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一
怎么办?周末放学后,我组织家长召开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请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座位安排,当然,若有幼儿“斜视”“弱视”的情况,可将医学诊断结果提前通知老师,我们一定会适当考虑一一切似乎很顺畅,可这样由老师安排的座位,显然孩子们并不如意:两个原本乖巧的孩子坐在一起,却变得像“斗鸡”一样见面就掐,小矛盾不断:原本“动静搭配”的两个孩子都闹腾了起来:还有一些孩子寻找一切机会要跟好朋友在一起,却冷落了旁座的同伴……可不可以让孩子们每天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和伙伴?我决定尝试一下。
可是,来园短短40分钟,就让我喜忧参半:有的孩子如愿以偿、情绪高涨;有的却不停抱怨,几近失控。我在展间谈话时组织孩子们讨论:对于今天的晨间活动,你们感觉怎么样?
“老师,你真牛,像刘星的爸爸一样棒。”
“我和一米玩得很快乐,我们好久没在一起玩了。”
“夏军硬是挤到我们身边来,我们希望他和雪菲换个位置。”
“有点太吵了。多多和佘露还打架了。”
真不能小看孩子!虽然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如成人,可是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已经一点都不逊色了。“那怎么办呢?”我继续请孩子们讨论。
孩子们开始一言一语的'讨论,制订出一套“座椅守则”:
1.选择原则:尊重先选到座位的朋友。
2.协商原则:想调换座位的孩子,必须通过礼貌协商的途径来换座位.被协商者有权拒绝。
3.团结原则:尝试和自己身边的每个小伙伴做朋友,不能出现排斥某位小朋友的行为和言语。
4.尝试原则:每个孩子在两个月内要尽量能和所有小朋友做过邻居。
5.责任承担原则:违反以上守则三次,两周之内放弃自由选择座椅的权利。
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约定,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孩子们现在已经能够很有秩序地自选座位了。这让我们相信:孩子们自己能行!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二
大班上学期,班里转来了一名叫妞妞的新同学,很漂亮,但不爱说话。入园第一天,妞妞慢慢地走进活动室,站在一边看着大家。“你叫什么名字?”我主动找她聊天,她看看我,不说话。
“老师能看看你的包里有什么吗?”我边说边带着她去放书包,她看了看我,没有说话,走到衣柜旁边时,不肯把书包放进柜子里,也不肯把书包给老师。
“你想背着书包是吗?”我蹲下问妞妞,她眼睛看向别的地方,还是不说话。
“没关系,那先背着书包吧,去搬个椅子跟小朋友坐在一起,好吗?”妞妞走到椅子前面,站在那里看来看去,就是不坐下,直到我帮她把椅子搬好,并告诉她“请坐在这里。”她才坐下。
午休时,妞妞把头枕在小床的边缘上,我想把她的头放在枕头上,但我一碰她,她就醒了,继续把头枕在小床的边缘位置上。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天,看来新的集体让妞妞产生了明显的防备心理。
妞妞的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位老师一起商量,决定一方面让妞妞在幼儿园自然地生活,另一方面与她的家人进行沟通,商量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妞妞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等熟悉了就好了”
一次离园时我看到了妞妞妈妈,把孩子在园的情况告诉了她:“妞妞妈妈,妞妞来园有一段时间了,想跟您沟通一下她的情况,不知为什么,妞妞在幼儿园不跟小朋友和老师说话,我们很想主动靠近她,但……”没等我把话说完,妈妈就说:“哦,妞妞就是这样,等熟悉了就好了。”说完便急急忙忙拉着孩子走了。
真的等熟悉了就会好吗?这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这段时间孩子一点都不开心怎么办?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看来妞妞妈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决定在幼儿园更多地关注妞妞,先从孩子身上寻找突破口。
小眼神里多了一点接纳
慢慢地,妞妞的异常表现越来越多:不跟别人交流,眼神总是四处游离,也不回答问题,站队总站在最后一个,洗手、吃饭、起床等各种活动也总是最后一个。但只要一有机会,我就跟妞妞说说话,拉拉她的小手,轻轻地抱抱她。
一天午餐时我对妞妞说:“吃饭啊,多吃饭的小朋友长得高、长得漂亮!”妞妞看看我,勺子在餐盘里搅啊搅,舀起一口菜放在嘴里含着,眼睛到处看。
“小嘴为什么不动呢?让我看看里面藏了什么?”我好奇地笑着问她。妞妞看看我,小嘴慢慢地动起来。“如果今天你把米饭或菜吃完,我就奖励你一个贴画,而且你可以带回家给妈妈看!”我鼓励她多吃点饭,妞妞看了看我,点点头,可仍是最后一个送碗,饭也没有吃完。
一连好几天,每次吃饭时我都会把奖励的办法耐心地跟妞妞说一遍。终于有一天,妞妞吃完米饭等着我来看,小眼神里多了一点接纳。我高兴地对她说:“你今天太棒了,第一次把米饭全部吃干净,我现在就奖励你小贴画!”妞妞轻轻地一笑,我能感觉到她那一刻的开心。
出现转机
一天,妞妞妈妈气冲冲地给我打电话:“老师,妞妞在幼儿园被欺负了,说别人都快把她打死了,我听了心里难受极了!”
