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一
在高考阅卷之前,高考阅卷老师要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动员大会,然后继续开会,分学科大会,语文学科分为基础知识和作文两大组。
高考阅卷软件系统很关键,如果一评和二评的分数之差在规定的分数之内,那么电脑软件就自动形成平均分,这个平均分即为该考生的成绩。如果一评和二评的分数之差,超过了规定的数值,则系统自动交给三评。由于一评和二评是不确定的,他们评的分数也是相互之间不知情的。如果三评的分数和前两位阅卷者所给的分数之差依然超过了所规定的数值,那么电脑屏幕上会自动提醒三评与前两位阅卷者给分超出误差。电脑屏幕上显示“继续吗?”点击“确定”就是核定并确认此分数,点击“取消”则可以重新评定。阅卷者打出的分值应在程序多规定的数字之内(例如作文规定的数字从00---60)如果你要打65分,那么系统不确认,分数自然是传不上去的。
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采用网上阅卷,那么对于作文给分的争议也是最多的,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样,任何一篇好文章最低的出发点就是征服绝大部分读者。高考阅卷者,按照道理上载作文的水平和对文学的悟性远远超过中学生。可是给分的过程基本上都一样的。
1.作文评分第一感知很重要。
所谓见字如面,阅卷老师见到高考作文一眼看上去,马上在心理就给作文一个定位,自然而然分数已经有了大概。这时候有两种作文特别吃亏:
(1)“严重不好看”的作文,就是一眼看上去卷面脏乱,字迹很差,开头语句就不通畅的作文,老师一眼扫下去,觉得已经无法把整个文章看懂,一般看上一段就很难再往下看了。可想而知,这样的作文可吃亏了。
(2)“开头就让人难以琢磨”的文章,有的学生简直是一个“哲学家”,我在平时接受咨询的时候也见过一些作文,开始就写大话套话,把自己都套进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哲学范畴,阅卷者仔细推敲一下觉觉得几处错误已经显露出来,语句不通畅、罗嗦、逻辑混乱、这样的作文自然很难得到分数,我在讲课的时候一直告诫学生,在高考试卷上每写一句话,一个字都要经过推敲。
2.阅卷者给作文分数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第一感知(一眼看上去印象)以后,觉得学生作文书写不错,例如在老师心理定位这篇作文是54分,再看看有没有文体,如果说文体很明确,那么就暂时保持住这54分,然后再看看文章的结构,如果结构明确,层次分明,那么暂时也保持住这个分数,如果文章没有什么结构,逻辑混乱,那么就从这54分里扣。随后再看看表达如何?是不是每段的语句都经得起推敲,还有有没有偏题现象?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比如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文章中如何体现?有没有写“我”,“一双”“隐形”如果光写翅膀,不写“我”、“隐形”那么一定会影响文章的得分。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不错的作文,第一感知好的作文老师才仔细看这些,如果第一感知不好,阅卷者很难看到这些方面的。
3.个人觉得今年作文在42分左右的人居多。
北京今年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基本是三种文体占有的比例大,但是凭我对各层次的学生了解,还有高考阅卷那边传来的消息分析看,主要是顺序是议论文居多,其次是记叙文,再次是散文,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作文分不清文体的,这个要另谈别论。
任何考试成绩都是平时准备得结果,如果高考作文你没有得到较高的分数,那么还归咎平时准备得不足,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例如学校一般要求学生写议论文,这个利弊关系我在做讲座的时候已经说了,在这里不多谈,在这里只谈谈今年语文试卷的评卷情况。至于学习问题方面等分数出来以后再做归纳。
三、今年的学生比起去年基础如何?高考分数应该是如何走向?高考题的难度到底如何?
