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成为农业部门扬帆进取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我局根据市场农业特点,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展创新,建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功能齐全,左右辐射”的农技推广网络,实现了生产指挥型朝市场流通型的跨越。2002年我市尽管遭遇多种自然灾害,主要农产品却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较上年增加3000万元,上升6.12%,农民人平可元支配性收入2566元,比上年增加58元. 我市位于长江中游,湖北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区过渡地带,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
全市辖10个乡(镇)、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占75%,共有耕地29.6万亩,人均0.76亩。 机构改革后的宜都市农业局是宜都市政府下设的部门职能局,担负着对农业的行政和业务管理重任。
农业局分管农机、能源办两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局机关设有1个党组,1个党委,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拥有165名中共党员。
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下设办公室、政工人事科、计财审计科、农政科、生产科、科教科等6个科室,有29个二级单位。全局在职总人数3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名,有8名高级农艺师,89名中级农艺师,62名初级人员。
1994年以来,全局干部职工通过改革,在过去财政供给制度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技物”结合的农技推广之路,增强了服务功能。 目前,农技、特产中心、农广校、种子公司、宜隆果业公司、原种场、果茶研究所、蔬菜公司、菜办、示范场、绿色植保公司等单位,年经营总额达到3000多 万元,毛利500多 万元. 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非常重视。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观念转变离不开改革。我局内部改革是从1994年开始的,当时以“打破干职工的身份,打破档案工资”为重点,对各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按大类进行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8年随着全国各地农业部门“技物”结合服务方式的展开,我们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引进民营机制,依靠技术优势,走产业化路子,找市场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并推进了“用人机制、分配办法”两项改革,开展了“机制、科技、方式”三个创新,为全市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用“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农业局系统全体干职工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统一了对改革与发展的认识。
在解放思想上,我们对照“十六大”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克服障碍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消除在“公”与“私”问题上的误区。 在更新观念上,认准发展这一硬道理,全局干职工通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农民学历5个重点;二是培训形式多样,有长期的,短期的,函授的,田头学校;三是办好科技示范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的实际效果。
近几年颁发“绿证”5700份,提供劳力就业156人,培训村干部249人,农民18万人次。
5、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一是成立了执法大队,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为保证执法人员素质,我们实行了竞争上岗,建成了一支*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并理顺了农业执法的层级管辖关系,落实了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
近几年查处违法案件24起,处理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1347吨,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6、组织农民抓流通。现有柑、茶、桑、渔、畜牧等各种协会8个,除了常规的生产技术指导外,已抽除128人负责开拓农产品市场。
7、构建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农业局去年投资32万元,开通了局域网和因特网,与有关企业和各乡(镇)进行了链接,并申请注册了实名和域名,为农民从事市场农业铺垫了一条快车道。
8、加强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农村能源,办起了一批生态家园试点,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转变作风,强调狠抓落实 新阶段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再是农业部门所垄断的工作,已经出现了农技推广队伍多元化的格局。为了克服过去因作风飘浮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具体做了四项工作:一是深化用人制度改革。
各二级单位实行“四定”,即定岗、定员、定责、定酬,因事设岗,按岗定责,按责取酬,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增强了干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是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全局通过引进民营机制,全部推行了民营化管理。
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对一切适宜承包、租赁的单位、项目、资产都实行承包、租赁,使各单位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服务实体。三是实行“双百分”考核责任制。
每年农业局对各单位的面上业务工作及经济指标,用双百分分项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年前与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年终结账兑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全局上下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农技人员干事业,支持农技人员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鼓励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各二级单位降低固定基础工资分配比例,提高资本、业绩等要素分配比例,杜绝了新的“大锅饭”,使那些作风不实的人既得不到好处,又受到惩罚。
(四)转变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过去,我们在改革中,尽管对一些条条框框有很大的冲破,但在具体农技推广中,常常因“公”和“私”的问题徘徊、犹豫、观望。有些同志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一套工作方式,围绕领导转,整天忙碌碌,对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贡献。
然而,有一些农技人员成天到处跑,与农民贴得很近,经常骑着摩托、自行车为农民送种子、送肥料、送农药、送资料被认为是在搞“私”事。一段时期议论纷纷。
在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中,我们组织全局干职工认真讨论,消除了这方面的误区。在过去“技物”结合的基础上,我局全面放开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一是农技人员依法经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只要有2万元以上的周转金和固定门面
,农业局优惠*,放手让他们经营。二是鼓励局属干职工走出机关,开展了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户的活动。
三是创造性的探索了包种子、包技术、包示范田产量、协助产品销售的“三包一协”,带队伍、带接穗、带技术、包嫁接成活的“三带一包”,示范场、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技服务质量,目前,全局共有89人开展了上述的各项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限量。
目前,宜都市农业局全体干职工正充满信心,振奋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