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4 20:21:50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时间:2015-09-14 20:21:50     小编: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和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 “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感,是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节奏感是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通道。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通过体验为基础的大量音乐实践活动,遵循从形象到抽象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积累。本文将从常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节奏问题教学入手,通过现象分析,并以“人音版”第三册中《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谈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培养的认识和实践。

《调皮的小闹钟》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 拍,中庸的快板,回旋曲式,由一个主题和两个插部组成。主题旋律以级进为主,配合木鱼敲击规整的“x x x x”为固定节奏型,模仿钟摆平稳规则的走动声,在第

二、四乐句句尾木鱼分别用“x 0 x x x 0”和“0 x x 0”切分节奏表现小闹钟的“调皮”与“摩登”。

例1

在第二插部中,又加入了“ x - - 0 ”闹铃声和不规则的钟摆走动声,给乐曲增添了新鲜感和生活情境;而主题再现末尾处看似凌乱不规则的节奏以及生活化的拍打声,不仅使乐曲更风趣,同时也留给听者更广阔的幻想。纵观整曲,规则与不规则的钟摆节奏、打铃声这些生活情境的节奏模拟与对比运用,是构成整首乐曲幽默风趣情绪的精髓。根据乐曲节奏特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建立恒拍稳定意识

1.现象描述

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一歌中,当教师安排学生边听歌曲边在休止处用“x x”的节奏加入拍手、跺脚等动作表现自己幸福的心情时,学生的拍击速度总会比歌曲播放的速度快一点(而当学生用“ x. x x”的节奏拍手时,却较准确),学生在歌唱学习中也容易出现速度偏快的问题,影响歌曲学习的正确性。

2.现象分析

看似简单的“x x”节奏,为什么比复杂的“ x. x x”节奏在拍击时更容易出现节奏感问题呢?那是因为学生内心没有建立歌曲行进的稳定速度和律动(即恒拍),同时不了解一个四分音符包含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比例关系,在拍击“x x”时未能熟练地产生对节奏进行细分的内心律动,从而出现所拍的节奏没有稳定的速度和鲜明的节奏感的现象。而“ x. x x”的节奏中包含了一个十六分音符,它的出现反而引起学生对十六分音符的细分关注,从而会拍得较准确。节奏感的基础是恒拍意识,也就是准确稳定地掌握每拍的时值,是否具有稳定的节奏感,也是衡量一个人音乐感的重要标准,但未训练的普通人缺乏对较大时值单位节奏进行等比细分后产生的短时值节奏单位的捕捉和跟随能力。如通常人们能较准确地以每秒一次的频率拍手,但要准确地按每秒四次的频率拍手,便有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必须重视对稳定恒拍的感知。

3.操作实践

在《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中,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实践稳定的“x x x x”钟摆声,设计以下渐进式的教学:

步骤一:熟悉恒拍

聆听乐曲A段主题,感受木鱼模仿闹钟走动的声响。

师:(出示闹钟)这是什么? 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师:有一位作曲家就是根据这些有节奏的声音,写了一首有趣的音乐,让我们来听一听,看我们能否发现其中闹钟的嘀嗒声?

步骤二:体验恒拍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闹钟行走的脚步吧!(引导学生用食指画圈的方式,模拟钟表走动的声响) 。

步骤三:感知并表现恒拍

师:小闹钟的脚步声不仅是轻巧的,而且是很有规律的!你能跟着老师用动作来表现它的规律吗?