1.个人觉得学生在平时在语文学习中走得弯路多。
从这两年接受的咨询来看,做一个对比,觉得今年学生总体水平上和去年差不多,只是一些个别名校学生整体成绩不如去年,首先体现在平时模考的阅卷上,觉得个别名校今年模考阅卷尺度比去年松,就这样学生整体成绩都比去年偏低,这里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其次一些中等学校教学水平和去年差不多,高考成绩应该和往年也不会相差得太多。但是不管怎样,觉得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还是走得弯路很多,学习方法单。
高考试卷应该这样去评:前面选择分数、古诗歌鉴赏、文言断句、古诗文默写这四个题目放在一起,应该是满分52分,作文是60分单独评,然后就剩下38分(阅读加上语基应用)。在前52里,前面五个选择题难度一般,但是今年前五个全部对的学生不多,主要集中在成语和病句那两个题目上错的学生人数稍微多一些。古文相对来说普遍做得还不错,还有断句方面大部分学生得三分以上并不难,但是要得满分的占少数。
古诗文默写和去年相比比去年偏容易,古诗歌鉴赏也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可是有一些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基础本来就不好,在这些方面难免会有一些低级错误。人家明明在古诗歌鉴赏题干里说,这首诗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可是有人偏偏写上李白和李清照,也有写杜甫的,这样阅卷的时候不光是笑话百出,关键是你在阅卷老师心目中地位没有了,下面的主观题很难拿到分数。
第二篇大阅读对一般学生也一些难度,主要是理解还有归纳答案的难度,所以这个题目北京的学生得分应该不高。
3。高考分数应该如何走向?我们来看看和北京高考语文成绩的统计(均分)。
理科07年北京07海淀07海淀统招08北京08海淀08海淀统招语文99,86103.13105.8699.22103.99106.12文科07年北京07海淀07海淀统招08北京08海淀08海淀统招语文96.5397.64103.6496.0398.89102.99。
今年高考从目前阅卷现场,还有一些媒体上得到的信息,再加上对语文学科高考卷的分析来看,(理科)平均分应该是在98.7左右,和去年相比,主要差距是在作文评分上,因为今年作文对大多数平时写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有些不适应。文科平均分应该在95.7左右。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二
高中三年,语文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高考语文更是我们最为焦虑与追逐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它所占据的重要性。高考语文分数对于我们考取心仪的大学甚至是职业生涯的选择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高考语文,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我们应该用最坚定的信心和最认真的心态去迎接高考,为我们未来的路足够光明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看待试卷和题目。
首先,在高考语文那些冷酷的试卷前,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认真阅读题目,仔细审题。在审视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看到它的表面现象,更要从深度去探究它的本质,深入地揣摩问题的内在涵义,剖析出逻辑的漏洞与严谨性,而这个切入点往往解决了试卷中的高难度题目。
其次,在考试中要特别对待命题人的特别设定与标准反应,因为命题人给出的题目是有规律的。题目的设计、语言的运用、套路的处理与逻辑的合理性都是固定的。只要掌握了命题规律,我们就能将自己的思路和对问题的理解与判断带入题目的范围中,从而为拿到高分做出准备。
二、多读多缩微观与宏观语言。
其次,有时候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练习阅读理解,更是用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运用的。在高考捷径中,高中阶段的成长路途主要是开拓文字的视野,建立自己的读书兴趣并且关注语境与语言的微妙变化。有时候一篇好的文章,固然需要宏观思考,但更重要的要加强对语言的微观处理力度,如对症下药式的解答,并通过对作者思想和文学意境的揣摩来一一摆脱题目的种种干扰。
三、善于总结和归纳题目旋律。
最后,在高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养成一种记往反而记来难的做题习惯,这可以避免记忆出现断层,从而顺序各个地进行题目的分析和解答。250分钟的时间虽然看似宽裕,但要想使得250分钟更加高效,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时间,善于总结题目,将笔者的推断和文本的作者的旋律、语境和升华都集中到一个难解的关键点上,这才能在样貌文字中捕捉并真正把控住难点和关键点。
总之,对于高考语文的分析,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试卷,多读多缩微观与宏观语言,善于总结和归纳题目旋律,还要多做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做题技巧,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有效地解答完所有难点和关键点。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信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巩固对语言和思考的应用,那么在高考语文的考场上,我们就能轻松愉悦地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三
“我是一名从教数十年的语文老师,近年来大都参与了高考阅卷。今年的阅卷场改卷非常严格,启用了现代化设备,严格按国家部颁标准,参照省里相应细则,每份试卷必须经小组长、大组长、质检组、指导委员严格检查,作文最后输入电脑看是否偏离标准,有问题立即返回纠正。每个阅卷老师都按阅卷要求,心里装着考生。给分有所依,扣分有所据,评分很公正。”
“……妈妈,题海猛如虎啊,我从早到晚苦战到傍晚回来你又把我关进小屋,我每天亲吻了凌晨才能休息,我的思维在模糊,智慧正离我躯体而去,你为何如此狠心?……”
当一篇篇作文经过我的手,单是那一串串题目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就汇成了问的巨流。如:《疑则生问》、《酒肉穿肠过问字心中留》、《该出口时就出口》、《人非圣贤岂能无问》、《人生自古谁无问》、《问为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倾听问的钟声》、《五问慈母》、《叩问历史》、《不耻下问》、《与毛泽东研究战争》、《与鲁迅一道分析人性》、《问有源头活水来》、《问中乾坤大,怀中月夜长》、《学无止境问无止境》、《问出世间情为何物》《问出精彩的人生》、《问是我走向成功的阶梯》、《问和我一起长大》、《问则明不问则惑》、《永远的追问是永恒的绝唱》。
一些学生还有真情实感的问:《实话实说》、《问直叫人生死相许》、《迟到的问》、《生命不能承受之问》、《问天问地到底问谁》、《我问苍天还是问大地?》、《茫茫沙漠路在哪里》、《敢问人为何物》、《考场四问》、《梦访李白》、《天下英雄会是我吗?》。
有篇《与龙王讨论水灾》很有趣:“阎王老儿你为啥年年兴风作怪?从公元前6周定王5年开始到1939年蒋介石扒开花园口,2540年间,黄河决堤1590次,大改道26次,平均3年两次决口,1就有一次大改道,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灾难?今年好几次飓风与水灾,整个世界损失十几万生命?阎王回答:过去年代你们相互残杀,今天你们工业发达形成臭氧层,年年战争硝烟弥漫,尘埃落到我的头上,哪一天不使我发脾气?不过,我仍然欢迎人类的使者来谈判……”
不少学生为创新放开手脚写信,写文言文、填词、写日记、写小说……应有尽有。阅卷时,有时我会觉得,考生们简直是一群群不安分的小精灵,他们群情激昂,跃跃欲试,甚至有些“忘乎所以”,跳跃和突兀的思维和语言令人惊叹。
然而,能打动笔者的好作文并不多,不是内容不健康,就是没有审准题,没能够揭开谜底。我略略思考懂得了:是因为话题再熟悉不过,平时没引起注意,提起笔来发现满脑子都是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反而没了头绪。即使练过,没有揭开题的谜底,也只好匆忙临场发挥。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四
