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印象中的江湖修补行当

印象中的江湖修补行当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27 01:17:35
印象中的江湖修补行当
时间:2022-09-27 01:17:35     小编:

国人向来崇尚勤俭持家的美德,遵循“修修补补再用三年”的生活原则,不会轻易丢弃有些损坏但还有利用价值的家具,这就催生了一些修补行当。旧时,常会看到一些或挑着担、或背着兜的江湖匠人,走村穿巷地吆喝着带有方言音调的叫修声,如江西人喊补碗哟、丹阳人喊修席哟……就能吸引一地的百姓纷纷送出修补家具,让匠人修旧如新。儿时,常出于好奇,总会驻足在匠人身边,饶有兴趣地端详他们从破损到完好的修补过程,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补锅

旧时都用铁锅烹饪,用久了就会漏水,开始只是芝麻小眼,由于一时不见补锅人,只能就将。谁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严重时,水米下锅没等烧开,就将粥烧成了饭,还有烟烤火燎的焦味,常使家庭主妇尴尬难堪。好在那时的土灶一般备有两个铁锅,锅坏了就只能暂时“停工”,等待补锅人的到来。

补锅担一头是风箱,一头是煤炉,匠人放下担子,加煤生火,左邻右舍的坏锅就会悉数拿出。匠人将生铁片敲碎,放入耐火罐中,再插入煤膛中央,此时紧拉风箱,只见铁片瞬间变成铁水。匠人将坏锅支撑在“三角撑”上,先用特制小勺舀出一些铁水放在耐火沙袋上,找准漏眼,从反面抵住破洞,当渗出铁水后,立刻在正面用沙袋磨平,待等冷却就算完成。当东家把锅放上灶头,加水确认不漏后,就出来付钱。最后,匠人还会关照,今后铲锅千万要当心呀!

钉碗

过去家庭餐桌上的饭碗、菜碗基本都是瓷器,易碎、易损。由于有些碗盆比较名贵,或是质地精良,或是造型别致,或是年代久远,甚至是家族祖传,丢弃可惜,只要不是“粉身碎骨”就有重新修复的可能。

补碗一般是江西人的擅长,因为他们早有修复景德镇贵重瓷器的经验,所以四出招揽修碗生意。每到一地,一些人家就会拿出近来积压的破损瓷器,经匠人鉴定,有的只需涂些特制胶泥即可,有些很有价值又破损不严重的瓷器才有必要“大动干戈”。

补碗一般有四道工序。先将分离的几部分擦净损面,然后用胶水粘贴;二是确定几个添加铆钉的位置,再用手钻打眼;三是用金属丝作钉弯脚、固定;四在外层再涂胶泥粘合。虽然有些破相,但保全了一件好瓷品的继续使用。

箍盖

旧时铁锅上往往要在锅盖上绕几层竹箍,一是保护木质锅盖不易经常受热而损坏,二是增加铁锅内部的受热空间,因为民间常在烧饭时炖制食品。由于竹箍经常水浸热烤,容易损坏,就需要及时更换,箍盖行当应运而生。

箍盖人常常挑着插满各色竹箍材料的担子,晃悠悠地送货下乡,见有需要箍盖的人家就停下担子,承接业务。

箍盖手艺颇具功力,需要算得精、箍得紧。先用皮尺将锅盖绕周一量,就在担子中取出一根表面细润宽度适宜的篾青,用锯子按长截断,两端用钻打眼,再用藤丝打结,然后能丝毫不差地套在箍盖的周围,里面再围上几层厚实、粗糙一些的篾黄,最后用竹刨将几层重叠起来的竹箍刨平打磨,只要箍盖人眯起眼睛一望,认为平整了,一定能严丝密缝地盖在铁箍上。

铸铜

旧时,民间炊具中有较多铜制品,如铜铲刀、铜勺子、甚至铜烫婆、铜脚炉等。其中铜铲刀由于经常与铁锅接触摩擦,所以外切面最容易损耗,原来硕大的铲刀用到后来往往只剩下一个铲铊了,就需要重新浇铸,不过需要添加一些铜料,如过时的铜线,废弃的铜锁等,有时还难以如愿,只能采用“合二为一”的权宜之计。

