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让语文教学拓展落在“实”处

让语文教学拓展落在“实”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4 18:12:10
让语文教学拓展落在“实”处
时间:2015-09-14 18:12:10     小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这份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实施开放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注重拓展。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策略,拓展不能漫无目的,不能不循规则,不能不着边际,更不能只是为了作秀。语文教学的拓展,是教师在深度备课,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教学策略上的一种艺术的迁移和联系,拓展要紧紧围绕目标,要为理解文本、发展思维,要为提高语文能力,达到目标服务。语文教学之拓展,拓之有度,要拓之有据,拓之有择,一句话,拓展要落在“实”处――教学“实需”处,学生“实际”水平上,语文“实质”上。

一、语文拓展要落在教学“实需”处

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所需理解的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差距,我们的教学需要突破瓶颈时,教师可选择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障碍点、发展点进行拓展,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1.在学生疑惑处拓展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点,这时需要我们适时适当地利用拓展阅读资料,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文章中有许许多多含义深刻的句子,一些重点字词或一字多音、或含义特殊,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许多障碍,学生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这时候,适当的课外拓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这样落在学生疑惑处的拓展,是学生所需要的。

2.在学生认识不全时拓展阅读

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有着巨大的时空差距。教学时,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能“浅尝”时,教师及时补充相关材料,进行拓展阅读。

像革命题材类的文章很多。比如人教版一、二年级《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人物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经验水平相差甚远。学生阅读这样的课文,缺少阅读经验的积累。教师完全有必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习课文、体会文章蕴义、理解课文语言服务。

二、语文拓展应落在学生“实际”水平上

在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生为本”,坚持“生本教育”“以学定教”,将教学目标的达成放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落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教学内容层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选择。教学策略层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策略的确定和选择。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也要遵循“生本教育”原则,坚持“以学定教”,拓展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生活经历,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这样学生才有能力、有动力、有活力参与拓展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拓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拓展要立足学生“认知”实际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讲的是作者在国外漂流旅行中丢失了背包,在身无分文,极度疲劳、饥饿的状况下,宁可晕倒也不用国旗交换面包的故事。在教学本课时,我给学生补充了有关国旗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小故事,拓展阅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堂上,我们还选择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了解到的相对熟悉的知名人物、事件,如容国团、北极科学考察队、神舟五号等,让学生明白,这样的事都与国旗有关,都体现一个国家的荣誉。

这样的阅读教学,为语文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语文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2.拓展立足学生“生活”实际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要在生活中找教育。”新教材的内容充满了人文色彩,和学生生活十分贴近。

活用了教材中生活化的空间,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空间相契合。把书上的娃娃变成自己,构成了学生自由联系生活,表达生活中的所感、所做、所想的学习情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一笔丰富的资源,应把教材中的一些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挑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拓展、去重构,用“活”的生活去丰富“死”的教材。

三、语文拓展要落在能体现语文“实质”上

无论何时,语文课始终姓“语”,语文拓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其必须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所以,语文拓展应紧扣语文教学目标,坚守“语文”本色。

1.让拓展提升学生“读悟”能力

学生对课文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认识能力丰富课文的意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在感悟时渗透多种内容,扩大阅读含量,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精彩的小插曲,有利于阅读感悟。

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当学生从拓展的文字中感受到这份浓重的母爱后再朗读课文,自然声情并茂了。

2.让拓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学生学习的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作品中往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即文本语言的空白点。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挖掘文本空白点拓展,引发写话情境,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挖掘文本的空白点,水到渠成地创设了写话情境,让孩子投入地写、动情地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文本融为一体了。写的过程,孩子们不再觉得是在练习写作的基本能力,而是在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的时候,他们不再是读自己所写的话语,而是完全当作老人与海鸥在对话。

总之,语文拓展不应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甚至是一种累赘,而应该服务教学“实需”,立足学生“实际”,体现学科“实质”,让学生切实拥有自由翱翔的广阔语文天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