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伯纳德•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

论伯纳德•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49:26
论伯纳德•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
时间:2023-08-05 05:49:26     小编:

论伯纳德•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 论伯纳德•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 论伯纳德•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

[摘要]伯纳德·威廉斯在对功利主义后果论的结构分析中指出其责任原则的显着缺陷是冷漠与消极,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导致功利主义把价值赋予事态而忽视个人分离性,而过度的道德义务要求使个体与自身道德情感及行为相异化,破坏了行动者的道德完整性。虽然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饱受质疑,但他对人性、品质的重视与对个人生活意义的关切,切中了功利主义的要害,敞开了走出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新路径。

[关键词]后果主义;功利主义;个人分离性;完整性

功利主义自产生之日起便屡受批评,而当代最富洞见的批评者当属罗尔斯与威廉斯。罗尔斯从自由与权力的视角对其进行批驳,进而用政治正义论取而代之。伯纳德·威廉斯则通过分析功利主义后果论的结构而指出其独有的冷漠与消极责任特征,他基于行动者视角出发解析功利主义以非个人方式看待行动者的路径,批评其对个人分离性的忽视及对行动者道德完整性的破坏。

一 冷漠与消极:功利主义责任原则的特征 现代社会个体生存的道德困境实质是“面对功利主义的积聚性冷漠”,[3][P6]功利主义的积聚性冷漠有三个要点:一是行动后果的总价值独立于任何特殊的行动者,我们可以谈论最好的后果而无需询问与谁最相关;二是最大化利益不是全由每一个体的贡献组成,但每一参与利益运作的成员与其他个体份额相同,因此事态的总价值是非个人的;三是个体选择行动的标准与个人要求无关,直接指向能最大化总体效用的行动,这就置每个行动者于严格的不偏不倚且具说服力的道德义务要求之下。按功利主义规定的道德正确性标准,人们在行动时所有偏好与欲望的满足是以旁观者漠视行动者个体性的态度来对待与积聚的,它不关心个人的需要与满足,只要求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与提升整体利益。

功利主义不允许主体在行动选择时偏爱自己或是他爱的任何人而进行利益抉择或责任分配,要求忽视任何个体情感与私人关系而对行动关涉的每个人给予同等考虑。例如当施救者在救两个处于同样危险中的人而其中一个人是其妻子时,在功利主义看来若先救妻子则有失公正,待救者是其妻子的事实并不能为施救者的选择提供辩护,反倒是被救者所能产生的总体效用大小才是救助的标准。威廉斯强烈谴责功利主义这种貌似公正实则冷漠的原则使得生活失去了本真而丰富的意义,我们若要保持对生活足够的忠诚与信念,则应放弃这一立场。 二 个人分离性:功利主义的盲点

每一个体都有道德权利采取非最大化方式行动以致力于完成对其个人生存计划的承诺,这对保持行动者完整的能动性及自身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功利主义把价值赋予事态,行动不具备内在价值而使个人失去特定能动性,究竟谁产生事态无关紧要,行动的因果力量可在行动者之间再随意分配,因而功利主义严重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道德事实,即不同的人类个体是分离的存在。功利主义对“我”与他人的能动性不加区分,不论是在总体效用或是平均效用最大化的形式中,个人在成为功利主义的受益者之际也丧失了宝贵的个人分离性,这即是威廉斯所批判的功利主义的盲点所在。

究其根源,首先,功利主义把效用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专注于集体力量的整体性价值而忽视如何在特定行动者集合之间的利益分配。个人分离性不仅对受益者重要,对行动者更为根本。首先考虑个人分离性问题是保证没有特殊的个人在最大化要求中被剥夺公平的分享,但功利主义能做的仅仅是在事态描述上公平地分配,试图在每一个体中分配平均的最大化幸福,这使我们的道德要求与道德事实和道德直观相反而不是更近。

其次,个人分离性不仅是保证每一个体得其所需,更是考虑个体想要做什么,这一充分尊重其计划与承诺的方式超越了功利主义秉持的不偏不倚的道德承诺。威廉斯批评功利主义强迫我们从外在的视角去观察我们的生活世界而忽略了我们生活自身所具有的内在意义,也无法彰显个体的自身价值。

