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自然教育研究现状(13篇)

2023年自然教育研究现状(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7 23:09:55
2023年自然教育研究现状(13篇)
时间:2024-04-07 23:09:55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一

论文摘要:伴随着人口剧增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失衡等生态学问题,这些已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教育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生态环境教育的含义、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阐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的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每个生物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要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一、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学有关概念、原理教育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 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4.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应该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结合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各章节都蕴藏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如关于“水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对生物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短缺、饮用水时刻面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等,渗透到许多章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具体分析研究,使课文的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教育效果。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一项权威资料显示: 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 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 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 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三、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有些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时,需要学生课余的参与,并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由于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结合课外活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能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强,学生耳闻目睹,效果更为显著。

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开展专题活动。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等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在校内定期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保知识,披露环境污染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与生物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等。并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关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上有关生态环境知识和环保方面的报道,定期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一些重大生态事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让生态意识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结合书本一些知识带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某些具体工作,如带学生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去化工厂等企业了解治污措施;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和护林宣传和实践活动。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做起。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二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相互交往的结果.人类正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形成了自身的存在方式.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原始文化是人屈从于自然的生存方式;农业文化是人有限改造自然的生存方式;工业文化是人征服、控制自然的生存方式.人类正是在工业文化的引导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提升了人类物质文明水平,但同时也酿成了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使生态环境问题从早期的工业化国家逐渐蔓延至全球,演变为世界性的难题.

后工业化时期,人类开始以文化为视角审视生态问题,认识到生态危机是人类不合理的生存方式的必然结果.人类正积极寻求一种生态化的生存方式,这种新的生存方式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构建生态文化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有赖于制度的重新设计,有赖于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但从根本上必须首先塑造人的生态观念,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是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认知,树立生态意识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在工业文化的驱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有限承载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生态问题已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我国生态状况总体恶化趋势难以有效扭转的原因.党的xxx明确指出我国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要将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更是指出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且主动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本论文认为,国民生态意识的塑造和培育是刻不容缓的,这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政府的制度设计、教育的大力培养、国民的实践参与.首要的是积极倡导以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观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判断,论文分七个章节展开论述:

第一章,导论.追问当今世界、当下中国生产生活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国内外哲学、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已有研究成果为切入点,指出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化解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树立整体的生态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同时指出构建生态文化的意义.

第二章,生态与文化的生态转向.在文化的视角下对生态加以界定,阐释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本论文认为文化不仅仅是外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是人自身自然的“人化”.文化不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果,而是人的创造活动以及这种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人的普遍的生存方式.人类创造文化必须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生态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人类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创造了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正在创造着生态文化,指出人类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第三章,生态文化的基本理论.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定义了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具有三个层次的选择:以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的生态物质层次,以生态化的生产制度和生活制度为主的生态制度层次;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谐的生态精神层次,三个层次构成了生态文化的基本结构.传承性、时代性、全球性、渗透性、永续性等是生态文化的特征.生态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挖掘了中国儒、释、道生态文化精髓,梳理了当代西方生态文化理论,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

第四章,国民生态意识现状及分析.指出生态意识是人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性的认识.国民生态意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层认识,是一种和谐发展的理念,是一种文明的价值观,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基于国家相关部门所做的环保调查,概括出国民生态意识的现状,并从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模式、公共生态教育、企业和个人生态责任角度对国民生态意识薄弱的原因加以分析.

第五章,生态文化视阈下国民生态意识塑造.强调塑造国民生态意识必须首先要培育人们的生态世界观,使人自觉地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把握世界的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其次,要培育人们的生态价值观,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再次,要培育人们的生态*观,使人自觉地将道德拓展到自然生态领域,在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存理念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以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观为指导,应尽快塑造国民的生态忧患、生态道德、生态审美等意识.

第六章,生态文化视阈下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价值诉求.首先对国际上公民生态意识塑造的目标进行考察,提练出我国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目标,即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树立文明的生态理念、掌握一定的生态生存技能、形成积极的生态参与.国民生态教育要因地制宜,要遵循内容综合、形式多样、教育全程、实践参与、地域差异原则.

第七章,生态文化视阈下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途径.本论文认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国民生态意识塑造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在确立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国民生态政治参与水平;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体系,提升生态教育队伍素质,持续开展国民生态教育;充分引领环保民间组织发展,发挥环保民间组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本研究正是处于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而展开,冀求从文化视角对生态问题进行探析,唤起国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意识,使人们能动地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之美.

本文关于生态教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生态教育引用文献: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三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21世纪德育的新课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如何确立和选择正确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是生态道德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理性生态人”的培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的主体意识的提高及膨胀,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产生了无度化的倾向,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现实的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于是,20世纪中期以来,很多西方的学者以及政府等开始尝试从道德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调整范畴,从而带来了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这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当今社会,人们对发展方式的认识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是我们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研究的时代要求.

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拓展和丰富,一方面,为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推进提供理论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人们对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从知到行的转化.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些成果,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内容,但是总体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例如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结构,其可操作性的研究也显得不足,与时*展的密切结合也需要进一步推动等.因此,本文力图在选择性的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和有针对性的研究,让自己的努力加入到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研究的这项任务中来.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研究方法、比较借鉴方法、分析归纳方法等各种方法,以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为中心,分别探讨了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概念特征、思想基础、时代要求、具体方法以及运用维护等问题,以期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思想来源、新时代的要求、其具体的方法结构、内容以及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运用和维护问题做出解答.具体来说,本文是从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时代要求和具体表现、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运用和维护三个层次逐渐展开阐述的.

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以及对中国和西方已经形成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分析,这是本文分析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对思想基础的分析,坚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全面地对古今中外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一是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儒道佛三家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现代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启示.二是对西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并指出其优势和不足.三是对马克思和xxx思想中有关生态的思想进行解读.逐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的形成的分析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四是对中国*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采取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进行梳理和概括.这样的分析,是为了让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探索具有丰厚的理论素材的支持以及坚实的思想基础.现代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探索离不开吸收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现代西方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也为当今的探索提供了基础理论资源,马克思和xxx的生态思想及其对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最基础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中国*人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探索为我们当前研究提供了最有针对性的和现实性的理论基础.

生态道德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确立和选择也应该注意时代的要求.全球化、信息化的推进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也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确立和选择应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注重方法的多元性、实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结构及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包括外显性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渗透性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以及协同性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三类内容在内的共十七种具体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并对每种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概念以及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是运用系统方法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结构内容进行的建构,从而使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表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形成了层次分明、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并呈现综合发展趋势的方法体系.

方法就是工具,就是手段,是过河的“船”和“桥”.研究方法不能忽视应用.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作为一般方法的具体化和特殊化,也是如此.因此,探讨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运用也就成为必然.本文从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的不同领域入手,重点分析了企业、社区、农村及虚拟领域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这是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运用问题的具体阐述,同时也会对现实中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在其他方面的运用起到启示作用.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运用和维护是密切联系的,探讨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也不能忽视对其维护方面的探讨.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维护,应该坚持从观念引导、制度维护、组织维护和个体维护等不同方面展开,这是保证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科学运行以及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能充分发挥其功效、达到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本文力图打破那种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研究的窠臼,避免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泛泛而谈却不能深入研究的缺陷产生,把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从其中择出单列,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体系性、系统性的构建和阐释,形成一个新的架构,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另外,本文结合时*展的特征,择取了全球化、信息化和公民社会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分析了其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具体地阐述了生态道德教育实现的十七个具体方法,同时分析了其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使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探讨不再空泛,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对这个多层次、交叉互补、综合发展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体系的阐释,既是本文的中心和重点,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过去不少的学者只是在研究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涉及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路径或者实施方法和策略,而没有对其单独、重点研究并形成体系性的不足在此得到克服.另外,本文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维护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弥补了过去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本身研究的多,而对其方法的维护和保障研究的少的缺陷.离开了方法的维护和保障内容的研究,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研究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也不利于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有效性在现实中的充分发挥.

