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主问题教学视阈下学生学力的培养

主问题教学视阈下学生学力的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8 00:12:32
主问题教学视阈下学生学力的培养
时间:2022-11-18 00:12:32     小编:

【关键词】主问题教学;学力培养

学力培养是学习动机、学习思维、学习能力的“合晶体”,是课堂教学的旨归。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主问题”教学的研究,如何结合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学力成为我们的关注点。结合学力内涵的三个维度和教学实践,我发现通过生成问题、深化问题、延展问题,来寻求问题设计与学力培养的“契合点”,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

1.生成主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主问题的生成,必须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每一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结束,我都会要求学生在初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提出下节课学习中最想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提问以及组内解答的形式,解决常规问题,同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本组“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汇总,并作为第二课时设计主问题的依据。如:初学苏教版五下《月光启蒙》一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母亲怎样为“我”启蒙,启蒙了“我”什么?

(2)母亲不识字,怎么会成为“我”的启蒙老师?

(3)课文中说是母亲给了“我”启蒙,为什么又用“月光启蒙”作题目呢?

(4)“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声音怎么会是芳香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它是否切合课题,其次还要看问题是否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启蒙”乃是全篇课文的“题眼”,它点出了课文描述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确定为本文的主问题。问题生成来自学生,教师要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主问题,把文本最核心的主线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深化主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思维发展是学生学力培养的“发动机”。主问题确立以后,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一文,最突出的教学价值不是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秦兵马俑,而是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大量的联想,把每一种神态的兵马俑写得栩栩如生。因此,教师整合出主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不是难点,难的是如何深化主问题,让学生理解兵马俑为什么“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我在教学中围绕这个主问题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合作交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兵马俑的特点。我给了学生这样的提示: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根据学习单上摘抄的关键词句,说出它的个性特点;读――读出这种兵马俑的个性特点,请你的同组伙伴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从文本理解转向个人体验和同伴协作,其过程是学生思维“内化”“活化”的过程,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此基础上,围绕“作者是怎样抓住兵马俑的特点把它写活的?”开展第二次合作学习,它指向语用,聚焦写法。两次合作直击教学重点、难点,便于学生探究。

3.延展主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学力的内涵是应用,在主问题教学中,要通过延展主问题实现学科和生活的结合。

如:苏教版五上《少年王冕》一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作者把雨后的景物写得非常具体,目的在于突出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中,在延展主问题的环节,就可以把“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用意何在?我们能不能仿照这种形式,描写身边的景物呢?”作为学生拓展训练的内容。通过相似情境和任务的联通,适时地延展主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问题教学视阈下学生学力培养的研究,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主问题教学指明了前行的“航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