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诚信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探讨

高校诚信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7 00:24:55
高校诚信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探讨
时间:2023-06-27 00:24:55     小编:

摘 要: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变得日益严重,这为“中国梦”的实现埋下隐患。本文通过对高校诚信教育窘境的阐释,诚信缺失的表现归纳及提升诚信水平必要性的论述,引出高校诚信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诚信教育;诚信缺失;紧迫性;基础性作用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它的基本内涵是遵守诺言、履行承诺。在当代社会,诚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义务,也是经济、伦理、法律等社会综合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文明的必要条件。弘扬传统美德,重诚守信,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如今,诚信缺失的魔爪正伸向被我们视若净土的大学校园,作为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重要一环,研究高校诚信教育作用的发挥,已刻不容缓。

一、高校诚信教育的窘境

诚信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诚”、“信”的道德准则及其行为规范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诚”和“信”的认识及感悟。通过陶冶“诚”、“信”情感,锻炼意志,树立信念,培养品质,从而养成“诚”、“信”的习惯。目前,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诚信意识逐渐缺失,诚信教育陷入窘境。

(一)诚信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把注意力放在教学指标上,只重视考试通过率、学校就业率等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具体指标,而忽视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许多高校的诚信教育局限于学生的做法不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不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这种权衡利弊的教育观势必加剧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失范。

(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时代内容相去甚远

在教育内容上,照本宣科的多,与时代内容脱轨。德育教材缺乏时代性、前瞻性、人本性,导致教育落后,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无法树立、学生的自觉情感不能被激发。从客观上讲,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并没有真正地提高,他们依旧不能正确评判生活中的失信行为。

(三)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实践和体验环节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实践被追求成效的“知识点讲授”所取代,导致大学生在诚信观上“知行分离”。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愈加采取投机行为追求个人利益的获得,致使校园中的“伪诚信”行为难以得到谴责。

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不能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三方教育的合力,不免出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脱节的“内耗现象”。

二、诚信缺失的表现及提升诚信水平的紧迫性

(一)诚信缺失的表现

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不能从长远、客观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导致大学生易被自己看到的社会现象羁绊,他们没有意识到诚信对其成长的重要性。部分大学生表示对于“诚信是不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一问题要视情况而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考试论文作弊。虽然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多次要求各大院校严肃考场纪律,并制定了相应处罚条例,但是作弊现象仍不断发生。大学生不再满足于交头接耳,取而代之的是“枪手”替考。一些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投机取巧,盗取他人学术成果,甚至连自己毕业论文的逻辑结构和内容都不是很清楚。

2.求职瞒天过海。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谋得称心如意的职位,求职者不惜采取各种招数:一是在求职过程中,在简历上伪造假经历、假文凭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职场风气。二是不履行就业协议,大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另觅高职,撕毁原来的就业协议、拒绝承担责任的现象数见不鲜。三是一些大学生为了顺利进入单位,蓄意隐瞒真实的身体健康状况,这给用人单位带来潜在的隐患。

3.拖欠助学贷款。国家实行的助学贷款政策,本来是为贫寒学子提供便利,解决他们在学业上的燃眉之急,使之顺利完成学业。可是,部分大学生由于缺少诚信意识,在贷款到期时恶意拖欠不还,使得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再次陷入危机。还有些学生,在上学期间得到慈善资助,等到自己毕业后,却忘恩负义,令人寒心。

(二)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紧迫性

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已经到了不得不提高的地步。目前,因为诚信缺失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越发严重。

1.社会形象被损害。大学生没有较高的诚信水平,不能正确规范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致使社会形象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人生规划。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单指其外形,而是指其道德、品质等综合形象。大学生只有将高尚的品德付诸实践,方能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大学生的社会形象造成了扭曲,还给社会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社会资本被降低。依据市场经济学的观点,如果说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生产出的产品,那么诚信就应当是这个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诚信制造的商品可以获得荣誉,而荣誉恰恰就是社会资本,用诚信品质铸就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将在探索成功之路上节省大量的时间,早日投身社会,更好地实现“个人梦”。

3.宝贵的教育资源被浪费。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往往需要耗费国家十几年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资源、教师资源等等。假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道德败坏,这不仅仅是其个人成长的失败,也将是整套教育程序的败笔,从而意味着培养其成长的一整套教育资源的浪费。

4.社会竞争力被削弱。当代社会,诚信缺失便可走捷径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大大增加了用人单位在社会交易方面的成本投入,单位被迫产生了监督费、信息费等不必要的开销。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持续走低,这在无形之中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甚至导致对大学生群体的抵触,进而迟滞大学生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导致社会竞争力的削弱。

总之,诚信的缺失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标志着整套教育的失败,并且会为社会制造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尤其是发挥诚信教育对其基础性作用,迫在眉睫。 三、高校诚信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思考

要想充分发挥高校诚信教育在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中的关键性作用,夯实基础,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于把握政策脉搏,引入时代元素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就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不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三严三实”,都将诚信、诚实提到全社会应遵守的战略高度。作为高校教育,要加强对时事政治的研究,准确把握政策脉搏,并准确将政策传播至学生之中,增强诚信教育的政策性、时代性。

(二)善于挖掘传统资源,取精华弃糟粕

中国传统伦理对诚信的探究,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尚书》中已出现“诚”的概念。《尚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此时“诚”主要指对鬼神的笃信。《周易》中“诚”已摆脱纯粹的宗教色彩,具有人伦的道德意义,《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成大事者应该做到诚实不欺,言而有信,才能建功立事。“诚”的基本含义是诚实、真诚、诚挚、诚笃,诚信教育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挖掘传统诚信文化教育资源,从而殷实大学生的诚信文化积淀。

(三)善于汲取国外经验,他山石可攻玉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中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方式上,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上都有差异。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要加强对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建立以激励评价模式为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合理的课外活动评价体系方面,借鉴其成功经验,多角度、全维度地提高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水平。有条件的高校,亦可以针对诚信教育组织中外经验交流会,邀请国外专家现场切磋指导。

(四)善于运用灵活手段,力争更接地气

要研究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不能脱离实际,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充满时代气息。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对诚信知识进行普及,学校要定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诚信嘉年华”等生动的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把诚信的道德品质内化为道德力量,在社会实践中将诚信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同时要定期选评“最美诚信标兵”,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得诚信教育更接地气。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从而逐步树立重诚守信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

(五)善于坚守诚信规矩,完善制度体系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管理制度的约束必不可少,只有“有法可依”,才有条件守“诚信规矩”。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诚信档案制度,诚信档案作为一个评价记录系统,具有动态性、公开性,详细记录个人的基本信息,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奖或毕业入职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德行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失诚失信行为给予处罚,对诚信记录累积良好者给予奖励。建立诚信奖惩机制不是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对诚信教育的辅助工具,在潜移默化中约束大学生,使大学生对自身的信用记录高度重视。最后,要建立起一整套公正的诚信监督体制,所谓的诚信监督体制要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对大学生有强大的监督力和威慑力,否则诚信体制如同虚设。诚信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会为诚信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强大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3]唐霄,唐子芹,赵慧,吕伟斌.对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浅析[J].学术论坛,2014(4).

[4]王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