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诗句,描述了春雨的柔和细腻,在不为人觉察,悄无声息中便将万物滋润。它象征了学校与老师对孩子们的培育和熏陶,如同春雨般细致入微、潜移默化。(中国文秘网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将“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渗透到美术活动之中,能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感恩的意识、健康的心理;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育德教育对学龄阶段的孩子至关重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美德,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两纲教育”精神;(“两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两纲精神于一体;如何挖掘美术教学中,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与生命教育内容的素材。通过美术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学记》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唯有成人,才能成才。“两纲教育”是与二期课改提出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称“三维目标”)相呼应的。体现了在学科教学中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是“教化”,教化的目的是“育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进行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教育。是把人格教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放到了教育的首位;力求更好地把中华美德和做人的准则,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在思想道德、身心发展的成长道路上“认清方向,踩准步点。”
近年来,结合教研组“两纲教育”的课题研究,以及自己针对“两纲教育”进行的探索与深入细致地研究后发现:“两纲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主题,有两个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但它们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顾及两面、合二为一;缺一不可,无可分割。以下是自己对“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
(一)“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伟大、智慧的民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创造、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崇高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地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人类文明与伟大成果。培养学生既有审美发展的独特品质,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人”的良好素质。
1、我们的龙
有一首歌曲这样唱到:“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中华民族的、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画画、做做龙。让孩子们感受龙的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夹叙夹议地方式讲述龙的故事:龙是一种复合体的动物。它长着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龙的身体为什么是长长的、弯弯的呢?因为这样的体形腾跃、盘转更灵活;姿态变化更漂亮。怎样将龙的气势画的更威武呢:让龙“睁大眼、张开嘴、抬起头、翘起尾,弯曲身体、伸出爪。”孩子们一经点拨兴趣可高了,他们画龙的:有的龙腾云驾雾,有的龙在与小朋友嬉戏玩耍,还有的龙变成了大龙船,……活泼生动、情趣可掬。孩子们还共同创作了一幅题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大型剪贴画:画面以北京天安门为背景,巨龙驾着祥云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娃娃在一起,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热闹非凡。整个画面体现了一派温馨、祥和的民族大团结景象。此画参加了区里大型活动的展示,获得了好评。
我们还结合传统节日展开了一系列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画画民间“舞龙舞狮庆春节”、“元宵节挂龙灯”;“端午节赛龙舟”等等情景。
通过画龙、做龙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龙与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历史;学会了画龙,体验了想象的乐趣;还感受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
2、团花与中国传统
节日
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中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用一张大红纸,就可以折剪出一幅漂亮的团花纹样。团花寓意大团圆,尤其在过年的时候:红窗花、红灯笼、红鞭炮,体现了一派红红火火的热闹喜庆景象。
在美术课上,让学生通过剪纸,体验民间艺术的乐趣,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制作时:让孩子们用一张红纸,在对称剪纸的基础上,运用“多条对称轴”折剪的方法,剪出一幅幅花形各异的团花纹样。通过折剪,他们了解了团花图案:“团花给人以规整中起变化,散射中又有聚合;远看花团似锦,近看花中有意,团团相聚,花中有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剪好的团花可以直接贴在门窗上;也可以粘贴在铅画纸上,用线描的方法勾勒、点缀一下,就是一幅团花想象画了。孩子们觉得实在太有趣了!在今年学校艺术节孩子们的画展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以“团花与团画”为题的作品展示:有团花剪纸、团画故事;团花剪纸,花中有花;团画故事,寓意深刻:“杯弓蛇影”、“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创意稚拙,古意盎然,尽显童趣活力。
通过团花创作活动,激发了孩子们浓郁的中华情结。借此契机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传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通过美术活动,我们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1)春节:通过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中国人过春节的民俗习惯和喜庆气氛。
在美术活动中,指导学生画想象画,描绘春节的喜庆气氛。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绘画场面,我们看到了:“除夕团圆,合家老少一起吃年夜饭”、“大年三十,孩子们燃放鞭炮烟花”、“正月初一,舞龙舞狮”的情景。……
(2)元宵:元宵来临之际,正是孩子们开学不久:课堂上,让孩子“学做一只兔子灯”;画一画学校“闹元宵猜谜语”的情景;令学生欢欣鼓舞。