总之,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的阐释和构建,需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针对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形成有层次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的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创造新的文明.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四

[论文摘要]准确的发展定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从生态位理论角度审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现状可以发现,定位理念的落后、定位模式的滞后、定位方法的单一和定位机制的缺失仍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加以解决。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发展定位 生态位 策略体系

一、生态位理论的概念和体系

作为生态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研究范式,生态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在生态学界,格林内尔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生态位一词并对其进行概念界定的人。在格林内尔看来,生态位是“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是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格林内尔主要是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以生物的空间分布为侧重点,强调生物对环境的广泛需求度。1927年,艾尔顿从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作用出发,将动物的个体大小和取食习性视为其生态位的组分,以动物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将动物生态位定义为该物种在其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突出了生态位的功能地位,特别是物种在群落营养关系中的角色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真正为现代生态位理论奠定基础的人是哈钦森,他认为生物在环境中受着多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资源因子的供应和限制,每个因子对该物种都有一定的适合度阈值,在所有这些域值所限定的区域内,任何一点所构成的环境资源组合状态上,该物种均可以生存繁衍,所有这些状态组合点共同构成了该物种在该环境中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哈钦森以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状况为考察重点,将生态位看成是一个多维超体积模型。按照这样的理解,生态位是生物单元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是物种生存发展所依附的n维资源空间的一个超体积。因此,生态位就能够用物种在n维空间资源轴上的坐标来描述。生态位既体现了物种生存的时空位置,也反映了物种对环境中生态因子的适合程度,还表现了物种在环境空间中的功能作用和角色扮演。

经过国内外学者的潜心研究,生态位理论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国内学者尚玉昌教授将其概括为重叠与竞争、宽度、压缩与扩充、态势属性等方面。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生物物种或单位在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有一部分资源空间被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所共有,即发生生态位的重叠,进而导致生态位的竞争,重叠程度越高,竞争程度就越强。生态位宽度是指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总和,它可以表现出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关系。生态位宽度通常与物种的特化和泛化相连。如果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较宽,表明该物种的特化程度较小,倾向于泛化物种;如果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较窄,表明该物种特化的程度较强,倾向于特化物种。生态位压缩是指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生物物种,遇到外来竞争物种的入侵时,就会被迫限制和压缩对空间的利用,将取食或其他活动限制在生境中,但不会引起食物类型和利用资源种类的改变。生态位扩充是指在资源有限或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物种为了生存而对另一物种的生态位进行入侵,从而导致被入侵物种释放出所占有的资源空间,使自身的生态位得到扩充。在自然界,每个生物单元都具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是指生物单元的状态,是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生物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生产力、生物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占据新生境的能力。生态位是描述生物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是生物单元“态”和“势”的相对比较与有机综合。

二、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生态位审视

在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原则、发展途径和发展空间。这些方面既是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层次的主要方面,也是职业教育构成其生态位的核心内容。如果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之间的生态位存在重叠,就会导致彼此生态位的竞争,重叠范围越大、程度越高,竞争态势就越激烈。当环境空间资源处于短缺状态时,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之间的生态位往往会发生高度重叠和激烈竞争。此时,竞争优势较强的一方就会占据或者享有竞争优势偏弱一方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条件。现实中,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定位模糊、不准确的情况,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定位理念的落后。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有机过程,需要基于特定的理念来加以开展。定位理念引领着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整个过程及其管理,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绩效能否取得和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定位理念是指在分析职业教育生存发展内外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是职业教育定位思想的具体化,是一个有机综合的体系。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理念的基本目标主要由发展绩效和发展内容构成。发展绩效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实践效果的有效尺度,也是职业教育满足内外环境需求,是实现其他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发展内容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过程的主要方面,是职业教育实现发展绩效的依据和保障,其结构的合理状态直接决定职业教育发展绩效的取得和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外部环境竞争的日渐激烈,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者的日益增多,优质社会资源的相对短缺和不足,使得定位理念的合理确定成为职业教育实现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多数职业院校在发展定位过程中,既不重视定位理念的合理确定,也不重视定位理念内容的系统研究,仍然禁锢于传统的发展理念之中,非但不能够保证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正确方向,反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竞争优势的正常发挥和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2.定位模式的滞后。定位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定位理念转化为定位实践的有效载体,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更高目标的动力机制。定位模式在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定位模式的选择直接反映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是职业教育整合诸多定位内容的动力平台;二是定位模式为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各层面内容提供了活动境遇,对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实践起着统筹作用,使得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主体能够有效选择与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因子,保持职业教育竞争优势;三是定位模式的合理确定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使职业教育获得长期、稳定和持续的发展。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实际,可以将定位模式划分为领导决策型、集思广益型和专家研讨型。领导决策型是指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主要取决于职业院校高层领导的意志和想法,职业院校高层领导的理论水平、知识背景和管理经验直接决定了它的发展定位的方向;集思广益型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和提炼职业院校师生员工意见的方式,形成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方案的定位模式;专家研讨型是指职业院校通过聘请职教专家针对发展定位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研讨,最后确定发展定位方向的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优点和缺点,职业院校在发展定位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模式,以保证发展定位的合理和准确。然而,多数职业院校普遍采用领导决策型定位模式,不注重对学校师生员工、职教专家意见的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3.定位过程的简单。随着职业教育竞争范围从国内转向国外,竞争焦点从教育规模转向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内容越来越细,定位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就必须合理设置定位过程,以适应职业教育内外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过程主要包括计划制订、组织实施、领导控制、优化提升四个环节。在计划制订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和系统研究定位目标选择和计划制订的各种因素,至少应该从环境层、学校层和个体层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尽管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要使得职业教育发展定位能够持续有效开展,必须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计划和目标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单一目标,而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的构成应该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条件相关。在组织实施阶段,需要合理协调各要素、各层面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找准要素、层面、环节之间的关系结合点,构建稳定有序的实施机制,这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在领导控制阶段,必须要充分发挥定位主体的领导、控制作用,使得发展定位能够有序进行,这是因为发展定位过程涉及主体间关系的失衡无序极有可能导致相关主体对发展定位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在优化提升阶段,就是要对前三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绩效性。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将发展定位仅仅视为一个简单的过程,只明确了“要做什么”,对于“由谁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问题则考虑较少,没有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加以实践。

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生态位策略

1.发展空间的选择是前提。职业院校不论规模大小,其所占有和享有的环境空间、环境条件和环境因子具有相对性。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既会引起职业院校环境空间、条件和因子的变化,也会造成职业院校满足社会要求的有限性。职业教育既要保持自身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优势,也需要围绕自身的特色优势进行环境空间的优化整合。为行业企业发展、社会经济进步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空间。明确发展空间以后,就要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职业教育教学机制体制,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师资队伍,确定评价体系,使得职业院校内部系统能够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并不仅仅是发展空间的定位,更是发展内容和发展结构的定位。对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教学机制、体制和模式的定位是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重要内容。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是复杂多样的,面对这种情况,职业教育就要系统分析与合理总结社会发展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及其规格要求,确立能够适应和满足多层面社会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并据此确定职业院校的内部结构体系。不论是发展目标和方向,还是发展空间和条件,都是影响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重要方面。发展空间是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内核,没有明确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就不可能拥有完善的发展条件和发展资源,实现持续发展也就会失去基础。