第三,每一特定个体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关注即无可替代的生活计划。这一根本的生活计划是组成个人品质或同一性并赋予生命意义的个人关系,它作为一种动机力量赋予其继续生活的理由。但功利主义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形下都应使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应不偏不倚地对待与我们有特殊关系的人,这使我们疏离了给予我们生命意义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在对待家人与朋友及与我们生命存在密切相关的人时,这一错误尤为突出。当个人根本计划与功利主义的不偏不倚原则发生冲突时,功利主义要求个人放弃根本计划,行动者的决定在无限范围内要受他人计划的限制并为其承担责任。这一立场受到威廉斯的强烈批判,他认为功利主义没有认识到道德实践中个体品质与私人关系的重要性,“一个人具有某些自我认同的根本计划和绝对欲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具有了一个人的品格。”[3][P21]道德哲学的旨趣应是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改进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伦理反思的焦点应集中于品性培养与道德养成,而功利主义在此却尚属阙如。 三 道德完整性:功利主义的破坏

完整性是一个复杂多样且重要的概念,它与个体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个人与自我的同一性,还包括对道德行动的实质性勘定与规范性约束,其主要意涵是:自我的统一体、同一性的保持以及某种道德美德与目的等。威廉斯认为理解完整性范畴的前提是厘清承诺概念。承诺是指包括诸如意图、诺言、信念、信任关系及期望等多样化且可能彼此冲突的形式,被我们所关注的承诺是那些对保持个人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事物。据此威廉斯认为完整性是由被人们所深刻认同的承诺所组成的生活中最为根本性的东西,即“同一性赋予的承诺”。它是个体生存的基础条件与意义源泉,一旦人们失去了完整性也就失去了对自己生活中同一性或个体性的掌握。完整性不与动机相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美德,但它的同一性主张却能激发人从令人渴望的动机出发,以令人向往的方式行动,在此意义上完整性的行动是以合理化形式反映出个体存在意义的行动方式,因此“把完整性显示出来的人是从他深深地具有的倾向和动机来行动的人”。[3][P72]

威廉斯认为功利主义致力于描述道德慎思的形式而未能充分尊重行动者的道德完整性。虽然功利主义阐明了何为道德上正确的行为、行动者应如何思考道德决定和采取行动以增加总体福利,但这一貌似不偏不倚的立场没有为行动者给予自己个人承诺、计划及爱好的特殊权重留有任何空间,没有认识到行动的个人维度,道德反思仅仅是边缘化约束。正如威廉斯批评的,这样的行动者是不能生活的,因为一个真正的功利主义者应该是:

“在一个实际的意义上从他的行动以及对自己信念的行动源泉中”异化出来的,“使他成为每个人的包括他自己的计划这一输入端与作为输出端的最佳决策之间的一个通道,但是这忽视了他的行动和决定是源自他最深深地认同的计划和态度。因此,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是对他的完整性的攻击。”[1][P117]威廉斯的论证基于他从同一性导向完整性的思路,完整性要求人们出于自己的信念而行动,即由于他们所深深认同的道德承诺,但这却被功利主义所破坏。威廉斯的论证表明出于完整性的行动与依据功利主义的行动是不相容的,对完整性破坏表明了功利主义的不合理。

威廉斯用两个着名且极具争议的例证对此展开了说明,一个是前文所提到的吉姆的例子,另一个是乔治的例子。乔治是刚毕业的化学博士,由于身体原因难以找到工作但又必须养家糊口,一位年长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在实验室从事生化武器研究且薪水丰厚的工作,而这违背了乔治的和平主义信念。但他拒绝就会有另一个对生化武器有极大热情的人从事这一工作,乔治是否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功利主义对此的回答是,乔治应当接受这份工作,因为它既可养家糊口又由于减慢了生化武器的发展速度而增大了社会总体利益。按照功利主义的计算,在这一事件中起平衡作用的是乔治的情感,而这要求他做出牺牲:为了减少生化武器发展带来的灾难而工作,把他自己的立场放在一边来忍受必须面对的痛苦与疏离感。威廉斯认为功利主义实际要求乔治对个人完整性予以牺牲,这是放弃或忽视一种长期认同的信念及对自己的承诺。他想表明的是功利主义不偏不倚的道德承诺不合理地逾越了个人的计划与承诺,将其仅视为其他人利益来源的一部分,因此对行动者的个人完整性造成了侵犯与破坏。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