听到这话时,我也非常难受。其实,我能感觉到妞妞在幼儿园里的那种孤独,心里一直为她担忧,但苦于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我安慰妞妞妈妈道:“妞妞妈妈,听到妞妞的情况我也很难过,您先回家问清楚孩子的情况、事情发生的经过,我在班里也认真调查一下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老师,刚才我的情绪有点激动,是心心小朋友在滑梯上踢了妞妞一脚。妞妞想跟心心玩,就跟在她的后面上了滑梯,不知道是心心故意的,还是不小心踢了她一脚。以前孩子也跟我说心心打过她,我当时没在意,才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
“妞妞妈妈,您先别着急,妞妞想找朋友玩是好事啊,这说明她开始想融入、接纳这个群体了啊!”我安慰道。
“以前,您跟我说妞妞不合群,我以为没什么,她在家就像个小霸王一样,没想到还被别人欺负了!”妞妞妈妈有些内疚。
我告诉妞妞妈妈如果转园不适应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并列出了妞妞在园的表现。妞妞妈妈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主动跟我说了妞妞以前在幼儿园及家里的情况。
妞妞以前所在的幼儿园孩子很少,老师照顾得特别细致,比如,吃饭的时候甚至会单独陪着孩子吃。因为孩子少,妞妞得到老师的关注会相对比较多;而现在的幼儿园孩子相对较多,得到的.关注会少一些,导致妞妞有了一定的心理落差,甚至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加之转园之前妞妞的妹妹刚出生,全家人的重心都转移到了妹妹身上,爸爸妈妈这期间把妞妞交给了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心理落差更大了,但这种落差没有得到家人的及时关注,促使孩子进入新环境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最终导致情绪爆发。
于是,我和妞妞妈妈共同商量出了帮助妞妞融入新集体的办法:首先,帮助妞妞发现新幼儿园的更多优点,让她尽快喜欢上现在的幼儿园。比如,现在幼儿园的玩具和小朋友都比以前多,可以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特别多,爸爸妈妈可以陪妞妞参加;妈妈很喜欢新幼儿园的老师,希望妞妞也可以跟老师成为好朋友。
第二,老师邀请心心一起去妞妞家做客,一方面拉近老师与家长、与妞妞之间的距离,一方面给妞妞和心心创造交朋友的机会。记得当天刚开始时,妞妞有些不自然,不知如何是好,但我之前跟心心约好要主动跟妞妞玩,慢慢地妞妞也放开了。在家访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妞妞:爱笑、大声说话、热情招待心心!通过家访,不仅拉近了我和妞妞以及她家人的距离,还让妞妞找到了好朋友。
第三,家长跟老师及时沟通妞妞的情况,家人多关注妞妞的内心需求,给孩子充足的爱。
渐渐融入集体
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妞妞逐渐接受和融入新集体。现在妞妞找到了新朋友心心,在心心的带动下,她开始慢慢变得积极起来,笑容也多起来了,也开始回答问题了。
一次玩游戏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妞妞、心心,还有周围几个孩子正看着我。我装成大灰狼痛苦地叫道:“哎哟,哎哟,是谁踩到我的大尾巴了呀?”只见他们一边捂着嘴,一边笑哈哈地说:“不是我,不是我!”我装成狼狈的大灰狼用手指向他们:“是心心小羊吗?还是妞妞小羊啊?”他们互相看了看,笑得更开心了!“哼,我要把你们吃掉,别跑!”我准备去抓他们,只见心心和妞妞拉着手大笑着跑开了!这时另一个老师扮成羊妈妈说:“羊宝宝们,快到我这里来!”几个羊宝宝跑到羊妈妈身边,心心也跟着跑过去了。看着其他羊宝宝把羊妈妈抱得紧紧的,妞妞虽然没有紧紧地搂着羊妈妈,但紧紧地拉着羊妈妈的衣服,在羊妈妈的保护下幸福地笑着……
孩子融入新的集体,需要建立新的安全感、新的交往圈,这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一些敏感的孩子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家人和老师的耐心与呵护,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适应期,融入新环境。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三
童年时,妈妈问我:“你长大了,最想干什么?”我仰起小脸。大声说:“我想当老师!”也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中就有了这个梦想,说不清,道不明。那时的我.就一直憧憬着当一个孩子王。或许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童真的世界,这群小精灵,用他们的童心带给我无限的快乐。于是我悄悄走进他们,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
多少次,与孩子们游戏时笑得前仰后合,使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圣洁和童真;多少次,跳起小熊舞来神气活现,使我回到了永生难忘的童年;多少次,和孩子们围在鱼缸旁观察金鱼是那么专注、投入,使我走进了天真无邪的世界;又有多少次,和孩子们在一起,忘却了烦恼,没有了忧愁,体验到了工作就是幸福。