语文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如今,我将这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积极备战,合理安排时间。语文考试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所以提前开始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将整体的复习分成多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做到高效复习。不要拖延到最后才开始冲刺,这样会导致时间不充裕,知识掌握不牢固。只有早做准备,扎实复习,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其次,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考试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读报,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文字积累,还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我们多写作文、多练笔,通过对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作文的实践,逐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只有掌握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基本功,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再次,做好知识点的梳理和记忆。语文的知识点繁多,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需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记忆。我们可以将重点、难点内容提前列出,并按照逻辑、层次进行整理。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比如,可以在纸上制作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以图表的形式让记忆更加深入。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实例来记忆,运用联想等技巧,让记忆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记住。
最后,多做真题,善于总结。真题是检验我们复习情况和应试能力的利器。我们可以借助历年的高考真题进行练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出题规律。通过分析真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复出现的知识点和考点,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答题的技巧,还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在经历了语文高考复习和考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快乐。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点的梳理和记忆以及多做真题,我感觉自己的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不仅在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语文高考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下功夫。要坚持不懈地备战,注重平时积累,合理安排时间,多读书、多写作文,做好知识点的梳理和记忆,并善于总结与归纳。只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全力以赴,相信我们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所有考生,在语文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五
20__年7月14日下午,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心怀豫西汤汤洛水般的积极之情来到了豫北卫水之滨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首日的学习便感果硕维宽!
带着付耙牯校长“认清形势、换道超车”的目标指引,通过瞿洪明教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
首先,我们该做什么?
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瞿教授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以及我们河南新高考改革七个方面的报告中,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利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当然都不想被时所弃,而是乘着高考改革的风在破浪中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那么,为此我们能做什么?学习中受到了大大的启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选择、赋分,报考、政策、利弊,我们能做学生发展的导师。汪才安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为我们从课堂这一关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方技法。
两节课,数十页的笔记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的样子和需要,带动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总之学校永远都不是“封闭地带”,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前进的云梯平台,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人师”!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六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在高考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考生,我通过一年多的备考,对语文高考有着深刻的体会与心得。以下就是我对语文高考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高考需要注重基础。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作文,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对于课本中的每个知识点,我们要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从词汇到语法,从修辞手法到文学常识,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学习,使自己的语文基础更加牢固。
其次,要注重阅读理解的训练。阅读理解在语文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一部分的复习。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我经常进行模拟测试,通过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找出自己在阅读理解中常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改进。同时,我还多方寻找各种文章、材料进行阅读,积累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
再次,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高考中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更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一点,我注重写作的训练和积累。我在备考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以及一些常用的优秀表达与句型结构,这些对我的作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作文培训班,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秀范文,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长时间的写作训练,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各类作文题目都能够迅速找到思路,组织好文章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字字铿锵。
此外,学会对考试策略的运用也是语文高考的关键。高考是一场综合性的考试,即便是语文考试也不例外。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技巧的训练之外,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考试策略,提高得分效果。比如,在阅读理解中,我会先浏览全文,迅速抓住主题和段落思路,然后有选择地阅读文中的细节和细节之间的联系;在写作中,我会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篇幅,注重结构和语言的流畅性。这些考试策略的灵活运用,大大提高了我的考试效果。