2.发展氛围的营造是保障。确立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设置有利于自身优势特色的内部结构,是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前提。不仅如此,还要积极营造发展氛围,提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知,确立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和价值目标,培育职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得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涉及诸多环境要素的有机过程,大量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需要得到及时供给和准确处理,这只能依赖于发展氛围的合理营造,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来加以实现,并且日渐激烈的教育竞争也对职业教育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提出了要求。可见,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依附于特定环境氛围的动态过程。首先要根据发展定位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出有利于营造职业教育发展氛围的计划,采取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和手段广泛传播职业教育的发展信息和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系统,动态收集社会发展变化各层面的信息,并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职业教育能够不断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最后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实施外延式发展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机构协会的沟通联系,改善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使得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推动行业企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发展定位的调试是关键。发展定位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内聚力”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只能建立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这种由于定位生成的“内聚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增强“内聚力”的关键在于保持定位的持续稳定性,然而忽视定位的合理调整也会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误区。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原有目标会出现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既影响职业教育的正常运作,也制约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对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调试,具体而言就是在保持职业教育发展根本目标的基础上,扩展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体系,丰富职业教育发展价值内涵。随着社会发展的递进深入和教育竞争的日渐多元,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内容体系及其蕴涵的特色优势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如果职业院校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肯定会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失去优势,甚至走向衰退。这就需要职业院校进行发展定位的重新选择。这种选择,一方面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能力现状,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和超前性。发展定位的调试既是职业教育发展能力、适应能力提高的集中体现,也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能动反映;既能够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因子,也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五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生态系统,即社会环境大生态、教育系统生态环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协调契合的关系。还可以从个体或群体所经历的全部社会活动场所的不同,将以上生态系统的内部关系区分成家庭、社区、学校、职业活动领域(工作单位)、社会公共活动场所等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课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关系;社会环境

党的xxx强调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xxx在大会报告中又特别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两大方面。本文所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加吸引力与凝聚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我们需要按照xxx报告所要求的那样,“科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坚持统筹协调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改善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认为,统筹协调方法的基本内核是系统观点,也可说成生态论观点。不难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获取教育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或生态关系的问题。这种生态环境与生态关系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它是指一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这种生态关系至少涉及以下三方面的生态系统:从相对微观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这种生态主要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传思想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几个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内部又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从中观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生态中的一个子系统,会受到高等教育体制、理念、教育制度的变化的制约。从宏观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处于社会环境大生态中(这里不是指自然生态含义的环境,而是指由社会运作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所构成的构造环境),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政治修明状况以及文化传播、社会文化生产的健康与否,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生态系统、教育系统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协调契合的关系,必将有助于厘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各种变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从学理性看,这种研究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将原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由静态单项研究转向动态系统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分门别类地分析三大生态系统的内在因子联系,是人们所面临的首要任务。首先是社会大生态环境研究,它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即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和社会意识 (理论形态)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关系、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的运行状况等因素所构成的环境。政治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社会政治关系、政治体制运作状况、政治组织的运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状况等构成的环境。社会心理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社会成员面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直接的自理反应,如需求、愿望、认知、情感、信念、社会态度等,社会心理气氛 (其中主要指社会情绪),社会风气和习惯,社会文化心理积淀等构成的环境。而社会意识生态环境主要是由主流文化(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与亚文化的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力的关系、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公共政策制定及推行两者的关联等所构成的环境。认真研究以上四大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同时又要注意分别研究这些生态环境的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别是重点研究社会心理生态环境与社会意识(理论形态)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内部的小生态环境的状况,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其次是教育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生态环境,即中国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以及与社会人才需要关联度所构成的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其他教育的关系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国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趋势等,它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以及与社会人才需要关联度所构成的环境主要包括普教德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普教德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铺垫影响、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评价与反馈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其他教育的关系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高校智育、体育、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学文化建设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影响等。

再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构成的“微”生态环境,这一系统实际上又包含着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子系统,它们紧密关联相互制约,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校风建设就是学风与教风、治学风气的有机统一。两个子系统内部又包含着更具体的生态关系,如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岗位评聘、奖惩体系、师德建设等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系统中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相互协调的关系。

在生态环境或生态链中,起码存在着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纵向的前后承续生态关系,二是横向的周围牵制生态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因素的破损或断裂,都会引起整个生态环链的危机。其中每种基本关系又分别存在着协调与紊乱、整体效应与局部功能显现、互补效应与对冲现象等。当然,各因素之间的协调整合关系,在表象上并不都表现为相互支持关系,而可能表现为局部上的相克与冲突,但这种相克与冲突却有利于整体上的协调、平衡和相生,犹如自然界发生的许多生存竞争的事例一样。

其实,以上的分析都是从社会活动内容的视角展开的,将生态环境因子分成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教育等。我们还可以从个体或群体所经历的全部社会活动场所的不同,将生态环境因子区分成家庭、社区、学校、职业活动领域(工作单位)、社会公共活动场所等。可以认为,人们的社会活动内容与活动场所两者是紧密相连、高度统一的,我们不能人为地将两者分离,仅仅是为了便干清楚明白叙述问题的需要,我们才将两者分别阐述。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会活动内容必然要展现在一定的社会活动场所中,而一定的社会活动场所又是体现、聚合、交融各种社会活动内容的必须条件。其中值得重视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社会活动场所是否与社会活动内容相关的程度问题,更在于不同的社会活动场所体现、聚合、匹配和交融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内容的状况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人们的研究还比较粗浅。但我们可以根据经验大概描绘一下不同社会活动场所在匹配社会活动内容方面的基本特征,如学校这种社会活动场所表现社会活动内容比较全面,能充分兼顾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综合性,但相对而言,它的经济色彩不突出,即人们对经济因素的细微变化不大敏感。人们的职业活动领域(工作单位)尽管也类似学校那样对社会活动内容有较大的综合性聚合,但相对而言,它的经济色彩比较浓郁,也就是说,经济因素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心理的影响比较明显和直接。而在政治因素聚合方面,不同的工作单位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如民营经济方面的小企业,它所体现的国家政治层面的内容微乎其微,在这种工作环境中活动的组织成员也不可能发展出较强的政治认知能力,因而比较关注经济层面的东西,而作为政府机关这种工作场所而言,其对政治因素的体现则成为首要因素。至于家庭这种活动场所,其社会功能在不断流变,即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传统社会中,大量存在着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在这种大家庭中,家庭同时发挥着以下三种主要教育功能,即传递生活技能的教育,使后代能自然进入职业活动领域或自主进行家庭生活,以处理家族与家庭成员关系为主轴的道德教育.以效忠统治者和遵从专制等级秩序为主要目的的政治教育。三种家庭教育功能中大量家庭以前两种功能为主。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核心家庭的教育功能中智能化倾向日趋突出,道德教育功能开始式微,政治教育的内容则基本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个体政治社会化功能出现明显衰退。至于社区的影响问题,目前还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但人们不得不意识到:由于现代化的消极成分的影响,包括家庭住房空间的扩大与隔离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邻里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征,也给社区的社会资本增生带来一定困难,社区想要像学校和工作单位那样全面整合与匹配全部社会活动内容是一桩比较困难的事。也就是说,社区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对人们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在经济、道德、社会心态方面的影响则比较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及人们最大量感受的社会刺激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

这些社会活动场所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进入生态分析的视野,即可以根据人的有机体发展的不同时段与相应活动场所的关联程度,展开关于这种活动场所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分析,并从中探索这些不同场所发生影响的内在关联性。可以认为,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大致经历着家庭、邻里、学校、职业岗位、国内活动场所、国外活动等,这些不同的活动场所对人们发生着有意识影响或自发影响等各种作用,其中包含着相互一致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对冲的状况。

以上三种生态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其中有一些共性因子在发生着综合作用,如利益的聚合与分化作用,群体地位或社会地位的变化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市场化、国际化特别是信息化、多样化特征等。在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课题。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六

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选修课的开设和完善一直备受讨论。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早就明确提出: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该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培养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河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投身英语改革的热潮,也曾先后开设不少英语选修课程,包括语言知识技能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和语言文化类课程。根据研究调查,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类选修课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在教育生态视阈理论的观照下,本文认为文化类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显著辅助作用,然而仍面临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西方文化选修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作用

首先,西方文化选修课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文化知识储备,拓宽了文化视野。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西方的各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教育到人文、艺术、风俗乃至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国际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次,有益于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提升,能够客观辩证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再次,西方文化课所采取的小组讨论、小组报告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师讲述法的挑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后,西方文化选修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采用双语教学模式,降低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文化课上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热忱。