铸铜担与补锅担差不多,只是一个担子中放满各色铸品模具。需要铸铜的人家,先把铜料拿来,师傅一称,认为够量了,就可倒入煤炉的罐子中,紧拉风箱,铜水即刻熔化。因为铜料贵重,东家会一眼不眨地监视匠人操作,生怕他偷藏减料,移花接木。在众目睽睽之下,匠人将铜水全部倒入选定的模具中,等待冷却凝固,打开模具,金光闪闪的铲刀或勺子就铸制成功。再用砂皮打磨,最后用锉刀锉出装柄的钉眼,就算大功告成。

磨刀

民间家中常用的多种刀具,包括菜刀、剪刀等,用久了就会生锈、钝口,需要打磨后去锈砺锋,才能锋利如初,这就诞生了跑江湖的磨刀人。《红灯记》中磨刀人的形象犹在眼前――一般年岁较长,穿着较土,肩扛一只一头绑着磨刀石的长凳,吆喝着“削刀磨剪刀……”待等有人拿出钝刀破剪,就放下作凳操作起来。东家会拿出一盆清水,以示支持。

磨刀人先在作凳上的土制钳床上,用“削铁如泥”的刨刀将刀具去绣、开锋,然后在磨刀石上来回打磨,直磨得锋口闪亮光芒,然后拿起铁丝,如同切断萝卜青菜那样轻而易举,直看得东家赞叹不已,立即付钱致谢。

磨剪子稍复杂,除了将两枚半把剪刀分别磨得锋利外,还要敲打开闭自如的铆钉,追求松紧恰到好处,不管剪布或剪纸,都能“迎刃而解”。

整垫

普通人家的床垫一般都是木垫或竹垫,如有损坏,都有能力自已修补。但有些用棕榈上棕毛编织的床垫,用久了就会塌陷、松软,睡得浑身不舒服,需要整形绑紧床垫,这是技术活,需要专人操作,这就诞生了整垫匠人。

整垫人往往肩背一个装有各色棕绳和杉木的背包。如有整垫人家招呼,就选一户宽敞的客厅,借用四只小方凳,将需要收紧棕绳的床垫反按在凳上,经过观察,将比较松弛的长、宽各一面的木榫拉出,然后添加、修补一些断绳、烂绳,最显功力的是重新加榫、收集棕绳,技术高低就在这个环节体现。经过修整后,床垫立马变得像门板一样坚实。考究的人家,还在底部加托一层棕绳,即使两人走上床垫跳跃,好像蹦床一样,床垫巍然不动,如果再睡上十年二十年一定不成问题。

修席

旧时人家为了在大热天睡得舒服,大多备用竹席,俗称篾席。南方竹席大多利用自家竹园的青竹制作而成,工艺较细致,先将竹子外层的篾青劈下,磨平且整形,再将统一宽度的篾条编成各种图案的竹席。凉席铺在床上,既挺括,又凉爽,是酷暑的降温佳品。一条竹席可有数十年的寿命,睡到后来,席色棕黄,晶亮打滑,爱不释手。但也有损坏的时候,如接口脱开,朽竹蛀坏等。损坏的篾席不但容易扎伤,而且还会逐步扩大,所以应该及时修理。 修席匠人肩背一个装有各色篾条的挎包,见有人招呼,就在阴凉处铺开坏席,先观察,再动手,先修中间,再修四边。关键是选用厚薄、大小、颜色尽量与旧席相同规格的竹料,然后小心翼翼地插入,看准花纹,丝丝入扣地镶嵌在坏席中,水平高的匠人可以以假乱真,根本看不出有“补丁”的地方。

紧桶

旧时家庭中的桶器很多,有脚桶、浴桶、马桶等,这些桶都要与水接触,时间长了,就容易漏水,这是最伤脑筋的事,特别是马桶一漏,家中臭气熏天,紧急时只能用油灰涂抹,应付时日,但不是长久之计,一定要请人及时修理,才能彻底解除后顾之忧,这就催生了紧桶行当。

木桶漏水的原因有的是铁箍老化而使拼木松弛,有的是其中一块拼木腐朽而产生漏水,只有找出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匠人担中一般准备两种材料,一是各色铁箍,二是各色拼木。因制桶原是圆作特技,所以紧桶行当工艺较复杂。加箍环节比较容易,要是调换拼木的话,就得先要散架,然后换上一块弯势相似,大小相仿的木料。不凑巧时,还需临时磨削适宜后,才能镶嵌成功。修好后需加水测试是否已经堵漏,考究时还需抹油、上漆,追求与原色相似的效果。