最后,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高考是一个全方位、全面性的考试,不仅考查知识技能,更考查心理素质。因此,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待高考,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沉着,不要因为一道题出错或有困难而影响整个考试的发挥。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的各个科目。
总的来说,语文高考是一场综合素质考试,不仅考查学科知识,更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一年多的备考,我对语文高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备考方法和心得体会。希望以上心得能对即将面临语文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无论怎样,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一定能在语文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七
劳动,一个从小就很熟悉的话题,小学中学作文练习应该也写过不少,到高中毕业时还要再写一次,是不是有些太陈旧了点?太低估了学生的水平?毕竟这是大学选拔性考试,一个毫无新意甚至有些陈腐无聊的话题要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去写,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有人说,这样的题目拉低了整个高考考生甚至国民的智商。如果这样严肃的国考依然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往思维的纵深处去行走的话,又怎么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纵深处行走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只能在低层次、低效率的怪圈里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是有良知、有远见、有专业素养的语文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过,回过头想,现当下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劳动的时间本身就被大量挤压甚至完全丧失,劳动的生态环境也并不具备,尤其是社会对体力劳动有一种潜在的轻视甚至鄙视的心理。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怎么参与很多劳动实践,对劳动的认识本身就不深刻,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深刻的文章来呢?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能期待通过一篇高考作文就能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当然,更不能因此而扭转整个社会业已固化的劳动观。
(二)对审题的看法。
行文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审题不准就会导致偏题走题,这是常识。而这次作文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以“热爱劳动、理解劳动、尊重劳动”为话题的中心,但很多考生却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完全另起炉灶,比如大谈“青春需要奋斗”“人生重在奉献”,或者打擦边球,比如大谈“人生在勤,不索何求”却不谈劳动。这是典型的审题不过关,对命题的概念内涵及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不清,抓不住关键和中心。
(三)对作文思辨能力和作文素材的看法。
思辨能力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可贵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对世界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来说理应具备,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更要培养学生的。但看看我们的高考作文包括我们的平日的作文训练:作文素材满天飞,政治口号到处是(尤其是大量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思维的肤浅化、语言的幼稚病触目皆是,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深度和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上了三年的假语文”,语文老师的“专业尊严”瞬间被击垮,真的悲哀啊!
可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甚至不愿思考和分析问题,他们愿意这样吗?当然不是。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学生的原因很多,此处不讲),我们教师也难辞其责:一是我们平日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素材,学生没消化吸收,造成“素材积食”,临场时懒得思考就把素材搬来救场意图蒙混过关;二是平日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居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被扼杀掉,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思维的喂食”,哪里还会独立思考?更遑论深入思考了。三是思辨能力的强化训练很少甚至完全缺失,甚至有时候教师自己就是照着参考答案中的思维去给学生讲解作文的。
如果再往大的方面讲,我们整个的应试环境本身就不鼓励也不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甚至也不鼓励学生讲真话、讲自己的话,学生人云亦云、墨守成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他们最终选了一条“最轻松”(其实并不轻松,要背记大量素材)“最懒惰”(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偷懒)“最取巧”的办法,“作文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认为,作文素材不是不要,也不能不要,毕竟这本身也是作文论据重要来源,但在利用的同时,一定要消化吸收、内化为己,特别是要学会有选择性地巧妙运用,要加工处理,要学会“简述事例,深入分析”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事例。这个指导我们教师要主动、有意识地去承担,更要有方法、有艺术地去做,而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思考者,而不是一个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者“复读机”。否则,以后的高考作文还会出现素材泛滥成灾的局面。
写到此处,想请大家欣赏一位考生的片段:
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心灵的感悟。
当你劳动时,你才会明白勤劳的意义:当你注视着干净的居室,你会懂得劳动付出后获得回报的快乐与成就;当你双手拿起扫帚,告诉我们的是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弯腰扫地,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谦虚,平等对待万物。当你将垃圾分开倒入垃圾桶,它让我们懂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属于它的地方。
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尤其是当你在野外全身心投入劳动时,你所有因喧嚣热闹而暂时沉潜的思想此时会一一在你脑海中显现。你因群聚而平凡的大脑会在此刻像明珠脱尘,熠熠生辉。而当你一个人劳动的时候,也是与自然最亲近的时候,人群的欢笑倏然隐退,如潮水般涌向的全是是风声、鸟声,树叶沙沙声,白云飘过的声音,自然万物的私密言语,在此刻会被你全部知晓。
同学们,劳动使我们健体,劳动使我们静心,劳动使我们明智,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书本、手机,抛弃劳动无用的谬论,投入到劳动中去吧。
这几段文字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对劳动的认识相比较那些大段引用熟滥的例子是不是要好很多?虽然有些语句过于文艺化,个别句子还欠成熟,但对劳动的认识却真实而细腻,很有个性,也比较深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舒心悦目,脱颖而出是自然的了。
(三)关于优秀作文的样子。
这个问题语文老师应该有共识:
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内容紧扣材料,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有文采,这是作文的内核。
至于外形不外乎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此外,我个人认为,优秀作文绝不是临场写出来,而是长期练出来的,是长期的阅读、思考与写作训练的综合,而绝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或者说技巧永远是末流,核心的东西还是语文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的人文修养。