(3)清明:除了祭祀,扫墓,缅怀对祖先与逝去亲人的感恩与怀念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做个风筝去郊游”的命题画。让学生通过风筝展开联想:有的画了蜻蜓风筝、有的画了蝴蝶风筝、还有的画了大鸟风筝。在画中,孩子们牵着风筝在旷野的草地上踏青、荡秋千;在画中,孩子们驾着风筝在广袤的天空自由飞翔;在画中,孩子们在绿草地上嬉戏玩耍,映衬着桃红柳绿,映衬着鸟语花香。……孩子在画中展现的内容有趣之极。
(4)端午节: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爱国立德的教育。告诉学生,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课堂上,通过学折一个(串)“粽子”、画画赛龙舟。让孩子们在体验民俗文化底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先人创造灿烂文明,后人予以传承弘扬。在美术教学中: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描绘了一个个稚拙的故事;一次次传统节日,体现了一种种文化认同。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们参与了健康向上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体验了民俗风情文化、接受了传统美德的熏陶。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其高尚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灵魂:独特的语言文字;精美的艺术文化:京戏脸谱、祥云图案、瓷瓶、磁盘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无穷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的风范。
(1)“画个脸谱迎奥运”: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即将在中华民族的国土上举行。这一值得全世界欢庆的盛会,在走过百年历史后的今天,终于来到了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华夏大地上,炎黄子孙是何等的高兴,是何等的自豪。
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小朋友使出浑身解数。画出了形态各异的想象画:“画个脸谱迎奥运”、“祥云火炬接力传承”、“与五福娃一起做运动”、“贝贝京京欢迎你”、“未来汽车迎奥运”等,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学校大厅里,制造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其中“画个脸谱迎奥运”,是二年级的缘缘画的。画面以众多的中国儿童,手持画有各式京戏脸谱的气球,翘首期盼着奥运会的即将到来。……本幅画,在今年五月区樱花杯绘画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未来汽车迎奥运”等其他作品在区樱花杯绘画大赛中,还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与樱花奖。
(2)“青花瓷器”作礼品:
中国瓷器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古代青花瓷瓶、瓷盘,画着各式各样精彩的花边和动人的故事。(如:《百子闹春图》、《三顾茅庐》、《昭君出塞》等)让人为之抨然心动。
美术课上,让孩子们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造型独特的瓷瓶和瓷盘;取蓝色水笔,用线描的方法在瓷瓶、瓷盘上,画上自己喜欢的故事。孩子们笔下的青花瓷器,以青蓝色线描加以渲染:有的精美、细腻;有的古朴、粗犷。瓷器上的故事引人入胜:《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情趣盎然。活脱脱一件古代青花瓷器出现在眼前!通过制作,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瓷器,同时也增加了对传统瓷文化的认同感。每当国内外客人来学校访问,孩子们还将自己制作的青花瓷器做成精美礼品送客人。这些可爱的青花瓷器小礼品,具有中国元素,充满浓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受客人喜欢!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民族精神意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培育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源头。
中国有句古话:“天地之大德曰生”。生,首先是生命,有生命才有生活,有生命才有教育。生命的存在,才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于是才有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自己的知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是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上,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温暖积极的成长环境。在学习中,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状况,给孩子更多一些宽容和鼓励,为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帮助。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价值,学习在高兴与遇挫时能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1、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丰富人生经历。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比如:有一次,在低年级的美术课上,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学导入时,让孩子们欣赏了中国经典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幽静的荷塘里,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但是,‘谁是我们的妈妈呢?’于是,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开始了。在小蝌蚪把大眼睛的金鱼、白肚皮的螃蟹、四条腿的乌龟甚至大鲇鱼都误认为妈妈后,它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妈妈——青蛙。”故事是那么动人,尤其开头的那句“青蛙妈妈爱他们,就像妈妈爱我们!”单纯、温暖的话语,让孩子们刻骨铭心。看完动画片,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可高了,他们画的“小蝌蚪找妈妈”个个栩栩如生,可爱之极,尤其是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让他们铭记心头。……记得,不久后的一天,有个叫成成的孩子遇见了一件事:妈妈买了几只青蛙回家,说是要给他补营养。成成说什么也不愿意,他对妈妈说:“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呀,小蝌蚪找妈妈好辛苦啊!”“小青蛙还能吃害虫,保护庄稼呢!”让它们回家吧。……这是一个动人的“爱”的故事;如此珍爱小动物的孩子,一定会更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互相依存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2、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低年级的美术课上,我们会经常让孩子们画一些有益的昆虫、可爱的小动物。以此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了解生命。
