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反弹琵琶:追忆往事对新闻传播的启迪意义

反弹琵琶:追忆往事对新闻传播的启迪意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2:12:05
反弹琵琶:追忆往事对新闻传播的启迪意义
时间:2023-01-02 02:12:05     小编:

摘 要:报刊杂志从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出发,深入关注那些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深刻影响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和事,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对于这样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进行实事求是的追忆,并加以更为准确的把握和更加深刻的阐释,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巨大精神正能量的有效途径。《北仑往事》就是通过“往事”的追忆、记述和阐发,用“反弹琵琶”的传播策略取得了很好接受效果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追忆往事;反弹琵琶;传播意义

一、引 言

新闻报道高度重视时效性,这当然是新闻传播最为基本的要求,因为“写新”既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又能够满足广大受众对于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人们在各种新鲜信息的刺激下,获得知识的增益和精神的丰富,在实用功利和心理满足两个层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媒体方兴未艾的今天,报刊杂志这类传统媒体如何更为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却是摆在大众传媒面前的新课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密关注人民群众当下创造的新生活,当然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但是,对于那些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深刻影响过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人和事,尤其是至今仍是人们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时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就完全有理由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这是因为这类旧闻轶事,大都蕴涵着前辈们开拓的努力、奋斗的经历和成功的自豪,从中涌现出来的人物和他们所创造的业绩,以及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已经成为一个地方重要的集体记忆。对于这样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进行实事求是的追忆,并且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对它加以深邃精准的把握和高屋建瓴的阐释,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地域文化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从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和新的表述去追忆和阐释往事,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巨大精神正能量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由《北仑新区时刊》编辑部编辑,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北仑往事》(1-3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新闻媒体追忆往事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

这套《北仑往事》(以下简称《往事》)三卷共一百万字,这套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仑新区时刊》总编李道轩同志担纲主编,年逾九旬的北仑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题签,装帧大方典雅、印刷精美考究的书籍,不但在外在形式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内容丰富充实、思想积极向上。书的副标题是“北仑新区时刊往事报道和怀旧散文集”,表明了书的内容就是记述解放以来发生在北仑这块土地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造历程、贡献精神和不俗业绩,描写了那些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勇于开拓、积极奉献、大胆创新的带头人和先进群体,回顾了当年在克服了各种困难之后完成的水利建设和农田改造工程。全书的重点放在北仑当时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创新创造上面,基本上没有触及当年那些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伤害的的政治运动。

《往事》的第

一、第二册收集了曾经在《北仑新区时刊》发表过的追记本地“往事”的文章,搜集了那些在全区人民记忆中较有影响、仍在流传的人和事,真实地再现以往的生动场景。当年北仑人民在物质条件相当艰苦的岁月里的奋斗事迹,至今仍然在亲历过这些事件的老人们的口中流传,他们为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抛洒汗水、奉献智慧的情景,还会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在跟下一代的交流中,经常会得到深情的回忆。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以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满腔热情,抒写民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艰苦创业的历史风貌,描绘他们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和村镇的美好憧憬。桩桩件件、年年岁岁,都在北仑人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中最生动、最亲切的内容。正如《往事》主编李道轩同志在前言中指出,“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辛苦过、奋斗过、贡献过的老一辈干部群众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知道,在北仑区域开发开放热火朝天,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中青年一代并没有忘记从前的事情,依然珍视老一辈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所做的点点滴滴和创下的大小功业”[2]。这套丛书的出版充分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积极自觉的创新追求。

三、在对民俗活动和怀旧情感的生动抒写中提升生活情趣

在这些“往事”中,还有不少文章抒写的是北仑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特定的风俗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群众在漫长的生活历程中积淀下来最具特色的内容,里面蕴涵着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记忆、情感、仪规和希望。这是群体心理认同和凝聚的成果,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教化的重要环节。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活动、社会组织和精神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沿革中形成的合力,各地总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并且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样的风俗习惯不但使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程变得更富情趣,更具节奏感,更有人情味,而且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当我们的记者用文字记录、描写了那些仍然活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并通过报纸对那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做的事情加以传播,这就能够让广大民众在阅读中对亲身参与、亲密接触的生活内容进行细细的品味,有机会去审视那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东西,去感受那些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特殊意味,使那些原看起来很平常、很一般的民俗活动变得更加新鲜生动,更加光彩夺目,这就能够对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承和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报纸也就发挥了它在文化传播与创新中的特殊作用。这一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必然会产生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从传播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可以说体现了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一种超越,也就是说,传播的内容不是简单地局限于新闻的范畴,那些虽然不再具有新闻价值的往事轶闻,但却可以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生动对象进行传播的。 《往事》的第三册是怀旧散文,作者们用文学的眼光和审美的表达,充分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细节和逸闻趣事的美好记忆,熟悉的对象在优美的文采、轻松的笔调、独到的观察和充沛的情感的衬托下,那些饱含着人情、蕴藏着趣味、凝结着哲理的故事、花絮、场景和人物,就从已经逝去的岁月中走到读者眼前,走进他们的心扉,活泼的文学形象会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愉悦,获得一种身同感受的共鸣,形成一种豁然开朗的启迪。这是文学对实际生活的真实表现,也是作家们亲历过的平凡而又独特的生活史、奋斗史和心灵史的展现。这样的文学创作,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的色彩,又有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就在这群体生活与个人感受的相反相成之中,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内容在作家的笔下获得了审美的升华,这是对美学家们讨论了好几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理论问题的最好解答。普通生活如何向着审美的方向提升,作家王蒙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去体验去感受,他在谈到自己的亲身体会时这样说:“人生也罢,时代也罢,历史也罢,祖国也罢,世界也罢,成功也罢,挫败也罢,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个价值范畴,而且是漫游范畴,审美范畴,认识范畴,享用或消费范畴。恰恰是在发现了周围事物的陌生以后,我欢呼的是世界与人生的丰富与快乐:一切都有意义,一切都不会白白糟蹋,永远要观察与谛听,品味与汲取,铭记与回味,编织与延伸,赞美并且叹息。”[3]

四、“反弹琵琶”式的传播可以获得良好的接受效果社会影响

“往事并非如烟”,尤其是我们把这些往事纳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大格局来看待,它们不但成为特定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会成为引领本地人民群众为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这就充分说明《北仑往事》对于传播文化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的记者、作家更深入地关注已经成为往事的历史事实,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代视角的高度,回望那些在共和国65年的成长过程中的奋斗事迹,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3周年播出的《走基层・传家宝》《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重返1937》,更是结合具有特定新闻背景的时间点,通过对往事的追述,在宝贵的历史记忆中发掘那些对于当今乃至未来仍然值得记忆,并且都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往事”,在对这样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回忆和展示中,去重现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曾经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进行过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斗,让今天的受众从中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同时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也就是说,在今天如此发达的新闻传播中,这类“反弹琵琶”式的成功的例子在我们的新闻传播中并非少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这样一种传播策略进行系统的总结,进一步深化它的内涵,提高它的质量。可见,我们的媒体在紧密关注当下正在为实现“中国梦”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中国人的奋斗与享受、奉献和收获、希望与理想,从而撰写出更多的积极、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的新闻作品的同时,用“反弹琵琶”的方法,重视“往事”的追忆、记述和阐发,这样的传播策略也是能够取得很好接受效果和社会影响的。

参考文献:

[2]李道轩.《北仑往事》前言[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3]王蒙.王蒙自传(第一部)[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