我曾经为组织一个半日活动忙得口干舌燥,为上好一节课担心得辗转难眠,为了寻找美术特色课的教材用自己的节假日奔走于各地的书店……然而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一路走下去。因为孩子们总能给我那么多的感动:他们会在我口渴时悄悄地端着杯子挤到我面前;会趁我系鞋带的时候轻轻地捶捶我有些酸的背……
带着这份执着的梦想,我陪伴孩子们一起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和他们在一起我变得年轻、快乐!如今的我,是永远年轻的孩子王,是最幸福的老师。
我愿做个孩子王,走进每一颗童心,和他们一起放飞快乐和梦想;我愿做个孩子王,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畅快地奔跑、欢笑;我愿做个孩子王,在心中留一片净土给那些天使一样的孩子;我愿做个孩子王,把爱、阳光和幸福传递到他们无比纯真的心灵!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四
当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个人认为:当好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外,还要具备一些好的素质,例如:爱幼儿,不随意去打骂幼儿,不让幼儿心理留下不好的印象。要给幼儿树立榜样,树立信心。幼儿是最天真的,也是最善良的。他们正如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爱心去填写。如果一不留神儿,那就……。留下了阴影,说的大一些就是抹不去的,所以要必备耐心和爱心。
让幼儿每天都很快乐!这样,不仅是作为幼儿教师所想见到的,也是家长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做的也就是让家长放心,安心。
幼儿是单纯的`,是善良的,常常也会出现一些零碎的小事。所以为了更好的照顾幼儿,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去吸取“知识”,让自己的知识能量更充实。一些重要的理论要反复学。
例如,如何去解答,幼儿问你的问题,如:“老师我是怎么来的啊”?这时,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你,一定要有耐心的帮幼儿解答,而不要认为幼儿问出这样的问题是不健康的。这是幼儿成长阶段,心理所产生的一种好奇心,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所以你要有耐心的去解答。如果遇到实在没办法解决的,也不能没耐心地骂幼儿,而要与幼儿说:“老师也有不懂的地方啊,所以呢?老师也要去学习啊,也要去学宝宝请教别人啊,等有了答案再告诉宝宝。”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了解幼儿的心理,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我们提高好奇心、积极心踊跃参加到队伍中去。为了更好的照顾幼儿,家园要配合,所以少不了,就是与家长多沟通。
幼儿的天真、可爱鼓励着我,让我有信心的去做好一名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所以要加油!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五
陶艺在中国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对水、火和泥土的征服。在喧嚣的城市里,制作陶器的过程已经是一个享受安静、平和、安详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它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有人说:"泥土是死的,经过人的手它便有了灵魂。"是的,正是人类独特的创造力赋予了泥土丰富多彩的外形,将泥土变成一个个洋溢着人类智慧结晶的艺术品。
但是它还不单单只是一门艺术,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载体发挥其教育的价值,让孩子们在"捏捏、玩玩"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孩子们做陶艺首先是他对泥土的兴趣。就如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对少年儿童所从事的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已经形成,它就会磁石般地吸引少年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孩子们天生对自然界的一些东西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而且泥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它到了孩子们的.手里以后,孩子们可以随意的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创造成各种形状。而当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出现在孩子眼前时,孩子们会从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在做陶泥的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即时平时不太说话的孩子也是非常的投入。因为这个时候,泥土就是他最好的伙伴。他将它想象成一只小狗,于是在捏捏揉揉中一只小狗就真得出现了;他需要一只小猫,于是小猫也会在他的手中逐渐地显现出来。虽然这些小猫、小狗都不会说话,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他自己做得哦!