优秀的作文也应该是考生与世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浅薄的,是厚积薄发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是宁静致远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是沉稳大气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优秀的作文让人一读就能感觉到一股“气”,一股天然之气、浩然之气、人文之气,这种气一定要积淀,要涵养,平日下苦功夫才能得到。
以上就是这次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看法,不全面,也不成熟,很多属于个人看法,各位观者见仁见智,取舍自定。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八
高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被广大考生举足轻重。而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项必考科目之一,在考生中也备受关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多年来我一直积极参与高考语文卷的阅卷工作,并从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以1200字左右的篇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关于高考语文判卷的心得。
首先,作文的主题和论证要紧扣命题。高考作文往往以开放命题为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紧扣命题,贴近生活,将自己的观点和论证与命题紧密结合起来。千万不可跑题,离开命题的范围。同时,在论证时,要注意客观和有据可依。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举例和引用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支撑,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其次,作文的结构和逻辑要清晰明了。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中,结构和逻辑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明确,然后针对性地展开论述。逻辑上要连接紧密,先后有序,避免出现跳跃和突兀的现象。加强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更具连贯性和层次感。
再次,作文的语言和表达要准确得体。语言是作文的灵魂,也是语文老师评判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得体,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污染。同时,要注重修辞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加深读者对文章观点的认同和共鸣。
另外,作文的立意和深度要独具匠心。高考作文往往要求既有观点,又有思考的深度。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同时,要注重提炼主题,避免泛泛而谈。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作文的文字和形式要整齐美观。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中,语言文字的整洁和美观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注意字迹工整,避免涂改和错别字。同时,排版整齐,要求字迹横平竖直,行距均匀,让人一目了然。这不仅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表达出考生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总之,高考语文判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考生的前程和高考成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通过多年的参与和总结,我深感作文的主题、结构和逻辑、语言表达、立意深度以及文字形式都是评卷时要重点考察的因素。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和修炼。希望广大高中考生都能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九
高考是每个学生求学生涯的重要关口,其中语文是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科目之一。通过我自己高考的经历,我深切体会到了语文高考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将从备考策略、复习方法、应试技巧、心态调整以及改进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首先,备考策略是成功考取高分的关键。在备考之初,我们应该了解高考的命题规律,熟悉各类题型的难点和要求。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避免走弯路。同时,聚焦于备考重点,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个板块的题目。此外,规划好备考时间,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积累知识,在备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
其次,复习方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复习时,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此外,阅读真题、押题和模拟考试也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考点和命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然后,良好的应试技巧也是考试成功的关键。解答试题时,我们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合理答题。对于选择题来说,要注意排除干扰项,准确选择正确的答案。对于非选择题来说,要注意条理清晰,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写作的题目,我们要合理组织文章结构,突出核心论点,做到言之有理,能够引起阅卷教师的兴趣。
与此同时,心态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备考和考试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考试压力,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坚信自己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是有能力应对各种考题的。此外,我们要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后,改进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前,我们可以找老师或同学对自己的试卷进行审阅,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考后总结之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制定一套具体的学习计划,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语文高考是一个全面检验我们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备考策略、复习方法、应试技巧、心态调整和改进方法等方面的考虑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我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备考计划,并付诸行动。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十
高考是每个考生都备受关注的时刻,而语文科目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更是不能忽视的。而作为主持高考语文判卷工作的老师,我有幸接触到了众多考卷,并从中收获了一些判卷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高考语文判卷中所体会到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正确理解命题意图是非常关键的。在判卷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中庸而难以辨别的答案,而正确理解命题意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语文命题的目的是培养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传递相应的价值观。因此,在判卷时,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答案中是否对命题有着正确的理解,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到命题的核心内容。只有正确理解命题的意图,我们才能从整体上评判学生的作答情况。
