、基于优选论的句子主语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进行句法分析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就是主语。一般情况下,我们给主语的定义是“在句子前面的名词性短语,同时后面带有动词性短语且都是句子的直接成分”。只不过这个传统的定义很难让人明白句首的名词性短语后面接的到底是句子还是短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下面的具体例子来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的制约因素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相互影响和地位。

例1:夏季,亚洲大陆内部气压低,海洋上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此句中加了下划线的都是名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夏季”表明了整个句子发生的时间背景,引出话题,后面的句子中出现了各自唯一的名词性短语,分别是“气压”和“风”,这两个短语同谓语“高”和“吹”相对应,满足了对于谓语论元的数量要求和语义要求,同时我们看出,句子中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制约因素的仅此而已,这就是优选项,没有其他的名词性短语能够超越,所以,第二小句和第三小句的主语分别是“气压”和“风”。在第一小句中的谓词“低”之前出现了三个名词性短语,分别是“亚洲”“大陆内部”和“气压”,那么如何从中选出主语呢,要考虑的制约因素涉及三个方面。“气压”不存在违反任何制约条件,而“大陆内部”和“亚洲”不同,它们同谓语之间分别都存在着近距离制约因素,很明显,对于近距离制约的违反是不能忽视的错误,再来分析“亚洲”和“大陆内部”,二者相比,前者同谓语之间多了一次近距离制约因素,因此,该句的主语我们认为是 “气压”。 例2:贝类大多数活动能力不强,缺乏进攻的器官。

第一小句谓词“强”要求一个论元,而它前面有三个名词词组:要确认主语,需要考虑语义匹配制约、话题制约和近距离制约。“活动能力”与“贝类”和“大多数”相比,更好地满足谓词“强”的词汇语义要求,因此后两者各违反语义匹配制约一次。由于“贝类”与“大多数”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与“活动、能力”之间有一种广义的领属关系,如果选“活动能力”作主语,“贝类”和“大多数”可分别作话题,即:选“活动能力”作主语可以满足话题制约。反之,如果选“贝类”为谓词“强”的论元作主语,而其他两个名词词组不能充当话题,因此这个选择两次违反了话题制约。同理,选“大多数”作主语违反了话题制约一次由于“活动能力”离谓词最近,“大多数”与“贝类”分别违反了近距离制约一次或两次。因此,“活动能力”作主语是优选。

例3:《红楼梦》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在此句中出现了两个谓词论元,其中介词“由”的宾语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至此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介词短语,所以肯定不是句子的主语。在本句中,唯一符合词语类制约因素就是“《红楼梦》一书”,所以,可以确定此为句子的主语。

如何确认句子的主语这一问题涉及了很多复杂的因素,只是片面地考虑某一方面因素显然是行不通的。优选论理论的出现,为汉语语言主语的分析确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本文充分考虑了确认主语问题的相关因素,其中包括相关成分所处的位置、语义特征,也包括话题、排比等语篇因素。因此我们的分析模式不仅可以确认“非标记性”句子中的主语,还解决了一些特殊句型中的主语确认问题。并且把谓词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很多时候主语的多样性是由谓词决定的。不过,优选论应用于语言句法中相当复杂,和音系的层次属性不同,尤其在输入项和候选项方面就比音系的层面要晦涩许多。

综上所述,主语确认问题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单纯考虑位置或语义角色都是不够的。优选论这个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容纳各方面因素的模式。本文充分考虑了确认主语问题的相关因素,其中包括相关成分所处的位置、语义特征,也包括话题、排比等语篇因素。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其认为普遍语法的构成主要是由一系列普遍存在且相互冲突的限制条件,从数量众多的候选项中选择出最为符合的优选项表达出来。不同的限制因素在语句中呈现出不同等级的排列,使得语言显示出了多种多样性。作为操作性极强的理论,优选理论的前景一定是非常广阔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