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的深层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的深层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9:31:4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的深层分析
时间:2023-08-07 19:31:46     小编:

我国国有商业目前的资产配置较为单一。从存量资产配置上来看,债券资产持有比例较低,信贷资产的持有比重较大;在信贷资产的持有结构上,又存在倚重中长期贷款的趋势,短期贷款占比下降较快;从增量资产配置上来看,风险资产的比重较大,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又相对较小,而且在总体风险承受上存在国有信用担保下的风险倾向。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存在整体的失调与扭曲。这种失调与扭曲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分业经营的内生制度约束

(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体制共存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有银行的地位无非是国家的出纳,没有任何事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的首要目的就是服从与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要,将国内相对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国家重点建设中去。而这些重点建设的存在形式大多是国有企业。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80年代至1993年之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国家财政的计划下,执行国家信贷计划和规模控制,将资金分配给进行重点建设的国有企业。至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安全并不是国有专业银行考察的重点。

反过来,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来看,由于产权不清晰,所有者主体缺位,国有银行经营者代府管理职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对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类。因此在预算软约束与寻租动机的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极易发生“败德”行为。因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93年之前国有商业银行会滋生那么多的不良资产。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愿寻找其他可开发资产的原因。由此可见,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的体制共存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模糊背景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框架。这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单一深层次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问题,不仅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制度问题。它既有来之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资产管理思路陈旧的束缚,也有现有分业经营模式的制约和深层体制问题的困扰。因此,它的解决需要从这两大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需要资产投资边界的突破,在化、票据化方面有所拓展,实现资产经营范围的多样化与分散化;另一方面,需要制度边界的突破,在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以及政策性业务的彻底分离方面有所举措,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内在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一方面,需要资产管理思路的改进,在资产营运、业务创新方面有所提高,在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维空间中实现资产配置的最优权衡;另一方面,需要外部监督的改进,在最低资本要求、透明度、外部信用评级等方面有所提高,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外部环境的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累积的大量不良资产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存量资产优化配置一大难题。在现有背景下,要真正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优化配置,首先必须做好不良资产的存量重组和增量防范工作,这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优化配置的基本前提。

参考资料:

[1]万解秋,论商业银行的经营与资产结构的多元化,《金融研究》,1996年第6期;

[2]于良春、鞠源,垄断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研究》,1999年8月;

[3]秦振球、俞自由,公司投资比例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3年第二期

[4]胡海鸥、俞伟荣,从商业银行在央行利息收入下降看经营效率的提高,《上海投资》,2002年10月;

[5]易纲、郭凯,中国银行业改革思路,《季刊》,2003年第一期;

[6]王晓芳,《中国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5月;

[7]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12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