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一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二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指子女。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文章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3.去后乃至。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7.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用。
8.不亦君子乎。
古义: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9.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10.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11.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1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精力集中今义:安静、不嘈杂。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
16.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
17.少时。
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9.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1.身亡所寄。
古义:依附,依托今义:寄托。
22.因往晓之。
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四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断其左股。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浇灌、灌溉。
(2)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3)国人道之。
道:讲述。
(4)闻之于宋君。
闻:使知道。
(5)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
(6)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7)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8)若屈伸呼吸。
若:你。
(9)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若
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如)。
若屈伸呼吸(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六
译:恐怕该责备你吧!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辅助者呢?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作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7.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8.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译: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七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
(2)亡。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
(4)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wei,给)。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
(5)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使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6)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
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点篇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意与日去。
日:日子,岁月。
(7)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8)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静以修身。
古义:修养身心。
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2)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
(3)意与日去。
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太阳。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