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坚定不移调整种植结构 持之以恒发展特色产业

坚定不移调整种植结构 持之以恒发展特色产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8 00:00:30
坚定不移调整种植结构 持之以恒发展特色产业
时间:2023-07-08 00:00:30     小编:

依托资源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目前在大多数山区的领导干部和普通百姓中,已基本形成共识。

一、为挖掘山区资源优势,提高山区农业效益,近年来竹山县在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

①茶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全县茶园总面积已扩大到近20万亩,基地遍布全县15个乡镇、120个村,大小茶叶加工企业近百家,涉茶农户约3万户(12万人),年茶叶产量超过6000吨,产品涵盖绿茶、红茶、黑茶等多个茶类,产值6.8亿元,综合实力在湖北省排名第七位,先后被授予“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大县”。由国营圣水茶场改制组建的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在全县建设茶叶基地10万亩,加工车间8个,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其主打产品“圣水毛尖”曾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获“中茶杯”一等奖,“鄂茶杯”金奖。“圣水”已成为湖北茶叶知名品牌,产品远销周边及武汉、北京、西安等多个大中城市,是竹山茶叶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由台商和闽商联合投资成立的湖北星梦茶叶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落户竹山县得胜镇茶场村,生产的“十星红”系列红茶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优异的品质,在市场上一炮打响,今年还与俄罗斯克拉西卡有限公司签订了40吨红茶的购销合同,实现了竹山茶叶首次对外出口。

②中药材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总产6700吨,产值2.3亿元,是十堰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在金九堂、神农本草、神农妙莲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带动下,以柳林、官渡、双台等高海拔地区为重点,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党参、川乌、芍药、独活等优势地道中药材,引进种植金线兰(莲)等珍稀名贵药材,每年新发展中药材面积在1万亩左右,成为山区替代烤烟的最佳产业,促进了高山农民增收致富。

③油料产业品种全部更新,品质不断提升。全县油菜面积达到18万亩,花生面积达到16万亩,油料作物总面积36.7万亩。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建设繁育基地,实施良种补贴,建设示范样板,全县油菜、花生等主要油料作物全部实现更新换代,单产明显提高、品质明显提升,全县油料总产达到4.4万吨,产值2.5亿元,巴山食品、强生园等油脂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稳步发展。

④以猕猴桃、葡萄为主的小水果产业,目前在部分地区发展势头良好。

⑤盾叶薯蓣(黄姜)产业随着价格企稳回升,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呈现恢复发展态势。

⑥山野菜、核桃、板栗、肚倍、烟叶等产业,仍然是竹山农业发展的重点。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竹山县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已经达到80万亩以上,产值占到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

2. 调整粮油作物内部结构

在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同时,近年来竹山县在粮油作物内部结构调整上也做了许多工作。

①根据山区劳力与市场变化,由偏重水稻转为偏重旱粮,扩大用工少、适销对路的玉米、花生种植面积。

②顺应消费需求,由偏重高产转为偏重优质,优质水稻、优质油菜等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

③开展综合利用,由直接出售初级产品转为加工转化后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油的种植效益。

二、调整的成效虽然显著,但在调整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比较多。

1. 调整的目标还不够明确

很多人不知道调整后到底应该种什么,有的调整缺乏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经常是产业跟着项目走,什么赚钱就撵着种什么,盲目调整、跟风种植,摇摆不定、前建后毁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2. 产业的布局还不够科学

有的产业因贪多求大、贪快求急,选择的区域或地块不太合适,最终沦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只有社会效益,长期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甚至什么效益也没有。

3. 农民的参与程度还不是很高

农民是调整的主体,但有的地方事前群众工作做的不到位,农民对调整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调整主要出于领导意志、依靠行政命令,存在“要我调整”而不是“我要调整”现象,直接影响到调整的成效。

4. 多数基地建设水平偏低

在基地建设上,有的地方过于追求规模与进度,导致建设时单位面积资金严重不足,只有因陋就简、降低建设的标准与质量,导致一些基地面积虽大,但产量、效益不高,对农民增收所起作用有限。

5. 重建轻管问题突出

有的基地建设“功利性”过强,有项目与资金支持、能出“政绩”时领导高度重视,上下全力以赴,场面轰轰烈烈,建成后没了项目和资金支持、不能出“政绩”时就变得少人问津、冷冷清清,由于管护不到位,导致投产慢、收益低,甚至出现荒芜、废弃。

6.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

虽然各地成立有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但真正把农民团结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还比较少,多数农民生产销售各自为政,标准化程度低,产销不能对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7. 农业企业的示范带动能力还比较弱

不少农业企业自身实力有限,注重眼前利益,怕麻烦、怕与农民打交道,不愿在打基础、管长远的基地建设上“下本钱”,有的企业与农户“两张皮”,虽享受了优惠政策,但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却非常有限。

8.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在山区农村留守的农民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整体素质不高、实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销路,极大地限制了调整的信心与步伐。

9. 对产业的服务还不够到位

农技人员懂粮油的多、懂特产的少,跟不上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步伐,加之体制不顺、不愿学习,知识陈旧、年龄老化、技能弱化,开展服务力不从心,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也使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