引导学生在听音乐的基础上做摆臂踏步动作,感知“x x x x”在音乐进行中稳定的速度感。

师:老师这有一样乐器(双响筒),它也可以表现闹钟的脚步声,谁愿意来试试?(请学生上来敲打,其他学生可以用手演示) 。

二、加强节奏捕捉能力

1.现象描述

在《新疆舞曲》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找到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x. x x x xxxx x x),并跟着音乐拍一拍,学生练习时能较好完成,但合在音乐中拍击时,总会出现进入不及时或拍错、拍乱等现象。

2.现象分析

理解的过程,才可以建立对节奏型的敏锐捕捉。在上例中,这个完整的节奏型其实包含了“x. x x x”与“xxxx x x”两个节奏组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两个节奏组合的出现顺序与位置都清楚并实践感知后,学生才可以理解并准确捕捉,而单纯的聆听不足以让学生准确地找到各节奏点出现的位置,反而降低教学效率和价值。

3.操作实践

步骤一:对比聆听找出切分节奏出现的位置

师:小闹钟的脚步是很有规律的,可是在作曲家笔下小闹钟的脚步却发生了变化,你听,小闹钟的脚步在哪个地方有变化?

教师前后摆臂踏步,让学生发现小闹钟的脚步在每一句的最后面发生变化并出示节奏 。

例 2

步骤二:切分节奏型的感知

教师用木鱼演示一个切分节奏,请学生对比刚才规整的脚步声,说一说小闹钟的脚步发生了怎样的长短变化。

师:跟着老师的木鱼一起用弹舌的方式来模仿切分节奏型,并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性格的小闹钟。

学生跟着教师手中的小闹钟(木鱼)在音乐中捕捉小闹钟的调皮(切分节奏型)。

步骤三 :寻找打铃声 师:聆听第二插部,你能在音乐中找出打铃声吗?请你摇晃你手中的小闹钟告诉老师。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闹钟在呼唤着小主人起床时共响了几次铃? (八次)

步骤四:“ x. x x | x - - - | ”节奏型的捕捉

师:小闹钟叫了这么多次小主人都没起床,它可着急坏了,让我们帮帮它吧!你能和打铃声一起来呼唤小主人起床吗?

教师用三角铁敲节奏“ x. x x | x - - - | ” ,学生跟着模仿。如“起.床 | 啦- - - ”、“快.起 | 床- - -”。

请学生跟着音乐,在打铃声处准确地加上自己的呼唤声。

三、提高节奏表现能力

1.现象描述

在《快乐的农夫》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步骤,请学生熟悉乐曲的伴奏音型:

例 3

0 x | x 0 x x 0 x | 0 x 0 x x

学生虽能跟随乐曲准确地拍击,但拍击的节奏生硬、缺乏韵律,重复多次地跟着音乐拍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降低。

2.现象分析

机械地拍击节奏,虽然准确,但如果不重视对节奏韵律的体验教学,就会使节奏缺乏生动的表现力,学生对拍击节奏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指导节奏拍击过程中提高节奏的表现力。一般的节奏拍击除了要符合歌(乐)曲的情绪外,还应结合此曲的节拍与节奏特点,哪怕是最简单的“x x”节奏模拟,也需要引导学生用怎样的力度、怎样幅度(口形)的拍击(发声)及内心的情绪准备,才可以使学生表现出有韵律感的声音。如上例中,由于节奏点基本出现在弱拍或弱位上,所以可提示学生拍手动作轻盈,用指尖拍手心,拍击力度适中轻巧,内心充溢着轻松愉悦的情感,增强节奏模拟的表现力。

3.操作实践

在《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中,针对“x 0 x x x 0”和“0 x x x 0”的切分节奏,围绕如何让学生表现出小闹钟的“调皮”感,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步骤一:体验切分音型的节奏重音

师:请你们再次聆听小闹钟的脚步声,感受一下它在哪个地方脚步踩得特别卖力?

教师用木鱼模拟闹钟的脚步声,突出切分重音处。

步骤二:表现切分音型的节奏韵律

请学生收拢口形成“o”,用饱满的气息弹舌表现大脚丫的节奏;横向口形成“le”打开,用中弱的力度表现轻巧的八分音符节奏;在表现节奏时,内心要带着悠闲、轻松、风趣的感觉来表现小闹钟的“调皮”。

步骤三: 音乐中实践

师:请你们保持刚才的力度和感觉,与老师的小闹钟一起在音乐中走一走。

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教师从零起点就重视节奏教学的自我观察与反思,通过日常不断的练习实践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内心与体态都充盈着音乐的节律与美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