当然做陶艺还可以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就拿做泥条来说吧,看起来就是把泥搓成一个长条,但它对中班初学陶泥的幼儿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手里搓得时间长了,泥就会因为手吸收了泥巴太多的水分而变得过分干燥,甚至会断裂。如果你用两个手搓呢,那可更不行,这样会让你的泥条一头长一头短。所以在搓泥条时既要孩子们搓得快,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行。
陶艺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每个孩子心目中的物体形象都是不一样的,同是一只动物,它可能是站着的,它也可能是躺着的,甚至可能是跑着的。就像有一次孩子们在做小猪时,有一个孩子在小猪的鼻子下面放了一个长长的泥巴,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说这是小猪流出来的鼻涕,让人不禁为之一笑。再看那只小猪,似乎因着这一条鼻涕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所以让孩子们学陶泥吧,他们会获得快乐,也会获得发展。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六
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皆教育,单个活动教师会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自然过渡,然而在活动与活动之间,我们往往会有了更多的随意性,如在餐点时间、午餐之前、午间活动时间,没有游戏作调节,幼儿就会在等待中度过,也有可能会带来幼儿之间的.吵闹,弄得班级里一片混乱。那么该怎样做好活动间隔之间的游戏调节呢?我尝试了几种简单易行的数学游戏玩法,我觉得幼儿玩得很有兴趣,对幼儿学习数数、动作协调能力等都有帮助,还对培养班级常规有好处。
教师有节奏地敲铃,幼儿跟着铃声边拍手边数数,从1数到10,然后把小铃传给数数拍手做得好的小朋友,再由被传到的幼儿继续敲铃,并观察全体幼儿拍手数数的情况,找出数得好的幼儿把小铃传给他。游戏循环进行,熟练了以后再从1数到20。
幼儿闭眼,教师敲铃(1到10以内),幼儿默数,嘴里不能发出声音,敲完之后,幼儿用手指表示铃声数,给做对的小朋友奖五角星。游戏重复进行。
教师敲铃的速度可以不一,视幼儿情况而定。
教师敲铃,幼儿心里记数,等教师敲完,幼儿一起根据铃声数拍手数数。游戏重复进行。教师可以变换节奏敲。
以上玩法待较熟练后,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开展游戏。教师乘机做好下一个活动的准备。不仿一试。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七
在“互联网+”时代,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等新媒体有着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放任鼓励孩子使用。家长认为学习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可以扩大孩子的社交圈,app应用也可以辅助他们的学习,况且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是未来时代的发展趋势,使用新媒体设备还可以激发孩子对信息技术的探索兴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家长坐在一边翻看着手机,孩子在旁边也在摆弄手机家长在一起谈笑风生,一群孩子则拿着手机或平板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就这样,手机等移动设备就逐渐成为孩子“迷恋”的“玩具”。另一种则是严格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媒体设备。他们认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设备会给孩子的眼睛等造成很大的伤害,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会给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一旦孩子“触网”成瘾之后,则很难戒除。因此,他们将孩子与网络完全阻隔开来。