其次,在判卷时,要注重细节。高考语文卷子的判卷工作繁琐复杂,而其中决定学生得分的往往是一些细微之处。有时一两个字的写法、标点的运用等小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答案的质量。因此,在判卷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审题,认真检查学生的答案,注重答案的细节之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学生的作答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评判。
再次,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语文作文题往往有许多开放性的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发挥,进行独立思考。因此,在判卷时,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充分的肯定。不要期望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而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在评判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总结出考生的普遍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高考的卷面都会有一些普遍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首先,对于考生来说,语言表达是一大难题。因此,在判卷时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拗口的文章,我们要多给予关注。其次,很多学生在文学常识方面掌握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判卷的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后,高考语文判卷不仅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评判,更是对教育的评判。语文判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我们评判学生的作答情况时,不仅要看答案的对错,更要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高考语文判卷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公正客观。在判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命题意图,注意细节,给予学生的自主思考充分的肯定,并总结出普遍问题,同时也要注意考生的整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判卷工作,评判出准确公正的成绩,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以科学的精神做好高考语文判卷工作,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十一
语文高考命题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一篇好的语文命题文章,往往是通过一些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引导考生思考,考察其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因此,阅读命题文章时,我们要注意思考作者使用特定语言和描写手法的目的,以及借以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只有真正抓住了作者的意图,才能在审题时心中有底,更好地完成命题任务。
二、坚持细读与宏观把握相结合。
在考试阅读时,有些考生会过分关注细节,忽略了整体把握。实际上,在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时,试题往往会通过一些特定的信息来展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该信息去揣测整个文章的意图,从而对整体进行把握。同时,也要注意文中细节的呼应和衬托,以及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只有将宏观把握与细节阅读相结合,才能准确理解命题意图,并且更好地完成文章写作。
三、加强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理解。
语文高考常常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多读原著,多欣赏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舞台剧,我们能更好地对作品的文化背景、情节曲折、人物关系等进行把握,从而在考试时更好地理解命题中引用的文学片段,并准确诠释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四、拓宽知识面,积累常识知识。
语文高考命题的内容往往与时事热点、历史背景相关,所以我们在备考中需要拓宽知识面,积累各个领域的常识知识。比如,在阅读中可能会碰到一些历史事件、政治人物、文化现象等,如果我们对这些基本事实缺乏了解,就难以准确理解命题中的隐含意思。同时,良好的常识知识储备也能帮助我们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写出更加全面细致的文字。
五、注重写作训练,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在语文高考命题中,写作表达往往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仅需要对文章主题和命题意图有深刻理解,还需要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备考时,我们需要注重写作训练,多做一些文章的分析和写作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获得高分。
总之,语文高考命题比较复杂,需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升。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命题者意图的敏感度,同时加强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理解,拓宽知识面,积累常识知识。通过注重写作训练,不断锻炼思维逻辑能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语文高考命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十二
2018年的语文高考在学生大面积喊难的声音中结束,2019年的语文高考第一个出考场的学生一见到我就说,老师,今年的题怎么这么简单。是18年的试题很难,19年的试题很简单吗?其实,试题的难易没有多大变化。是学生的熟悉度、心理上的接受力有不同而已。
如何让学生上了考场之后,消除畏难情绪,感到高考试题简单呢?我谈一下自己近年来的一些做法。
一、整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眼观全局。
1.首先要明白,高考语文考什么?
考查的就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可见,语文考试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境界密切相关,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不必把它神秘化,高大上化。它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容易。
2.全国卷的命题规律。
稳定性:从读和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查,以阅读与写作为主。
综合性:几乎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
应用性:语文学习要为生活服务,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才能显示出价值。
创新性:稳中有变,阅读材料全新、设问方式力求创新。
此外,出题者态度真诚平易,接地气。充分立足考点和生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给出答案,引导学生立足学科体系,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体现着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对语文学科价值意义及传统文化的尊重。
高三一年怎样才能让学生科学、高效地复习呢?