二、西方文化选修课的教学模式

1.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教学理论基础

教育生态理论从整体性、适应性和多元性的角度来审视学习,认为学习是作为信息探测者的学习者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借助有目的的反思实践对其情境所能提供的给养进行调适的过程。教师为学生设定角色,并引导其参与讨论或者其他探究性团队活动,可使学生在共同的参与行动中取得进步,感受参与的快乐。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学生不仅在从边缘到中心的参与过程中构建知识的意义,而且在共建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对共同体的归属感、依赖感,完成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构建。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是单向性的讲述教学,更要考虑教学活动的设计,重视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和各种道具来打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根据每堂课的教学主题,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报告或者小组表演等多形态多样化的团队活动,也可以模拟国外课堂的上课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西方文化。教育生态理论强调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师尊重每一个学习活动参与者的专家身份,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教师在一旁扮演协助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事物的本质,并辅助学生深刻理解并建构起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比如提示学生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共性来帮助学生意义建构。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同伴、教材资源和认知工具的互动中,学会学习、分享智慧,还激励学生在参与越来越成熟的学者式的研究讨论中,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自由会话以获得群体的认可。这些对于让学生逐步适应学习共同体的文化、在真实情境中的灵活应用与迁移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多元的话语空间,鼓励学生把话语从其学科领域的积淀中解放出来,与人交流、参与对话并倾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隐喻和陈述方式的声音,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西方文化选修课更应以教育生态理论为依托,建立多元的、动态的教育平衡系统。

2.西方文化选修课教学设计

西方文化选修课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泛的课程,可以分成若干个学期,每个学期侧重介绍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一方面学生的选择更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学期或者多个学期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课程内容精细化、系统化。

(3)考核手段。西方文化选修课因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程度高,师生和生生互动性高,考核手段适宜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评方式,例如“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报告+论文或考试”的多元评价手段:其中出勤占10%,缺勤次数大于3次时此项为0分;课堂表现占20%,为平时学生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需教师平时有所记录;小组报告占20%,学生自由分组,每组确定一个文化主题,教师规定报告时间和要求,小组在课堂做完报告后,教师根据小组表现打出分数;论文或考试占50%,教师可任选其一。若是论文考核,应规定论文要求,包括内容、字数、格式,确定上交的时间和方法。若是考试,教师应确定是开卷形式还是闭卷形式,提前通知学生考试范围、时间和地点,例如将本学期讲到的文化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考核,规定答题时间90分钟。学生在任何一项的表现都决定了其最终成绩,最终成绩超过60%则通过该课程的考核。

三、西方文化选修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出勤率偏低,缺少有效监督管理

据了解,目前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生出勤率普遍偏低,西方文化选修课也不例外,造成这种现象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都有责任。学生对于选修课认识有偏差,认为是选修课就可以随便逃课,反正老师管得不严,考试容易学分也好拿。而学校对于选修课的一级管理不严格,对教师上课资格审查、教师教学纪律及教师的教学效果管理过于松散,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二级管理,使得教师在学生出勤管理和成绩考核上不够严谨,甚至在教学上也备课不充分,上课马虎应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无固定统一教材,缺乏相关视频材料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七

【摘 要】加强语文课程建设,深入挖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态资源,以其文本中以物为友的生命平等思想、悲物悯人的生命忧患意识、护物有责的敬畏生命伦理、物我谐和的生态美学理想对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教育。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资源 语文教育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并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在语文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遗憾。其实,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需要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深入发掘,进而加快语文课程建设,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态学的理念,以此来弥补这一缺憾,推动生态文明教育。

一、以物为友的生命平等思想

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哲在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时说:“只有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看得与他的同胞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看重生命,甚至把自然界的动植物看作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思想,其实在

四、物我谐和的生态美学理想

《论语·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们的志向,曾皙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这番话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图景:几个人在明媚的春光中沐浴完毕,愉快地吹着风、唱着歌儿回家去,轻松、温馨而宁静。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心境因自然景物的幽静而清静,而清净。人心的清静、清净与自然的清新、明净相谐共振、融会贯通、平衡和谐,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乐曲。这是自然生态、精神神态和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是人在自然中诗意的栖居。

类似的例子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很多,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信可乐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等。

自然养育了人类,也养护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不给人类以美好的想象,给人以丰富的审美追求,给人以旷远而深邃的思考。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是“天、地、神、人”四方集聚之所,是人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经》《离骚》及唐诗宋词中的部分诗歌作品,《庄子》《论语》的部分节选篇目、部分唐宋散文以及《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等现代优秀散文作品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和生态智慧,寄托了人类崇高的生态美学理想,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八

特色学校创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学校向更高的层次努力,是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提高自己的办学品位,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地发展的一种办学行为。我们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必须根据学校自身实际特点和教育优势资源,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遵循特色学校的创建规律,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进行了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办学特色逐步彰显,特色学校的创建目标日益鲜明。目前,在创建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从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出发,形成《创建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xxx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xxx中央、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创建过程中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凸显学校个性,提升办学品位,打造教育品牌。

二、创建背景与基础

创建特色学校是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转型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需要。学校只有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发展的历史、办学的方式来进行办学,才会有生机,才会培养出有个性的创新人才。从xx年联合办学伊始,我校就开始了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先后经历了“特色项目”开发和打造“学校特色”两个阶段。

(一)初期探索:立足优势资源,开发特色项目(xx年至xx年年)

1.多元发展的学校德育:(1)变传统家长会为开放的“家长论坛”、“专家讲坛”、“家长委员会”,开发与利用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效率;(2)变传统的家访为动态发展的“创建‘学习型家庭’”,制定创建条件与评价指导标准,设计创建活动记录与评价本,清晰呈现创建全过程,提高创建成功率;(3)变传统师德建设为自主修炼的“师德论坛”,根据教育实际需要确立论坛主题,以论坛形式促进教师自觉修炼与提升;(4)变单向的师德评价为教师、学生、家长多向互动的师德评价活动,以评价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5)变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以主题体验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途径,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社区为基地,以家庭为练场的德育践行,开发了“传统文化寻根之旅”、“我爱书香之家”、“东城文化一日游”、“走进对联世界”、“保护东江水资源环境”、“我爱我家——共建理想家园”、创编《花园小学一日行为规范儿歌》、“每周一歌天天唱”、“教育经典日日诵”等践行项目,引导学生全成经历并体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情、意、行。(6)率先推进心理健康教师c证培训,倡导“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导师”,把心理健康教育高度融入小学德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优化,显著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2.绿色动态的校本教研:(1)变传统教研为多元动态发展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把课例展示、课例研讨与教师专业培养有机结合,发挥本校名优教师作业,使专业引领贯穿于教师学习反思、同伴交流的全过程;(2)变单兵作战的传统公开课为多形式多层次的“磨课”,如“同课同构”“同类共构”“同课异构”等,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动态的磨课过程即评价研讨、课例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过程。(3)制定《花园学校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引》与《课堂观察记录表》,以课题评价与课题观察引导课堂教学的优化,以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改革实践,减少随意性,提高校本教研的规范性。

3.活泼开放的第二课堂。根据自身特点与资源优势,先后开发了自编韵律操、武术健身、“练字育人”、“诵读经典,书香校园”、射击、主题中队会、大课间活动等特色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

(二)中期探索:整合特色项目,打造学校特色(xx年至2010年)

