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型城镇化下大哈东地区生态规划策略探讨

新型城镇化下大哈东地区生态规划策略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9 04:52:00
新型城镇化下大哈东地区生态规划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29 04:52:00     小编:

摘要: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对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要求出发,即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将低碳、生态的原则全面融入城市新区规划研究和编制中,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群众利益等方面。并以哈尔滨市大哈东地区为例,探讨了大城市传统工业区结合周边广大市郊的发展问题,构建了规划的技术体系生态转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新区;生态;规划

当前哈尔滨市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建设的阶段,尤其在“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实施以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东部地区原为哈尔滨的老工业地区,其发展水平略显不足,使城市整体失衡。故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部地区统筹开发改造”的又一项战略性决策,对于拉开城市骨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城市载体功能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以往新区的发展建立在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传统模式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三透”现象,即透支环境红利,透支土地红利,透支人口红利。目前这种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新一轮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以下,笔者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在大哈东地区规划编制中,尝试由传统的规划编制技术体系向生态方向转型的构想,期望从战略、综合、前瞻的角度,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大城市传统工业区结合周边广大市郊加快城乡统筹,实现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提供一些分析方法和思路。

一、新型城镇化对城市新区建设的要求

(一)注重规划引领,将低碳、生态的原则全面融入城市新区规划研究和编制阶段

在新区规划研究阶段,按城市生态规划的技术和方法,如生态诊断、生态承载力分析、土地敏感性分析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对新区生态本底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从碳源和碳汇对新区碳本底进行调查,实施碳盘查,编制碳排放清单。

在新区总体规划阶段,按节能减排和增加碳汇的要求,合理确定城市新区发展战略、性质和规模、空间形态及土地利用形式等内容。从新区整体的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综合交通体系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住房保障与生态社区、能源高效利用、综合防灾减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固碳措施等方面入手,确定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策略。

(二)注重产城融合,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近年来各地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些新区因缺乏科学决策,在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鬼城”、空壳城市。城市新区不是为城建城、为城造城,更不是忽视或削弱现代产业发展,而是产城融合、以城促产、以产兴城,既注重“城”的建设又注重“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这要求新区建设要优先考虑就业导向,综合新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劳动力特点来选择产业,更加注重以就业为核心来布局产业,在城市规划中将产业与就业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和“集约、集群、集成”的发展产业。

(三)注重提升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体现现代城市规划的生态策略

城市新区要依托老城,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新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大新区资金投入,保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道路、绿地规划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区无机动车“绿色”通道,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防止在大规模城市新建中,毁掉独具特色的植物生态环境和大地景观。

(四)注重群众利益,实现城乡一体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新区建设中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依托县城和镇区,把握以下原则,一是依托原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农民创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载体;二是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变,粮食不减产;三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的权益,不以农民放弃土地为身份转换、享受城市政策、城市公共服务的条件,让群众利益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有保障、得实惠;四是坚持公众参与,组织引导群众,以完善的规划、优美的环境、宽松的就业平台和优惠的安居政策,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城市新区规划编制的技术体系生态转型

大哈东地区范围又涉及3区、1县、14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既含有部分城市老城区,又包含广大农村地区,总占地面积1708平方公里。大哈东地区的发展是在城市远景规划和新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的过程中,在更加关注城乡统筹和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同时按照新战略的部署,在东优过程远未全面展开,为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需要加大力度的情况下,在大规模治理松花江、阿什河等生态水系基础上,尤其是“决战阿什河”规划和治理方案的制定,使大哈东地区的开发应与江河治理、生态保护利用与开发相结合。道外区和香坊区在面临新战略快速发展的机遇下,分别提出了打造道外新城和香东新城发展战略,大哈东地区发展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上提出的。

大哈东地区的科学发展可以为城市未来建设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借助省市共建政策的机遇,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红线”、“政策红线”双重瓶颈制约,利用城区东扩吸引各类经济要素集聚,优化人口、产业、绿地、居民点等方面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实现区域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目标的生态转型

1. 产业发展目标

将大哈东地区建成世界避暑疗养中心、东北亚商贸物流中心、黑龙江省现代高科技农业试验基地、哈大齐走廊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和哈尔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以东北地区特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集聚现代综合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休闲疗养度假旅游、生态农业和高科技农业。形成商贸物流基地、新型工业基地、高科农业平台、娱乐疗养胜地。

2. 生态建设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格局中的组织作用;强调协调分工,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的合理布局;强调空间集聚,体现集约发展;强调资源共享,实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结合大哈东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城市组团+绿色廊道+特色小镇+生态控制区+农民新居”圈层式的生态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生态复合区。 (二)推进生态转型的规划编制路径选择

1. 在生态承载力分析下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

在对大哈东地区进行预测时,主要从生态环境容量、土地利用条件和建设用地需求三个方面考虑,分析了八个要素,初步确定大哈东地区建设用地的控制规模。最终确定,大哈东地区内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30.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25%。2030年,大哈东地区总人口438.5万,其中城镇集中居住人口409.5万,农村新居人口29万人。

2. 空间发展生态化引导

在空间上突出“绿色、生态、和谐、便捷”的概念,以注重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生产及生活的便捷、居民的生活舒适为出发点,强调工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与环保、环境的适宜居住性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构建“两带,四轴,三城,十园”的空间结构,通过长江路、同三高速公路等四条轴线联系贯穿各个居民点,用组团间的楔形绿地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式总体空间形态。

3. 交通发展生态化引导

交通规划采用3D理念,即:TOD(公共交通为导向的道路交通组织)+POD(以人为导向的“半小时交通圈”) +GOD(以绿色开放空间为导向的道路设计)。以交通发展引导地区向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协调模式发展,依托交通轴线把各个组团串联起来,重新整合区内的村镇,形成“点-轴”的空间发展模式。充分利用阿什河和长江路的优势,营造新区发展的绿色生态背景。

4. 统筹城乡居民生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居民生活,重点建设城市组团和特色小镇,有计划的规划农民新居;统筹城乡各项设施,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均等化和全覆盖。

三、结语

城市新区的建设只有在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框架下才能使城市空间和产业得以更好的延续,类似大哈东地区这种传统工业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谋求发展,必须要注入生态发展策略,以便其实现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城乡共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