二、注重课堂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包括教师对复习教学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特点的认知,对答题所需知识的储备与答题具体能力的培养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要遵循复习轮次特点及其内在要求。
语文第一轮复习,强调知识点、能力点、题型、答题技巧等的全面覆盖,重在建构起知识结构的整体性,需要在广度上下功夫;突出“全面、基础、知识”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二轮复习需要增强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薄弱点,也针对今年考试中的重难题型;强调专题性,突出知识的“点”,重在“查缺补漏”,需要在深度上下功夫;强调“知识、规律、训练、巩固”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要强化在训练中获得学习体验。
1.语文复习课要以训练为主线。高考训练与运动员的训练有很多相似之处,能力的形成必须在训练中实现,离开科学的训练,能力无法真正形成。在训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形成并提高应试答题能力。
2.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强化学习体验。考试答题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不仅仅是对答题技巧知识的简单应用,还涉及理解、表达、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复习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答题所必须的解题技巧知识外,还需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评价等能力。基础性知识须结合相应试题,在答题训练中帮助学生体验其实际运用的价值;解题技巧知识,须从具体的答题训练入手,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深入体验,在相应的训练中巩固提高。
如何体验?以《干谒诗》的训练为例说明。
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体系,教师需分类讲解、训练,加强学生的体验。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尽量把同一类知识的训练面扩得大一些。干谒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干谒诗的内容、特点、目的、写作手法;干谒诗的风格类型等,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理解、总结,形成体系;然后再列举尽可能多的诗歌让学生体验,体会上述特点。
课堂上列举了不同风格类型的干谒诗,有委婉含蓄的,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有自负豪迈的,如李白的《上李邕》;有真诚恳切的,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有用力恭维的,如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学生通过阅读、体验、理解了干谒诗的写作目的是求官、求引荐;但是表达要委婉含蓄,注意保住知识分子的面子。明白了干谒诗常用的比兴手法,明白了不同的写作风格。这样当今年高考中的干谒诗出现时,学生一下子觉得熟悉而亲切。
卢梭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所以高三的复习课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发言人数的众多。很多时候安静的教室更有助于学生的体验。
三、复习课要力求建立知识网络系统,要打通整个语文复习知识前后的脉络,形成前后通连、铺垫呼应的体系,不顾此失彼。
首先,要分门别类地总结、训练、掌握知识。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和思维的考查,记忆性的所占内容比重越来越少。而阅读能力要提升,需以丰富的积累为前提。语文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学生很模糊,为此需要老师分门别类带领学生整理,比如说不同文体的阅读。论述类文章的写作特点、设错方式,新闻的基本知识、出题类型,小说的知识,散文的特点,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及其分类,文言文字词句的积累等,都需要进行扎实的训练。学生明白了文体特征,掌握了文体知识,有利于学生读懂文章。
每复习一种文体,我都要求学生制作知识导图,将自己对该种文体的理解、出题方式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原来觉得难度可能比较大,但学生给了我惊喜。绘制认真细致,很有创意。
对重难知识点要进行系统总结、训练。比如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种类很多,术语很多。教师要进行精细的整理,辅助以具体例子,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训练,让学生分清各种手法的特征,识记例句。还有修辞知识,对联知识等,都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我们复习了这么多,高考只是万中取一。但正因为有了这样大面积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语文知识网络系统形成。这样不管什么样的题目出现,学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这种熟悉的感觉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自信地答题。
其次,以高考真题训练为纲,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不要把高考真题当做一篇普通的阅读去做,而要把它当做一篇文章去研读。精细研读之后,学生会有多方面的收获。比如2017年高考,考查李娟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我这样设计训练思路:将对文章的解读与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结合起来。在学生读完文章以后,我设置了一个主问题:欣赏本文的语言。把主问题分解一下,就是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哪些语句内涵丰富?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纷纷发言。在分析语言的过程中,文本也被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之后,针对如何欣赏词语、如何欣赏句子、如何鉴赏语言的风格特色,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明确的总结,力求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知识,明白答题的思路规范,把知识向能力转化落到实处。
本节课的收获不止如此,学生从鉴赏语言入手,还理解了新疆喀吾图地区老百姓朴实而又充满欢乐的生活,感受到了平凡的人们对美与善的追求,也体会到了普通人劳作的辛苦与充实。
文章末尾说: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想通了哪些事情呢?其中包含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踏实勤奋、辛苦劳作、艰苦中的欢乐等都被学生挖掘出来。后来有多名学生在作文中引用本文,其中传递的生活态度,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如同一股清流,平息了学生的浮躁。
四、规范作文结构,提高思想认识。
1.高考作文要加强规范性训练。
对于一个人来说,形象要走在能力的前面;对于一篇作文来说,结构要走在内容的前面。考场作文的快速批阅要求文章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结构,要一目了然。怎么做到呢?我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给学生提的要求就是,先把作文的样子写好:开头明确中心,中间主体部分要有清晰的思路,有明确精炼的段首句,或者概括本段内容,或者提出分论点。结尾要有对中心的深化、升华,要呼应开头。在篇章结构方面,我经常用人体给学生作比喻。一个人要好看,头只占一小部分,上升和下身的比例要相当,脚只能占一点。所以文章也要写成这样,开头要简短有力,形象有文采,如果开头太长,则显得头重脚轻。主体部分最少要分三段,三段比例要相当,就像人的上肢和下肢一样。分段是提示老师思路在转换,大长段是忌讳,意味着思路混乱。结尾要精炼,点明中心,升华内容。
2.高考作文要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
高考命题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写作则表现为以下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可以看出反复强调“正确认识”。由此可见,写作首先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社会生活、复杂现象的正确认识能力。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剖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内涵,提高认识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表现具体情境。
在作文结构清晰和内容充实的基础上,要训练学生按照情境写作的能力,符合题目要求。
近年来,全国2卷作文命题表述新颖,形式不断创新。