精心设计与实践特色项目,充分体现了我校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办教育的科学的工作作风。我们力求在教育实践中探寻教育最本质的规律,摒弃好高骛远的“作秀”式的浮夸做派,注重承前启后,减少短期行为,立足于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把教育的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有机结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题大做”,把每一个特色项目做细、做实、做精,努力从每一个具体的小问题研究中获取有价值的大成果。事实证明,特色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与我校的自身特点与教育优势资源高度吻合,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它们为我们打造学校特色提供了一个个具体而特殊的“问题域”,让我们从一个个特殊的角度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问题,直至触及教育的实质层面。再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一个个有深度的“小”问题,提出有新意的命题或观点,这样,就为发现有重要价值的“大”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有了坚实的探索精神和大量的“小题大做”成果作为基础,就可以深入地透过表象看本质,从教育的本质层面发现和提出教育的“大”问题,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状况,深入研究关键点,打造特色项目精品,进而走“大题大做”的教育创新道路。通过对我校六年来的特色项目进行整合与分析,我们发现,我校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本质规律,融传统教育精华与当代素质教育精髓为一体的教育之路,即生态教育之路,已经水到渠成地形成了学校特色。这“学校特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简明扼要的阐述: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九

生态人类学作为一门引进西方的社会科学,在我国还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此学科在西方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生态人类学主要是研究人、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关于对生态人类学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说法颇多,但始终没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伊谷纯一郎,他指出生态人类学是“生态方面的人类学,是人类学中分担生态学层面的领域,是研究人类生活或人类生存方式的学问”。本研究中使用生态人类学的基本要义就是:研究人类生活或人类生存方式的学问。

一、初、中等教育渗透生态人类学内容的必要性

在我国初、中等教育中渗透生态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主要目的是教育人民从人类整体着眼,关注人类未来的生存、生活和命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升,经济已经成为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在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旗帜之下暗藏着“征服”和“掠夺”,而就社会层面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攻关” 、“竞争” 、“备战”,这种现代意义对于建立关系、对待关系、处理关系的认知理念可见一斑。因此,在初、中等教育中渗透生态人类学的内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重塑人类角色理念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状态大体经历了畏惧、崇拜、征服、和谐相处等几个阶段。当前人类正处在由征服阶段向和谐相处阶段的过渡期。传统的工业文明,向自然展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征服力,而后工业阶段显露出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和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的弊端,又给人以警醒,去思考过去的作为,从而反思自身的发展。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尽管在借鉴西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但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发展举动不可能从其发展的问题和弊端中全身而退,相反,却深受其害。

作为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在反思人类生存和发展上当成为先行者。人本源于自然,在自然的进化中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发展到了万物之灵长,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人类是自然一部分这一既定的事实。可以说,人类是生态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升和活动空间的扩大,人类中心主义不断扩张,并日趋成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由此人类的自我定位与其自身应有的角色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渐行渐远。

在初、中等教育中渗透生态人类学内容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工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错误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定位,从教育着手,使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的自然角色,并且在自身角色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

2.培养人类人文关怀

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个体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因而,社会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关系的总和。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基于人类意识本真的自我感官享受,人与人之间除了竞争就是合作,亦合作亦竞争的相互依赖关系操控着整个社会,社会的种种关系中也充斥着基于现实需求的经济的味道,而缺乏的就是自然而然的人文关怀。

通过对生态人类学的内容及理念的学习,在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理念转化到人类社会自身方面,培养人类对自然及人类自身的人文关怀,改善现有的社会关系状况,使人能更充分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二、初、中等教育渗透生态人类学内容的模式

1.借现有课程体系渗透生态人类学内容

在现代的小学教材中有社会、自然等课程内容,均涉及到生态人类学的相关内容。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主要有地理课程,地理课程不仅担负着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渗透关乎人类生存和生活现状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在高中的课程体系当中,也是在地理课中涉及一些相关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相对更加零散,而当前的文理分科的现状,在理科中缺乏生态人类学内容的课程载体。

综上分析,在现有的初、中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对于生态人类学关注的内容只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做了简单的了解性介绍,对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关注度不高。尤其在高中的课程体系当中,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文理分科,文理分教分学,使得理科学生失去了学习生态人类学知识的机会。

基于以上初、中等教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必须拓宽生态人类学内容教学,在小学的社会、自然课程中继续渗透该领域的知识内容,在初中的地理课程中加大该部分

知识内容的比例,并列为重点考察的内容。此外,在政治课程中也应普遍渗透生态人类学的知识内容。

在高中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深化生态人类学的知识,尤其针对文理分科之后的理科学生,应在化学、物理等相关的课程中有效渗透生态人类学的知识内容。

小学、初中、高中关于生态人类学知识内容的渗透应既有一定的延续性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角色意识和对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

2.开发独立的生态人类学教学模块

除了在现有的初、中等教育课程内容中有效渗透生态人类学知识外,应在每个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开发出独立的教学模块,进行专门有效的生态人类学知识教育。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继续丰富自然、社会课程的内容,而且改变应试教育的理念,对这部分课程加大重视的力度,有必要将这部分课程作为升级、升学考试的考查内容。

在现有的初、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发出独立的课程内容,对生态人类学知识进行教育。而且就当前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预想有效的进行生态人类学教育必须将这部分知识内容加入到升学考试的内容当中。尤其对于高中的文理分科之后的理科学生,因其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是未来相关领域内直接作用于自然的职业人员,所以必须进行独立的生态人类学知识教育。

现有的初中和高中课程体系当中缺乏承担生态人类学知识教育的载体,因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独立的课程内容开发,这是对初、高中学生全面进行生态人类学知识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总结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中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而形成的专业领域分支,对于初、中等教育来说,专业的生态人类学教学和知识传授自然是勉为其难。但是,笔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自然不是将如此专业的学科知识作为初、中等教育的必修内容纳入其教学体系,而只是强调在其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将生态人类学具有的专业价值理念引入其中。初、中等的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来说,是除了家庭教育这样的初级群体外,最重要的个体人格塑造方式,是个体基于初级家庭教育外,最先接触到的社会单元,也是最为重要的单元。在初、中等教育中,以学校教育的方式,将现有成熟体系的生态人类学学科理念加以引进,让个体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应该具有的和谐关系。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多少动植物在遭受着难以容忍的对待。这是每一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我角色定位,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首先是要实现人类的态度、立场、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命。

但是这些革命要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必应先从初、中等教育入手,从学生群体开始进行生态人类学知识的教育,塑造人类正确的自我角色意识、培养并深化对万物存在的人文关怀。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十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文化消费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度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西方社会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危机,使得学术界不得不把研究视线放在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上。20世纪中期随着福特主义的推行和后福特主义的粉墨登场,工业文明带来了西方社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曾为少数富有人群享有的消费特权开始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消费社会逐步形成。消费社会以工业文明创造的大量消费品为基础,以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为主要特征。消费主义把消费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和追求,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行为造成了数量巨大的社会资源的不必要耗损(简单来说就是浪费),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极大地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此时学术界对消费主义这种消费方式的批判不绝于耳,对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向往跃然纸上。埃里克•诺伊迈耶指出,弱可持续性(假定资源可以替代)不能彻底缓解环境压力,强可持续性(假定资源不可替代)则能从根本上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伤害。后工业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弱可持续性向强可持续性渐进的过程。埃里克•诺伊迈耶把消费模式的转型看作是实现生态文明和人类永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国内对生态文明的大量研究基于经济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社会现实。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涉及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部分,关于生态文明,学术界主要从历史演变和要素构成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认识。从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变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摧残自然环境的反思和文明重构。

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现实的国情出发,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并行才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应有状态。在从理论上对生态文明进行探讨的同时,学者们也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问题。不管是生态意识的确立、生态制度的形成,还是生态行为的体现,都绕不开人们的消费问题。消费是社会产生的基本环节,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基本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关注消费,关注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的确立。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地指生态的恢复与建设、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大系统。当前世界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环境破坏,都与人们不健康的甚至是有害的生活方式有关,并直接反映在消费上。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的确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子系统,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消费观和全面发展的消费模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观和绿色消费模式、和谐消费观与公平消费模式。

