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范文网 >> 工作总结范文 >> 工作总结 >>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2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时间:2022-11-12     小编: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1978年5月19日,《新华日报》第3版的“读者论坛”栏目刊发了我的一篇时评习作。事后听人介绍,这是粉碎“四人帮”一年多来,该报首次发表的批评性时评。

那个年代,中国人仍生活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状况之中,粮油盐煤等许多生存生活用品得凭票证限额购买,衣食住行等许多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也是十分紧缺、求之不易,洗澡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必须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的公共浴室条件不好,却天天人满为患。老百姓的住房状况又差,夏天还能在家里凑合着对付,其他的大部分日子只能赶到公共浴室去扎堆,洗澡开后门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1978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我去离家不远的一家浴室洗澡。照例挤在浴室紧闭的大门外等候到点开门,进得门后照例见到了“红光满面”的主任、“热气腾腾”的科长等已从后门进入的“特殊浴客”……联想到刚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革命领袖不搞特殊化的故事,感概系之。洗完澡回到家,我一口气写下了时评《从列宁排队理发所想起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四人帮”已被粉碎,党报对此类批评性的时评或许可以开禁了——寄往了《新华日报》编辑部。文章从革命领袖列宁到理发店理发坚持排队的故事说起,与我在公共浴室内外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批评了社会上的开后门现象。

老实说,我对这篇时评能在《新华日报》发表的期望是微乎其微的。按照我当时的思维定势,在全国上下大力宣传“抓纲治国”大好形势的背景下,媒体上是一片莺歌燕舞,我的这篇时评就不免有点儿不合时宜了。

没想到几天后的5月20日,同事打电话告诉我:“你的一篇文章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真是喜出望外!连忙找来报纸——《“特殊浴客”从何而降?》——醒目的标题极富冲击力地扑向我的眼帘。标题改得太妙了,起到了画龙点晴的效果,杂文的味儿也更浓了。再细看,除了末尾一小段被删掉外,基本未作其他改动。文末还配了一则“编者的话”,其中写道:编完了《“特殊浴客”从何而降?》,又联想到一系列的“特殊”: “特殊旅客”、“特殊顾客”、“特殊病员”……诸如此类,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无关宏旨。但是,想一想列宁为什么排队理发,道理是不讲自明的。不特殊是共产党人、革命干部的特殊品质,报刊上已介绍不少,为什么有些人对此就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呢?是不是开后门、闹特殊成了癖好?须知这不是光彩,而是耻辱。愿一切喜欢扮演“特殊”角色的人们,处处、事事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

文章及编者的话在泰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文中所说的那家浴室的主管部门泰州市商业局党委专门发出了《关于立即组织讨论<“特殊浴客”从何而降?>一文的通知》,要求本系统职工正确对待批评,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对照检查、开展讨论,还研究制定了有关整改措施。对此,《新华日报》又进行了题为《举一反三吸取教益》的跟踪报道。

据时任泰州市委宣传部通讯报道科科长的汤顺培同志介绍,这篇时评及编者的话也在省内引起了反响。在新华日报社召开的通讯报道工作会议上,与会者对《新华日报》刊发这篇时评的识见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是新闻媒体拨乱反正的一个信号,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党报推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新气象,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这篇文章本身。

时至今日,一些当年读过这篇时评的同志还和我打趣:“你文章中写的‘红光满面’的主任、‘热气腾腾’的科长到底是谁啊?你的文章把后门堵住了吗?”他们还说,若是放到现在,“特殊浴客”之类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来,我因工作关系和兴趣爱好,陆陆续续地写了不少新闻评论和散文随笔,但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这篇时评。因为,它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对舆论监督的一次尝试,是我对党的喉舌勇于拨乱反正的一次真切体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发布时间:2011-12-29
1978年5月19日,《新华日报》第3版的&ldquo;读者论坛&rdquo;栏目刊发了我的一篇时评习作。事后听人介绍,这是粉碎&ldquo;四人帮&rdquo;一年多来,该报首次发表的批评性时评。 那个年代,中国人仍生活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状况之中.........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发布时间:2011-12-29
1978年5月19日,《新华日报》第3版的&ldquo;读者论坛&rdquo;栏目刊发了我的一篇时评习作。事后听人介绍,这是粉碎&ldquo;四人帮&rdquo;一年多来,该报首次发表的批评性时评。 那个年代,中国人仍生活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状.........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发布时间:2012-04-12
1978年5月19日,《新华日报》第3版的&ldquo;读者论坛&rdquo;栏目刊发了我的一篇时评习作。事后听人介绍,这是粉碎&ldquo;四人帮&rdquo;一年多来,该报首次发表的批评性时评。那个年代,中国人仍生活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状况之中,.........
办公室人员庆祝建国60年征文
发布时间:2011-12-29
记忆中那片芳草地办公楼前是一片碧绿的草坪,草坪中央有棵低矮可爱的桃树,每当阳春三月,会有一树的花骨朵调皮地从看似干枯的枝条上钻出来,就在一夜之间,全都叮铃铃乐呵呵地张开笑脸,转眼间给你满树的惊喜和.........
政府办人员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发布时间:2011-12-29
五星红旗,你在我心中小时候,当我第一次知道五星红旗就是国旗的时候,它就已经同国徽和国歌一起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歌,气势雄浑,热烈奔放;国徽,外表庄严,肃然起敬;.........
工厂办建国60周年征文
发布时间:2011-12-29
十月的第一个黎明 我高歌,十月的第一个黎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举世瞩目的时刻、那撼动亿万人的场景,时刻荡漾在我心中。&ldquo;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工厂办建国60周年征文
发布时间:2011-12-29
十月的第一个黎明我高歌,十月的第一个黎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举世瞩目的时刻、那撼动亿万人的场景,时刻荡漾在我心中。&ldquo;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rdquo;.........
县委办人员国庆60周年征文:中国魂
发布时间:2012-04-11
中国人不会忘记,近百年的暗夜苍穹,饥饿和流离,所有的民族自豪感在&ldquo;东亚病夫&rdquo;中颠簸消逝;中华儿女不会忘记,悬挂于上海某花园&ldquo;华人与狗不得入内&rdquo;的招牌,那里的每一寸黄土,曾是我们的祖辈世代耕耘的绿茵.........
县委办人员国庆60周年征文:中国魂
发布时间:2011-12-29
中国人不会忘记,近百年的暗夜苍穹,饥饿和流离,所有的民族自豪感在&ldquo;东亚病夫&rdquo;中颠簸消逝;中华儿女不会忘记,悬挂于上海某花园&ldquo;华人与狗不得入内&rdquo;的招牌,那里的每一寸黄土,曾是我们的祖辈世代耕耘的绿茵.........
农村留守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发布时间:2011-12-29
粮食情结 看着外面似火骄阳,连走出门都畏惧起来。可是,老父老母 的电话来了:田里的谷子熟了。 凉风习习的清晨,我和姐姐包车往乡下赶,一路上,金黄的稻穗此起彼伏,在即将到来的热浪里给人们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