修伞

过去,家中一般没有条件备置雨伞,即使拥有一把雨伞也是供重要的出行者使用,所以常常小心翼翼地爱惜有加。旧时雨伞基本都是油布伞或油纸伞,就是伞面用白布或白纸做成,然后抹上带色的桐油,就能阻挡雨水泼浇。伞柄和伞架都用竹枝做成,还有伸张自如的“机关”,通过铅丝、麻线连接而成。小小一把雨伞的零件却较多,只要有一个损坏,雨伞就不能轻松开关。

修伞人心灵手巧,见“机”行事。布穿或纸坏,只要对应贴上补丁,然后抹油待干即可。要是“骨子”损坏就得具体对待,有的在原件上修理,有的需要调换“零件”,还要检查雨伞上每个借口都能开闭自如,就算完全修好。

后来出现了结构更加精致的现代“洋伞”,匠人也能与时俱进地接受修理了。只是修理包中增加了一些旧伞上拆下的金属伞架,以便修伞时更换。

换底

过去,家庭中的铅铝制品用具很多,如水壶、烧锅等,由于常在煤炉上烧烤,一般壶底、锅底先坏,但上端还完好,丢之可惜,如有办法修理就物尽其用了,这就产生了换底的修理行当。

从事换底的江湖人称作“白铁匠”,因为原料铅皮、铝皮都显银白色而得名。匠人挑着各种规格的“白铝(铅)皮”担子在村落中巡回,见有换底人家就停下担子,摆开阵势。不管水壶还是烧锅,只要上端完好无损,就接受换底业务。

换底的工具很简单,只需一把钳工剪刀,一根木质敲棒,在一只装有棱角分明的铁板作凳上,就能即刻完成。第一步剪去坏底,第二步挑选尺寸相仿的新料(铅皮便宜些,铝皮贵重些,各取所需),第三步将修件和新料的边缘分别敲出接口,第四步镶嵌后在铁板上敲实就完成了。经换底的容器再用四五年不成问题。

补鞋

旧时家中基本没有像样的雨鞋,天热只得赤脚,天冷只得穿自制的钉鞋,不但阻水(因为鞋面抹油),而且还能防滑(因为鞋底扎钉),要是拥有一双胶鞋,简直是梦中奢望。一旦买了胶鞋,只当宝贝使用,年复一年地使用、洗净、晒干、收藏,但总有老化、漏水的一天,只能请鞋匠到及时修理。

江湖修鞋人的工具和备料很简单,一个背包中装有锉刀、胶水、针线及一些旧胶鞋的胶皮。修理胶鞋时,先看清坏洞,然后用胶锉把表面锉糙,再选用一方大小基本适合的旧胶皮,剪成没有棱角的椭圆形,也锉毛表面,涂上胶水,最后用力按在创面上,就完成了修鞋。

如有跑鞋的鞋面破损,还需上线穿缝。那时基本没有普及皮鞋,所以鞋匠还缺少修理办法,即使东家有修,也会被匠人谢绝。

修秤

过去,为了买卖、过家方便,都备有小秤,以前都是一斤折十六两制,所以有“半斤八两”的俗语,表示叫法不同实际相同的意思。家用小秤有钩秤和盘秤两种,时间久了就会损坏,或是秤星模糊、或是秤砣磨损、或是秤杆折断、或是称量不准,需要及时修理。修秤需要技术权威完成,才能使人放心。如果自已动手修理的话,就会被人怀疑在弄虚作假。

跑江湖的修秤人肩扛一根大秤杆,上端套一个修理包,见有修秤人,就到东家的八仙桌上操作。接秤杆较复杂,因原料是贵重的红木,断杆舍不得丢弃,先用胶水粘,后用铜皮包,再用细钻打眼,然后用金属丝插入,各种斤两花就立即显现。最后用修秤人的定量砝码校秤,如有出入,调整秤砣重量,或焊锡加重,或削铁减量,准确无误后,修秤人粘贴信用凭证,以示可以放心使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