二、文化消费是可持续消费

一个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正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任何情况。私挖乱采、过度开发等生产消费问题和攀比消费、奢侈品消费、浪费等生活消费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些行为严重地浪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党的报告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凸显生态问题的严峻性。生态问题与消费紧密相关。消费涉及生产、生活两大领域,是整个社会的联动。人是消费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西方消费主义汹汹攻势下,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中,中国消费者在一望无垠的商品海洋中弱化了自我选择的能力,日渐消磨其主体性。人在消费中主体性的缺失必将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性不足。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要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消费中存在的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原材料、向自然界大量排放废弃物等行为,无疑直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相悖。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消费。这样的消费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适度的、生态的。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期阶段,主要是强调提高单位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即弱可持续性消费为主。

在弱可持续性消费取得显著成效的阶段,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及时大力度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就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步骤。弱可持续性强调自然资本可以为人造资本代替,利用人造资本部分地替代自然资本,提高单位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强可持续性强调自然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要求改变消费观念、消费内容、消费方式,根本上降低消费者的物质消耗量,以实现资源利用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出发,现有消费模式向弱可持续性消费,最终向强可持续性消费转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必经之路。文化消费是可持续性消费。文化消费不但包含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囊括了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含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含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趋势日见端倪的21世纪,文化以其特有的强大的社会引导和整合功能,在当今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将释放出巨大能量,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这种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必将逐步发展壮大。通过文化产业的全面升级与创新,让消费者走进剧场、电影院、音乐厅,尤其是着力发展电影、动漫、游戏、演艺等文化产品,将“文化蛋糕”做大。

文化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费erg论,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自我完善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此,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推动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中促进“文化立国”。引导文化消费可以带动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文化消费活动发展、成熟、规模的扩大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规模的大小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引导文化消费,促进个体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文化修养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视引导文化消费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自信心、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有利于进一步整合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文化消费使得消费不仅仅是因变量,而且也可以是一个自变量,一个导致某种社会结果的原因可以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与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消费影响个人日后的生活机遇和生活质量。文化消费的质和量会直接影响进行消费体验的受众群体,后续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与文化素养需求。因此,文化消费本身也必然要求构建不断提升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和高雅文化内涵服务的内容与载体。

文化消费是高层次消费,人们的消费不能以“物质福利”为满足,不能以“必需品”为满足,而应该满足日益丰富的、高层次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人的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文化消费,特别是通过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等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才能使他们变成“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同样,人的价值观的构建、思想品质的塑造、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培育等都有赖于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受到良好的熏陶,人的素质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变化。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达到有机统一,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三、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文化消费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有三项核心任务:一是以普及生态学知识和树立生态价值观为目标的“良心的革命”;二是科技的生态学转向;三是促成生态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制度建设。这都涉及到人的观念的转变,人必须把人看作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关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生态文明的经济应该是生态经济,人类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提倡绿色消费。为了激励绿色消费,政府可以采用规定主要消费品消费限额、鼓励文化消费等方式。以消费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的观点是文化消费研究可以借鉴的观点。“生态消费力”指出:生态消费力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态需要而消费生态消费品(包括劳务)的能力。要弘扬生态文明,就必须发展生态消费力。消费力具体分为物质消费力、精神消费力和生态消费力,生态消费力的的发展,能促进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的发展。针对我国当前消费中出现的破坏生态的各种问题,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提高生态消费力。

从消费主体来讲,要端正价值导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消费客体来讲,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从消费环境来讲,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尹世杰从狭义的消费概念提出“生态消费力”概念,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新概念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合理消费是生态文明的源头。

合理消费是生态文明的源头。消费本来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但在市场经济驱动下,消费更多地体现为商品的价值实现和生产者的利润获取。这种以生产为主导的消费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必须建立一种既注重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注重消费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的健康、适度、科学、绿色的合理消费。这种合理消费必须通过生态消费观念的新文化培育进行引导。

目前的文化消费市场发展尚不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产品缺乏创新,模仿、盗版现象猖獗,文化消费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因受文化消费心理的支配(不成熟)、文化消费能力的制约(处于发育期)、文化消费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健全),文化国际竞争的影响(文化实力弱),我国文化消费总量较低、文化消费不足、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娱乐性、享受性、消遣性的精神文化消费占的比例偏大,而发展性、智能性文化消费却表现不足)缺乏社会和舆论的必要引导及审美需求调整(体制机制不健全)等。

当今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知识不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偏低水平的文化消费,结构失衡的文化消费,就意味着可能在国际竞争中落后,甚至被淘汰。因此,大力提倡健康的结构合理的文化消费,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关键一环。要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文化消费主体。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为不同所有制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维护文化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已渐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文化产业凭借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快速的成长方式及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消费主流化趋势日渐端倪。从当前群众消费需求角度考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代替了模仿性排浪式消费,以“文创”引领的“中国创造”时代已经来临,引领文化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文化正在向娱乐文化转型,从文化欣赏向文化工业转型,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从阶层文化向泛大众文化转型,促进文化消费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党和政府大力扶持和各方积极推进下,我国文化产业逐渐成长为国家战略性、引导性产业。经济环境日新月异、产业融合态势日渐端倪、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渐趋催生新的发展要求,涌现出大量新的问题,对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政府管理要聚焦发展需求做出调整进行创新以拓展更为有利的体制政策环境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加强文化消费的法律建设,合理进行文化消费的行政管理,积极倡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有关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十一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等所构成的结构生态环境;描述了当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不适应、布局结构不平衡、类型结构不丰富、层次结构不系统的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丰富类型结构、完善层次结构、调适布局结构的相应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调适与优化

一、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样性的综合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域(布局)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和人员知识结构等。任何事物的结构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环境而存在,其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职教育也不例外。高职教育的结构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整体状况,构成了结构生态环境。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其结构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社会观念结构等。这里择要述其前三点。

(一)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样式、成分及其构成。如通常我们所说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新经济、知识经济等,都是就其经济结构的主导模式、成分而言的。我国现在正面临着完成农业化,发展工业化,进入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并行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将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都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迫使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层次、科类、形式、布局)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一产、二产、三产的组合方式及比例关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2000—2002年三年的数据为例,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由下降到;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由下降到;而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则由上升到。“现在发达国家一产就业人口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都在10%左右,二产就业人口在35%左右,三产就业人口占55%左右。”对我国而言,现在正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崛起的套合叠加阶段,正在向着以科技为先导,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这样的宏观生态环境对高职教育发展应该说是有利的,但必须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要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使高职教育的人才产出能够跟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三)职业结构

职业结构是指职业的组合与构成形态。它构成了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维,对学生就业乃至教育本身产生影响,职业结构是变化更新的。有资料显示,“上海每年约有四五十个新职业产生,2004年上海又有65种新职业亮相。如美甲师、茶艺师、商务策划师、数码影像技术员……”另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在过去15年中有8000多个低技术职位相继消失,出现了6000多种新技术职位,其中不少是高技术职位;在经济发达国家的工厂里,职业劳动呈智能化趋势。20世纪初有90%的人从事体力劳动,现在从事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等智力劳动的人占80%。”[6]职业结构的需求变化和更新升级,必然会对教育供给方(学校)和需求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会根据职业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学生也会选择职业需求热、未来预期好的专业学习,以求得高质量的就业。

二、高职结构生态环境的状况

理想状态下的高职教育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彼此作用,相互适应,良性互动的关系。但现实中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产业升级加快与专业调适缓慢的差异,职业变化的频繁与就业观念滞后的冲突,以及受其他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相反,却使高职教育的结构与外部生态环境出现了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对高职教育的生态结构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专业结构不适应,类型结构不丰富,层次结构不系统,布局结构不平衡。

(一)专业结构不适应

面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要求高职专业结构必须加以调整变化,才能跟进外在结构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但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缓慢,适应性差,跟不上外在环境结构变化的步伐。这就必然造成专业结构失调、学用错位,就业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客观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影响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外部环境结构的动态流变特性和制导引领功能,使专业设置总是处在“跟班”和“随从”的地位,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稍不留神,就会被拉下;另一方面,专业本来就是相对稳定而且具有滞后属性的,与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存在着时间差、异步差,如果再缺乏调适观念,不能有意识地调整跟进,就必然会带来专业设置落后和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类型结构不丰富