在这个学期的“生命教育”月里,还出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4)班的东东小朋友,被评为“生命教育”之星。他在自我介绍中这样说到:“下过雨后,我闻到路边的小草散发着清香,小蜗牛出来散步,蚯蚓好奇地在小路上爬来爬去,可是它们爬在路上是很危险的,容易被人们踩到,我用小竹棍轻轻挑起它们,把它们送回家。……我热爱大自然,喜欢小动物,更珍惜生命,老师告诉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使地球更美丽。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这是又一曲“生命教育”的“美的旋律”。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这一个个“爱”的动人故事,是一曲曲优美的“生命教育”旋律,它铸就了生命教育“美”的赞歌。
3、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生机勃勃的地球王国有着: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的动物;为人类提供了空气、水、土壤、矿物等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统一天下后,就教导人们要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百谷草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提醒人们要节制使用自然水火资源。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关心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环境。地球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可是现代人类却不知道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地毁坏,使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1)配合“限塑”,适时对学生进行一些环保知识的教育。
今年的“六一”,除了儿童节,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限塑令”。通过让学生学做一个“环保袋”:宣传减少使用塑料袋,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孩子们还将自己制作的“环保袋”放置在学校大厅予以展示,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
(2)保护和拯救地球,要从我做起。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创作的想象画与四格漫画告诫人们:地球是人类生存的美丽家园,我们要珍惜它。
益民同学创作的动漫画“小鸟哭了”:描述了由于人们乱砍乱伐的不文明行为,树林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小鸟失去了“家”。......此画在区“龙临杯”动漫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老师获得了优秀指导二等奖。
雨荟同学的绘画作品《沙被治住了,城市更美了》,描绘了人类防沙治沙的动人情景。获得了联合国国际荒漠化、沙漠化年的国际级三等奖;飞飞同学的《众志成城》获得了国际荒漠化、沙漠化年绘画大赛的优秀创作奖。
在联合国保护水环境,以“国际海豚年”为主题的绘画设计创作大赛上,二年级缘缘同学的绘画作品《清澈的海水,海豚的家》获得了联合国国际海豚年国际级三等奖。一心、凯欣、嘉闻、佳颖等同学创作的环保作品,获得了联合国国际海豚年的优秀奖。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和拯救地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一切为了生命
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这样一句口号:“一切为了生命,一切为了受灾同胞的生命未来。”中华民族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这一伟大壮举,诠释了一个关键词,就是“生命”。“一切为了生命,一切为了受灾同胞的生命未来。”这是抗震救灾的核心价值。为了这至高无上的“一切为了生命和生命的未来”的价值观,整个中华大地井喷出中华民族群体性的大爱大德:拯救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源与当今时代交融的一大特征,是传统“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在美术课上,我们要求孩子们“以画说话”,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以此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感恩的意识、健康的心理与倡导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孩子们纷纷举起画笔,以画为媒,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切之情。此时,二年级的飞飞同学,借助学校论坛,发了一篇题为《为抗震救灾捐款,义卖我的画》的帖子。意欲通过这个窗口,义卖自己的获奖绘画作品,将所得钱款捐往灾区,为灾区小伙伴尽一份绵薄之力。义卖得到全校师生的响应,很快这些画都被义卖出去,飞飞将义卖所得以学校名义汇到了上海红十字会。“别看人小,我也能行!”孩子以自己的画作,用自己的爱心,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也感动着周围每个人的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之所以能在危难之时献真情,是由于平时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了孩子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强大生命力。
古人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能利物、利人,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通过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还要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自然界一切生灵的生命。这样,人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道法自然”,才能生活得有智慧、有尊严。
美术学科教学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两纲教育”集结“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于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容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美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龄阶段的孩子:年幼纯真、心灵纯净、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通过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的特殊手段,让他们直接接触最具智慧和最有价值的中华民族的经典宝藏。让育德教育的丝丝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中华民族的高尚思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奠定他们一生高雅的人格品质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从而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历史重任。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发扬光大,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