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师:利用PPT展示一张有关"温室效应"的图片,请同学们观看。然后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片?
生(齐):地球着火了!
师:没错!这是正在燃烧着的地球。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今天我们较全面地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学习新课
师:下面就《导学案》"自主学习"中的一个问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展示自学成果。
生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生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5.73×106Pa二氧化碳由气变液。
生4:-56.6℃,5.27×105Pa时二氧化碳由液变固。
生2:在讲"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时,必须强调在"通常情况下".
生: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结束,根据刚才的讨论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请第一组同学回答。
生1:可以在水平杆的两侧分别挂一纸袋,此时平衡,然后向一侧倾倒二氧化碳,水平杆失去平衡。由此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大。
生2:先在烧杯中准备高低不同的燃着的两支蜡烛,然后从一侧倾倒二氧化碳,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师:刚才一位同学的设计可以进行验证。展示两张幻灯片。
师:除了以上实验设计之外,还可以利用天平进行相关实验。
(老师准备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将气球举高投放,气球掉在地上。)
师:这个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若气球下沉,密度可能比空气大,也可能相等,还可能略小,要考虑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若气球上浮,密度一定比空气小。
(学生掌声)
师: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1:先在软矿泉水瓶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加入一定量水,旋紧瓶塞,振荡,软矿泉水瓶变瘪。
生2:先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试管倒插在水中,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一般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就用这两种方法。同学们的思路可以在后面的实验当中进行验证。继续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1:如果温度改变,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会发生改变。
生2:"1:1"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结合《导学案》的"合作探究1"来进行分组实验。
生:分组实验。
师:"倾倒二氧化碳实验"中"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的小组请举手。
生:第
2、
4、
7、8组同学举手。
师:请第四组同学展示"实验一".
生1: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蜡烛的烧杯中,实验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生2:解释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另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蜡烛自下而上的熄灭。
师:请第七组同学展示"实验二".
生1:"实验二"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由红变紫。
生2:经查阅资料"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生3:相关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H2CO3■CO2↑+H2O
师: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都非常精彩。请第三组同学展示"实验三".
生1:"实验二"的实验现象为:刚开始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又变澄清。
生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又变澄清"是因为难溶的碳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又生成了可溶的碳酸氢钙。
生3: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
师:下面我将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做一总结。
(老师展示一张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幻灯片。)
师:在初中阶段仅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以上三个方面,其他的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
(老师展示一张"菜窖"的幻灯片。)
师:进入菜窖时要先做什么实验?
生:"灯火实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讨论《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2",然后由各组长负责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师:请第六组同学展示"问题一".
生1: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火灾。
生2: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例如,镁条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师:"问题一"解决得很好。下面请第九组同学展示"问题二".
生1:不是二氧化碳直接和石蕊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生2:二氧化碳和石蕊不直接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师:请第二组同学展示"表格填写".
生1:现象Ⅰ是紫花变红,现象Ⅱ是紫花不变色,现象Ⅲ也是紫花不变色,现象Ⅳ是紫花变红。
生2:前面同学回答得完全准确,分析为: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分别不具有酸性,所以不能使紫花变红,但当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时可以先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花变红。
师:回答得很精彩!请第五组同学继续展示"问题四".
生: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就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沉淀。
师:注意问题中的"结合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这一点,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二氧化碳首先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再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最后将两个化学方程式加和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师:请第七组同学归纳总结: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生: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可以做气体肥料等。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
(老师展示一张"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幻灯片。)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用途,下面我将二氧化碳的用途做一总结。
(老师展示一张"二氧化碳的用途"的幻灯片。)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分别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其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难点和重点。
(老师展示一张"小结"的幻灯片。)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
师:今天的作业是理解巩固本节内容,完成《练案》6.3
(一)。下课!
三、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为重点和难点进行。由于我校正在实施"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本节课的设计应尽可能体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思路。首先精心设计适合本节课的导学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适度地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和问题讨论,设计"问题"时时刻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分组实验,而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很重要。为了使学生实验进行得较为顺利,在课前就"实验操作问题"作了特别强调。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由、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在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实现了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增强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分小组讨论、回答,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