所谓类型结构,也称形式结构,是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职教育的构成状态。当下高职教育类型构成,主要有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股份制高职院校、国有民营高职院校等。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民办与公办高职两个大类。就我国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总量来看,所占份额比例还比较低。诚如教育部有关专家指出:“现在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仅仅是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关系,因此,不能完全说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格局。”[7]就是说,民办教育还仅仅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在校生人数角度看,在我国整个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中,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为1174万人,民办高校128万余人,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约占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0%多。而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学校中,私立大学(学院)占了大多数,其中日本占73%,韩国占75%,我国台湾地区占70%。通过以上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高职教育最基本的二元类型结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民办高校只占高等教育供给中的一小部分,由此造成了类型结构生态环境的单一,不够丰富协调,这样的类型结构的环境和状况,要想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年高校毛入学率36%(2009年为)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大力拓展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空间。

(三)层次结构不系统

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由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等构成,形成一个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又相对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但就我国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现状看,还停留在以专科高职为主的单一层次上,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还非常少,整个体系的配套性不强,专、本、研、博的层次结构系统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层次结构生态环境,使我国的高职教育难逃“断头”教育的厄运。这是需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有序推进,着力改变的。

(四)布局结构不平衡

布局结构,也称地域结构,是指高职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从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区域间布局、资源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仅以区域布局看,截止2005年底,江苏、湖南、广东、山东已达到71所、68所、65所、64所,而西藏、宁夏、青海却只有2所、8所、8所。区域布局生态环境的失衡与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布局结构不平衡,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均衡发展。如不加以改

变,势必会成为全国教育发展的“短板”,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将起到负面的影响。

三、高职结构生态环境的调适与优化

(一)优化专业结构

服务产业的风生水起,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兴未艾,说明我们的时代正发生着深刻的产业革命。过去,是实物产品才能增加财富,现在,服务行业已超越实体经济而占据了压倒优势。因此,首先,专业设置应该跟进产业升级和转移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和走向,进入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长期潜在需求被忽略的产业、市场短缺的行业、高智能的行业,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始终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这样才能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中,执市场和教育发展之牛耳,永葆主动态势和竞争优势。其次,专业结构的调整还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专业结构问题。在专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上,既要考虑办学的超前性,又要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既要服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第三,优化专业结构,还要立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进行。这里最重要的是要给企业话语权,了解企业需要,倾听企业呼声,接纳企业建议,与企业共建专业。要充分利用企业在专业设置上的融入市场、“水暖自知”、熟知需要的优势和特长,与企业联动,保证专业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与企业合作,保证专业和人才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与企业互动,保证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企业共荣,保证专业的就业率和优效性。

(二)丰富类型结构

丰富类型结构,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模式。改变传统高等教育单一的办学体制,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模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及多元合作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十三条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大力举办民办高职教育意义良多:一是改变政府主宰高等教育的“一家独大”的办学格局,完善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二是打破政府“统包独揽”的一元化办学格局,有利于形成竞争;三是有利于改变政府独立支撑高等教育,以致规模过小、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四是有利于解决政府单一供给的财力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局,实现资源的多元和优化配置;五是有利于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路子、积累经验,在市场化环境和经营模式下走得更远。丰富高职教育的类型结构,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职盘子太小,比例失衡的状况,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即今后新批准成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民办性质为主,严控公办高职院校审批。其次,政府要调整办学体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成功的企业家把投资目光转向教育产业,投资兴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第三,实施民办教育绩效资助政策。所谓民办教育绩效资助制度就是根据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社会声誉的好坏等情况,政府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资助政策。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激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办教育,增加教育资源总量。

(三)完善层次结构

作为高职教育外部生态环境的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职业不断更新和高移,必然要求完善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才能适应外部生态环境的演变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功能。“在台湾1974年创立工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生;1979年设立工业技术研究所,开始招收职业技术硕士研究生;1983年又开始招收职业技术博士研究生。各种高规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及时输出,有效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陆高职教育也应该逐步放开对发展本科以上职业教育的管制,构建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各层次人才相适应的层次结构体系。这样做,一可以使职业教育类型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的人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二可以完善教育层次,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追求;三可以更好地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教育选择。做到这一点,第一,要尽快给本科高职教育“松绑”,不要限死和冻结本科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的梯度需求,从严控制本科高职乃至研究生高职的准入门槛和发展数量,采用温和过渡方式逐步发展而不能“一刀切”,把门关死。否则等到大量需要本科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时,就会形成人才“断档”和“真空”,引发一哄而上的“大呼隆”发展。显然这是违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平稳、有序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二,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院校适时举办本科高职教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就经济发达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强烈呼唤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因而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城市率先突破和“试点”本科高职,并按需求适度的原则择机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点”上突破,积累经验,为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做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四)调适布局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布局与经济、人口、教育发展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布局在中等以上城市,这是由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服务区域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所决定的。调适高职教育的结构布局,一要科学规划布局。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应按照区域和人口进行配置,每50万人口居住城市应设置一所高职院校。即高职院校要在全国中等城市均衡布点,并逐步向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延伸,到2020年,全国百强县应每县设置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二要适当倾斜布局。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应采取扶持倾斜政策,高职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设置的标准和门槛可以放低一点,鼓励他们加快新建院校扩容的步伐,尽快缩小院校偏少、布局失衡的差距,另外,还可以通过省市共建、对口援建的方式,改善布局结构,尽量弥补和实现区域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三,高职院校的设置绝非多多益善。现在一些中等以上城市的高职院校有超越经济发展需要盲目滥设的苗头,这种过量布局在行将到来的生源萎缩的境况下,必然会引发恶性竞争而导致共同落败的结局。因而高职院校的布局“应本着‘面向区域、特色为主、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的思路,各区域之间的高职院校要合理分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品牌,错位布局,避免趋同。要坚决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布局的现象,以实现高职教育布局结构的最优化。”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十二

大家会问自然教育到底有没有效?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当然,我们也需要知道,自然教育也可能无效,甚至有负面的效果。

下表是来自一项研究,它综述了美国早期儿童环境教育66个研究案例,时间跨25年。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最高的是环境素养提升,占据76%。38%的案例报道认知能力提升、社会交往及情感方面改进,21%的案例是体能发展,还有少量的(9%)是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提升。

这是另一项研究,分析了世界范围内的105个案例,右上角可以看到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105个案例都有什么样的成效?其中,行为前因的改变占了67%,环境保护行动占了46%,能力提升占了39%,自报的行为改变占了29%,观察到的行为改变占了10%,客观环境的一些改变占了4%。这篇文章还把这么多案例,从质性的角度做了一个提取后发现,地方题材或者是广泛题材但有地方意义,和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或者当地社区合作,

这是另一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乡村的小孩和城市的小孩相比,跟自然的情感联结明显要高。儿时的自然体验,可以解释成年人的亲环境行为的26%。

我们调查了中国7所大学,三四年级学生(606个有效样本),

另外,我们在西双版纳的10所小学,投放由相机、望远镜、观鸟书等组成的自然观察包,让5-7个小孩为一组,周末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历时8个月之后,对他们进行访谈。我们发现了参加自然观察俱乐部,

大家可能会问,以上的自然教育活动要经历长期的时间。那么对于短期的自然教育呢?这里介绍一项短期户外自然教育活动(3天),比较有趣的是,11-13岁的孩子经历3个月之后,效果反而消失了;对于9-10岁,3个月之前依然可以保留。