比如2015年,女儿举报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的父亲,给相关方写一封信;2017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阅读六句名言,选出其中的两句到三句写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而2019年高考作文则给出了5个场景,要求学生选取其中一个,以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这几个作文题有明确的体裁要求和情境要求,今年的作文题还强调当事人的身份。如果作文没有体现出这些明确的要求,就成了明显的失分点。
我经常告诉学生,做人要低调内敛,写作则要张扬个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以孔孟的传人自居,做净化社会风气的清流;树立明确的是非观,敢于弘扬正气,批判邪恶;勇于表现年轻人的锐气、正气,为社会的痼疾寻找解决的办法。
五、不要把高考真题当做法宝。
高考真题对指导学生的复习起着很大作用,但不能被其束缚住。
高考语文试题求新、求难、求异,有意打破模式化、套路化。我们要研究前几年的高考试题,但是不能把它当做真经。上海近几年未公布高考试题,就是不想让学生受到任何模式的影响,真正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反复训练前几年的高考体型。高考真题是命题人前一年思考智慧的结晶,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而在新的一年里,教师要根据考纲的变化,捕捉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大胆及时地训练学生。
比如2018年语言运用试题的全面变革,就是提醒师生要打破思维定势、训练定势,从而转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的方向。所以教师切不可被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束缚住,要有前瞻性眼光,创造性精神,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结语:谋分之道在谋人。
语文的“分”是生命成熟的自然果实,不是单纯地记与练所能达成。真正造成语文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生命的不觉醒,而不是记得不够,练得不够。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分数的高低上,更是体现在心灵、感悟、体验、精神、坚持、觉解、创造力等方面,这些重要素质的差别远比分数本身体现的差别更为重大。“分”只是个表象,构成分数内里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习惯等方面的状态。
在高三复习中,会遇到很多启人心智的文章。有时,即便是一道选择题,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训练材料引导学生去觉解生命,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加强自我砥砺,促使学生的生命不断走向成熟,从而更好地阅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十三
在我升入高三的时候,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高考培训班,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语文高考培训班。由于语文成绩一直是我的弱项,我决定报名参加这个培训班,以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这个培训班的三个月里,我学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也从中体会到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事情。
第二段。
首先,培训班强化了我的基础知识。老师详细讲解了每个知识点的要点和解题技巧,提醒我们在考试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通过大量的习题和例题练习,我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这为我的高考备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
其次,培训班锻炼了我的解题思维能力。除了讲解知识点,培训班还强调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我们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经常给我们出一些变化多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解题能力。通过这些练习,我逐渐学会了不同类型题目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技巧,为高考提供了更多的应对策略。
第四段。
同时,培训班还帮助我加强了作文能力。高考语文必考的作文是我一直以来的心病,因为我总是无法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在培训班的作文课上,老师们耐心指导我们如何构思、如何写作。他们给我们讲解了写作的技巧,简洁明了地解释了各种写作风格的特点和运用方法。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我逐渐摆脱了写作的困扰,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第五段。
最后,参加培训班还让我对语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在培训班中,老师们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我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他们通过解读经典作品,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和深度,让我对语文科目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了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考试科目,更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感情、文化的学科。
总结段。
通过这三个月的语文高考培训,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也对语文这门科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培训班不仅让我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我的解题思维能力,也加强了我的作文能力。最重要的是,培训班让我对语文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让我从内心深处热爱和珍视这门学科。我相信,通过这次高考培训的学习,我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考语文分析心得篇十四
语文高考命题是很多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经过多次高考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我认为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掌握好命题的重点、熟悉命题思路、适应命题的变化和注重平衡发展等。下面将从这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心得体会。
第一,提升阅读能力是学生备考语文高考命题的首要任务。阅读是一项基础性的技能,是理解和解答高考命题的基础。要想在高考中做好阅读理解题,就必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如何提升阅读能力呢?通过多读书、多做阅读理解题、多积累文章的背诵都是不错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应对高考阅读理解题。
第二,掌握好命题的重点对于备考语文高考命题来说至关重要。每年高考命题的重点都有所不同,作为考生应该注重命题的重点,针对性地备考。例如,近年来的命题中,特别关注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增加对文言文的阅读,重点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熟悉命题思路是备考语文高考命题不可忽视的一点。每个学科的高考命题都有自己独特的命题思路,只有熟悉和理解这种命题思路,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命题。语文高考命题常常强调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本的深度理解,还要注重对文本的思考和解读。
第四,适应命题的变化是备考语文高考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命题风格的不断变化,考生在备考中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适应命题的变化。例如,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常常出现综合题和应用题,这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第五,注重平衡发展是备考语文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语文高考命题不仅仅是检验考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注重对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命题。
综上所述,备考语文高考命题需要从提升阅读能力、掌握好命题的重点、熟悉命题思路、适应命题的变化和注重平衡发展五个方面来进行。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相信每个考生在备考语文高考命题的过程中都能有更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