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微电影导演ppt汇报篇一
前言:一些失败的经历, 而且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
1.怪了怪了,没开拍倒挺自然,演得挺好,一喊开拍就完,片子最后用了几个喊开始之前的镜头,幸好提前录像了。
2.演员不说人话。表演不是念台词啊,也不是装的,要把自己的情绪融进去,不用夸张,但要自然。根本原因是导演的问题,没有帮助演员进入角色。
1.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帮演员进入角色。对于不大会演戏的演员,导演应该先演给他们看。死了,小善也要表演了。
2. 控制好影评的节奏,别总是在拍完后才发现,应该紧凑的一场戏,镜头却不够用。
3. 你真的需要助手、好的摄影师,在拍摄现场,一个人设计灯光构图还要带演员入戏,哪有那么多精力呀,难怪经常会漏掉一些细节。
1.拍了这么多片子,基本上可以拍出不错的效果,拍摄技术层面解决了,但剧本还是个开始而已。
2. 剧本的结构也有些体会了,是时候写点内涵一些或者感人的东西了。
3.别拍烂剧本。
1. 皮肤的颜色和明度要和背景区分开,要是混在一起,后期怎么调呀?
2. 拍摄前标记好重点的表演节拍,什么表演节拍用什么镜头,特别是对话戏,拍摄时就可以减少多余的镜头。
3. 注意推拉摇移的运用,拍摄前就应该在关键的表演节拍标记了,别总是在拍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完了推镜头之类。
4. 关于稳定器,没拍的时候挺稳,一拍就不稳了,开拍前先练练手啦!
5.拍对话戏,注意什么时候用内反拍、外反拍、独立镜头和组合镜头,减少多余镜头。
1.对于小清新的镜头,脸部曝光要偏亮,(后期调亮容易出噪点呀)但可能导致背景过曝,可以给脸部补光,
2. 一般对话反拍镜头,主光源和机位分别在轴线的两边,脸部更有立体感。
3. 除非那种脸部曝光多的镜头,一般要有明显的主光源,脸部明暗的变化造成不同的戏剧感。
4.没有灯光设备的孩子好好利用阳光,人在阳光下,侧光或者逆测光,别拍到天空,脸部一般可以曝光正常,注意光线和机位在轴线的两边。
5.在室内拍完大全景,拍近景的的时候,注意脸部可能要补光,主光的'方向与大全景时差不多就好。
1.挺拿手,没什么要说的,主要是前期策划和中期拍摄的问题比较多。
我没加入任何工作室,我以为等到创作时,再根据作品的需要组建一个剧组。
我以为有好的摄影师好的后期师,再加上好的演员好的导演,然后出一部好的片子,我以为有人会为了一部作品的需要而聚在一起,我以为那些加入工作室又合得来的同学会在我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
我以为我们会出好作品,我以为你们会出现。我没想过你们搞了工作室就不再出现,我没想过到最后,只有我一个人为创作而生,为创作而死。
微电影导演ppt汇报篇二
由中央新影微电影文化发展基金全额投资的微电影《混搭帮》之《走火入魔》、《愿者上钩》,两部影片已创作完成,导演张丽颖对影片的创作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回想两个多月前,带着对专业热爱的初衷,满怀对故事化影片的创作热情,微电影《混搭帮》前两集的拍摄,在兴奋和期盼中展开。
为了让此次的拍摄尽可能的精致,前期多次修改剧本,精心设计分镜,并请来富有电影电视剧拍摄经验的制作团队过来帮忙,我向团队成员表达了此次拍摄的唯一初衷,不牵扯广告植入,不受制片方制约,可以尽可能发挥。为了这一简单的想法,全体摄制组成员用他们的行动,默默地让我感觉到了支持的力量。尽管之前也有过影视剧的拍摄经验,但对于微电影的制作经验,并不充足,在一切按步就班的进行中,一些预料之外的困境也接踵而来。尽管从几十处场景中选出了大部分拍摄场景,但是“地下室”和“老中医诊所”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拍摄场地,为了追求富有电影感的画面,最终决定在棚里搭出这两个景,并且用一定量的道具和灯光,装点出了应有的氛围,最终使得这两处场景的拍摄,得以顺利实现。
选取演员历来是影视剧的难题,而对于资金有限的微电影的来说,更显得局促和忧虑。尤其是本片是带有喜剧色彩的幽默风格,对演员更有一种独特的要求,大部分演员完成常规的影视剧表演没有问题,但是能够表现出喜剧效果的演员却为数不多。倘若此片的喜剧效果出不来,那么整体的观赏效果则会大打折扣。经历了多次筛选和朋友推荐,再加上原有的积累,几位主要角色演员的档期终于聚在了一起,实在是令人欣慰。
紧张的拍摄时间,摄影、灯光、美术、录音等各部门用他们敬业的态度和专业素质,和我一起度过了夏日的暴晒和熬夜的身心交瘁,煎熬中伴随着坚毅,和演员们一起抠戏,碰撞中伴随着创作的快感,这也是一种幸福。
片子即将出炉,伴随着创作完成的兴奋感,也总结出一些创作上的不足。领导第一次审片,观看到有趣的段落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令我感到安慰,但对创作不足的分析明晰而透彻,更让我感觉收获很多。其中一点重要的感受,就是情节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喜剧来讲,尤为重要。当观众对情节的合理性存在质疑,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么纵然情节设置有多曲折多复杂,观众也很难为之所动,纵然喜剧情节的设置有多巧妙,对观众产生的“笑果”也会大打折扣。编剧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编织情节,让情节变得有趣,但也要时刻保持着一根弦,合乎情理是观众产生共鸣的基石。
另外,对话与行动直接影响着片子的情绪与节奏。根据此次的经验,不建议微电影有过长的对话,张力老师指出,对话过多就意味着节奏容易拖,因为对话一句压一句,一句说不完,一个镜头就没法转换。相反,动作和情绪段落的节奏感更容易把握,相对于对话也更有力度。我们大都听说过,电影不能过多地依赖于旁白,要学会用画面讲故事。而现在的经验则更进一步,最好不要局限于对话,要用行动和情绪讲故事。
除此之外,对表演的真实、服化道的真实以及镜头的动感等多方面,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把握,总之,这是一次有价值的实践,其经验总结又化为一股力量,让我有继续创作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