最后,是对未来自然教育的建议,并且为本次分享做个小结。

自然教育研究现状篇十三

那么,我们在什么地方开展自然教育?评价自然教育当中的“自然”,等维度来考量。

原生性,顾名思义,就是描述自然未被干扰下的程度。为什么原生性很重要?从亲生物性来看,人本身就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会感觉比较好。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同时可以改善人的认知;不断进入新奇的自然环境,也会扩展对自然的认知。

这是美国5-8年级345个环境教育项目的5317个样本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ee21,即二十一世纪环境素养,这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综合指标,包括与环境素养相关的十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奇性,对教育成效有着很高的解释力。

美感,顾名思义,到一个自然的环境,你觉得很美。美可以有些客观的参数指标,如景观的异质性,水体的占比,等等,美也可能受到文化及个体知识修养差异的影响。,美的环境还可以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美还让人更加关注平衡与协调。

自我感知的安全性,是指自然活动中所感知到的安全感,感知不安全可能会影响访问和体验的意愿。另外,安全和神秘感可能是一种权衡关系,风险比较大的同时,可能感受到神秘感,但是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朝着不安全的方向去了。

除了这四方面,还有其他需要关注的方面。包括所谓注重地方感的教育,比如所在地区的自然历史。在户外时间的长短毋庸置疑,时间越长,效果可能会比较明显。人们在体验自然的时候,有沉浸式的,也有被动式的。对低龄儿童,自然教育主要开心、好玩为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论文通用(5篇)
发布时间:2024-04-07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区学前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5
延平区学前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延平区统计局为深入了解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近期,区统计局对延平辖区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情况通过实地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深入调查。采集了大量反映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有效信息,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查找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一、基本现状(一)幼儿园配置基本状况.........
最新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通用5篇)
发布时间:2024-04-19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最新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大全14篇)
发布时间:2023-11-17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5篇
发布时间:2023-08-27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大庆市幼儿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3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大庆市3-6岁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庆市;.........
大庆市幼儿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大庆市3-6岁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庆.........
在职研究生自我鉴定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研究生自我鉴定(五篇)
发布时间:2023-03-07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在职研究生自我鉴定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研究生自我鉴定(6篇)
发布时间:2023-04-29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12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我区的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
2023年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现状分析(13篇)
发布时间:2023-02-18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
2023年美国中小学的因材施教分析研究现状优秀
发布时间:2023-08-05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美国中小学的因材施......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9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我区的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幼儿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23-08-06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一篇.........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2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城区幼儿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12-29
相比以前的任何一代人,现在的“蓓蕾”们物质生活都更为丰富,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更为完善。在郴城,许多只有两三岁的小孩,便在幼儿园里开始了人生最初的集体生活。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还在假期将幼儿送入各种.........
机关干部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7
机关干部教育与基层和院校教育相比,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有不同的特点,大块时间更少,偏重自我教育,侧重热点敏感话题,联系业务多,把握不住这些特点,教育容易出现被动应付、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等诸多问.........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7-11
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我区的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
课外阅读开题报告研究现状(7篇)
发布时间:2024-03-24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
最新梅花的研究现状和进展(23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xx县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xx县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现状的调查研究 .........
2023年灾害模拟研究报告 自然灾害的研究报告优秀
发布时间:2023-08-06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
粉煤灰调研报告 粉煤灰的研究现状(3篇)
发布时间:2024-03-30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
关于亲子沟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4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珞南街、珞珈山街、水果湖和关山街4个街道办的城镇居民的亲子沟通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前亲子沟通的状况,分析了当前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
关于亲子沟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珞南街、珞珈山街、水果湖和关山街4个街道办的城镇居民的亲子沟通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前亲子沟通的状况,分析了当前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
我国女工劳动权益保障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劳动权益是关系到妇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近年来妇女劳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较为严重。据全国总工会今天披露的一份调研报告称,国有企业女职工下岗且再就业困难,女职工劳动保护水平下降,非公有伟!企业女职工*.........
关于某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9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我区的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
延平区学前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1
为深入了解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近期,区统计局对延平辖区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情况通过实地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深入调查。采集了大量反映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有效信息,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查找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一、基本现状(一)幼儿园配置基本状况2017年末,延平辖区有幼儿园138所.........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3-13
再过不久就要过年了,这学期的工作也接近的尾声,在这学期里我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特别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方面也有很都作为,在上级领导及耐心指导下,乘教改之风又走过了一段旅程,现对本期教育教.........
关于亲子沟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珞南街、珞珈山街、水果湖和关山街4个街道办的城镇居民的亲子沟通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前亲子沟通的状况,分析了当前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优秀1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13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总结是一种汲取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使我们更好地成长。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所要总结的事物的背景和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励志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
最新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现状(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3-08-16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
最新国内外研究现状万能(优秀5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实用15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3年现状调研报告PPT 现状调研报告提纲(精选9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
2023年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优质8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王姓的历史和......
最新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现状 开题研究报告(实用6篇)
发布时间:2023-09-15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现......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2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下.........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22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年年末“两基”工.........
中学法制宣传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03
2008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三年,也是关键年。“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是未成年人。为全面了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状况,进一步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县法治办、县司法局提请县关工委对全县学校法制宣.........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21
一、留守学生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2023年教育研究生自我鉴定(六篇)
发布时间:2023-03-11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武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给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
2023年自然现象雾 自然现象雾的视频(优秀四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2023年教育研究十 教育研究心得体会(模板11篇)
发布时间:2024-03-24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2023年学前教育研究论文(模板13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23-04-07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3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发.........
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优质
发布时间:2023-08-26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25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呀。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0
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
2023年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2023年教育研究报告 教育个案研究报告(通用10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心得体会(汇总9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自我总结 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自述(7篇)
发布时间:2024-04-19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2023年教师现状调研报告(优质8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
最新素描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素描课程论文优秀
发布时间:2023-05-01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模板13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农村教育现状......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穆道魁 摘要:体育舞蹈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大连理工大学开设的特色课程,大连理工大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在普通高校中是比较悠久。本文对.........
河南旅游导游词翻译研究现状(优质8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自然现象有哪些 心得体会自然现象(汇总15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最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都可以写哪些方面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优质13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
2023年现代幼儿教育观心得感悟 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心得体会(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06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
2023年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三篇)
发布时间:2023-04-14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自然现象雾 自然现象雾的视频通用
发布时间:2023-05-27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内容提要】采用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数量状况、结构状况、课题研究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远不够理.........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6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一、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势是什么? 1、学校提出了主流课堂.........
自然现象雾 自然现象雾的视频实用
发布时间:2023-07-15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4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一、我校的课堂教.........
中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4
一、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中大庆联谊、银广厦、红光实业等重大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来自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民事诉求不断增加。但是,如何认定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过错,能否确定上市公司和.........
2023年自然中的发现作文 自然的发现作文300字通用
发布时间:2023-04-2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2023年现代诗自然段标 人与自然的现代诗歌(实用10篇)
发布时间:2023-11-22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校园·生活”现状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08
一、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优质10篇)
发布时间:2023-09-16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现代诗自然之美短诗 自然的现代诗歌(汇总9篇)
发布时间:2023-11-22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开题报告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优质10篇)
发布时间:2024-04-05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题目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学生情况(15篇)
发布时间:2023-07-09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2023年自然景象雾的作文 自然现象雾(5篇)
发布时间:2023-05-13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
自然辩证法论文研究生(大全8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自然......
2023年教育叙事研究(9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育叙事......
2023年教育叙事研究(7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最新现状调研报告提纲 现状调研报告(通用9篇)
发布时间:2023-09-17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
教育研究员的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发布时间:2024-02-26
一个明确的计划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确定优先级和时间限制,对任务进行排序和分配合理的时间。范文中的例子和技巧可能对你的计划制定有所启发和指导。教育......
2023年研究生学年自我总结 学年自我总结研究生(大全13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
雾自然现象的作文500字 自然现象雾(四篇)
发布时间:2023-05-13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2023年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0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
2023年现状调研报告(优质9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2023年现状调研报告(大全15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现状调研报告(模板14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