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1 00:01:13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3-04-11 00:01:13     小编: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十八大中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工作部署:一是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三是必须严明党的纪律。高校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同,它不仅包含政府机关、权力机构、事业单位等所拥有的行政权及多种资金来源和消费渠道,而且还拥有以上部门所没有的文化资本和特殊权力。因此,除与其他领域腐败共性的特点外,高校腐败还具有腐败现象的社会趋同性、腐败行为的行业鲜明性、腐败传导的相对滞后性、腐败后果的严重危害性等独特的指征和表现形式。但是比较少的学者从理论依据来研究高校廉政审计,这造 成一些基本的问题无法阐述清楚。本文对高校廉政审计的基本理论依据作一简单的阐述。

高校廉政审计的主要依据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惩防体系”理论和腐败预警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之间关系的理论。委托代理问题存在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人代理人在追求各自自身效用最大化过程中存在冲突。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在信息的掌握和追求的目标利益上不一致,代理人自己掌握着丰富的真实的信息,希望以自己较少的劳动和付出取得自己最大利益,而委托人却希望代理人能为其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其缺乏足够信息和有效手段来监控,这样公立高校的委托—代理问题就出现了,主要表现为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而导致的教育资源效率低下,如培养学生质量和道德水平下滑;学科与专业设置不合理,跟不上市场需要;教育基础设备浪费、损坏严重;高校领导为建立自己”政绩”、只练”外功”、不重”内功”、追求校舍校貌的外观变化而不注重学生质量和科研产出的提高,甚至包括高校代理人的行贿受贿现象等。正视因为高校委托代理关系中会出现如上列举的一系列的问题,高校的廉政审计才应用而生。

二、“惩防体系”理论 此前的2005年,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当年,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2005-2007年反腐工作规划,中央则在2008年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反腐五年规划。 三、腐败预警理论

腐败预警理论的源泉是经济预警理论,经济预誓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在1888年巴黎统计学会上,人们就以不同颜色对经济状态进行评价,以黑、灰、淡红和大红这几种颜色来测定经济波动,这种用颜色来形象地描述经济预替中的“警情”和“警度”的方法沿用至今。而腐败预警理论,是指通过设定指标体系和测量指标值,再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指标值码来确定国家公职人员腐败替告级别,按照不同腐败警告级别启动不同腐败侦察预案,从而保持国家公职人员行为廉洁的知识体系。

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愈来愈重视腐败问题,比如“国际透明组织”(TI),自1993年成立以来,为了提醒各国政府领导人与普通公众重视腐败问题,对腐败进行了准确计量。按照各国分数高低,每年发布一次“腐败排行榜”,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四个国际组织提供的指标: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和行贿指数;世界银行的腐败控制指标;瑞士国际管理学院的非法支付、司法腐败等指标;世界经济论坛的贿赂和腐败、透明度指标。这些指标能使公众清楚了解政府官员的腐败程度和各国政府反腐败进展和成效。

腐败预警机制是指防范、遏制各种腐败产生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其特点是针对社会转型期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各种腐败苗头进行预先防范和警示的一种机制,其目的是及早发现腐败现象和苗头,改变出了问题再查处的被动局面,做到提前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造成的损失。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越来越频繁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高校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经济案件居高不下,发案领域主要分布在基建、总务后勤、招生就业、财务、经济实体等部门,而且具有广泛性和隐藏性的特点,呈现多发态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