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论文

我国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9 02:29:36
我国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论文
时间:2023-02-19 02:29:36     小编:

加入WTO,是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主动入世”,而不是“被动入世”,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利用有限的缓冲期,积极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在开放中增强国际竞争力 根据加入WTO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要求,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不可能实行梯度升级模式,而应实施跨梯度升级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完成工业化、引导各产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多样化效益和深加工效益。

与此同时,适应时代潮流,不失时机地推动信息化进程,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获取水平分工利益。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采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鉴于经济全球化引致的国际分工的基础和模式等的深刻变化,以及单纯靠“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和适应性降低的现象,我们应转变现有的“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对外经济政策,实施开放中增强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该战略要求我们在发挥本国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同时,大力改善后天因素,包括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 形成聚集效益,促使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向本国流动,以弥补资源禀赋方面的劣势。

同时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积极参与其国际分工、环节分工,尽可能多地利用全球资源,增强“本土”各种类型企业的竞争力 。

(二)“让位”和“就位”改革同时进行,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1、“让位”于市场、并努力营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市场调节是第一位的,政府对不适宜由其直接介入的领域,要主动“让位”给市场,政府则着重于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对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

首先,政府要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即使是国有企业,也要采用合资、合作、上市、出售、国有股减持等方式,推动产权的多元化改革。

其次,在经济转型期,政府要负责维护和培育有效率的市 场环境,打破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条块分割”或行政性垄断,建立统

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在国外竞争者进入之前,对内资非国有企业优先实行“国民待遇”。

2、“就位”于公共管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入 WTO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调整力度加大,下岗失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加之人口老龄化趋势提前到来,因此,政府当前的紧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范围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产业结构调整解除后顾之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微观主体的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市场服务职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传播等。

3、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政府应加快改进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完善财税、金融、外汇管理体制,自觉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性直接干预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完善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和市场基础,提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配合运用的水平。进一步用好产业政策,研究与WTO框架相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

通过间接的更加灵活的产业政策手段,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给予支持,而不是简单地给予补贴 或保护。

4、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软环境”之一。

要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减少办事的随意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程序,一切按程序办事,实行依法行政。

在精简机构 的同时,建立一套符合公共管理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一支高效、廉洁、稳定的公务员队伍。

(三)整体设计,分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开放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逆转的潜在威胁。这是我们要提前规划并加以避免的。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在某个时点上,只能取决于这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现状;但从动态的角度看,则取决于这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进化和优化过程。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和西方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进一步增加对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其他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并且吸收更多的发达国家传递过来的产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在开放中谋求我国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并通过各种适宜的产业振兴政策手段主动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创造动态比较优势,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在产业结构凋整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应依据上述四类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和战略地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战略,分类推进产业调整。其要点是: 对于第一类产业,要保持并发展其比较优势,增强产品的价格和非价格竞争力,一方面,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传递,学习跨国公司各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兼并重组,规模经营,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尝试向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或股权投资,扩大这种优势。

第二类产业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核心产业。加入WTO后。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不再适用,我们只能在开放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应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加入胯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和分包网络,成为跨国公司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零部件供应商和分包商,在专业化分工中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对于此类产业中的幼稚产业,政府则应该运用WTO中的相关条款以及各种适宜的产业政策进行必要的保护,以保证其顺利渡过襁褓期。 对于第三类产业,当务之急是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进行股份制改造,优先鼓励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占有市场和提高其竞争力,以抵御跨国公司的竞争。

第四类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基础结构,属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提供部门。对这类产业中非自然垄断和具有竞争效益的部分,应打破行政性垄断,允许符合要求的新的竞争者进入,以提高竞争效益,降低社会成本,为其他竞争性产业提高国际竟争力创造空间。

而对于自然垄断产业,则要理顺政府与垄断性国有企业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促进其良性运转。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