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设备也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必备工具。现实生活中幼儿接触与使用新媒介的状况已超乎我们的想象。20xx年,“儿童与媒介”调查报告显示,幼儿园学生的手机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接触和使用手机等新媒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尽管如此,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指出,政府应颁布法令禁止9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电脑,因为儿童过早接触电脑会影响到智力发育。我国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也认为“9岁前不要让孩子单独‘触网’”。真实的生活经验与直接体验是幼儿获得社会认知的重要方式,幼儿特别需妻通过现实生活世界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而不是通过电子媒介中片面的、虚拟的和碎片化的世界。因此,对于幼儿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我们不是简单地阻隔而是正确引导。
首先,持开放的态度,同时加强监管指导。网络新媒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谈网色变”,对孩子“触网”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为避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熏染,父母干脆直接让孩子与网络“隔离”,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其实不可取。当身边的同伴都在谈论和使用手机游戏或社交工具时,孩子会感觉与他们之间有“隔离”而难以融入同伴群体,而且网络本身有着丰富的信息与学习资源可供孩子选择与使用。
其次,不能让孩子单独“触网”。可以允许孩子使用手机等新媒体,但一定是在父母或成人的监管与指导下而非他们单独使用,这种监管指导本身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陪伴。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其独自使用网络新媒介时,通过父母的陪伴或共同使用,可以监管孩子的使用方式与过程,同时还能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新媒体知识,如教孩子如何发邮件等。
第三,做好内容的筛选与时间控制。内容良莠不齐与无法控制使用时间是家长反对孩子使用网络最主要的理由。父母应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有教育意义的媒体工具和应用软件,积极引导孩子学习使用,从而形成探索的兴趣。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如规定只能在周末使用,而且只有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才能使用,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也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孩子网络“上瘾”等问题。
通过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控制,孩子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与游戏,并逐渐形成一定的媒介素养,从而既能科学地“触网”,又不被互联网给“网”住了。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篇八
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奖励制度,得到五颗五角星以上的小朋友可以换取一个礼物。孩子的兴趣很高,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认可和表扬,我们的表扬规定就是: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的幼儿,都可以获得一个五角星。例如盥洗环节,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喝定量的水、文明入厕、正确洗手,快速回到座位,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一个五角星。
苗苗有两次没有得到五角星,她从别的小朋友名字后面小心地拿了两个五角星贴到自己后面,然后来要礼物了。我问她:"苗苗,这真的全都是你得到的五角星的吗?"苗苗是个诚实的孩子:"有两个不是……""老师知道你想得到礼物,这就要多努力,才能得到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对吗?"苗苗听到点点头,把五角星还了回去。
反思与分析:
苗苗想得到礼物,很积极上进,这种想法很好,但她把别人的五角星占为已有,这种获得很多五角星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礼物,才算真本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够知错就改,就是最棒的。
在解决事情的全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关注的'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说谎、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
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信服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