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健康成长的快乐习作探究

基于健康成长的快乐习作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3:43:06
基于健康成长的快乐习作探究
时间:2023-08-05 03:43:06     小编:

摘 要: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习作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是学生畅写的摇篮。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快乐生活及自身的健康成长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素养;快乐习作;个性化;健康成长

小学生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真实写照,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孩子的健康心理培养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向教书育人的目标又迈进一大步。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孩子的作文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对写作的内在需求和动向。如何将习作教学与学生的快乐生活融合起来,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同时,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

一、体验生活乐趣,变“苦写”为“乐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眼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既形象又生动,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处处可以作为习作的素材。抓好习作训练这个“流”,就必须狠抓生活这个“源”。多姿多彩的生活,新生事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喜怒哀乐等等,都可以是学生生动的写作素材。问题在于他们对这些熟视无睹,或不曾真切感受,或不曾仔细观察,而导致写作时垂头丧气,无话可说。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小手去创造,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田野很美,那我们就带领学生们亲近春天,走进春天,去看看春姑娘所描绘的美丽画卷。让学生在细细的观察中,体会一望无际的田野带来的无限活力及斑斓多姿。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我们就带领孩子们走进这个白色的世界,让他们去看雪、去触雪、去玩雪,去感受雪带来的无限活力和快乐。只有亲身经历了多彩的课外生活,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使他们拿起笔来就“胸有成竹”,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和棱角,进而达到变“苦写”为“乐写”的目的。

二、尊重孩子个性,变“写虚”为“写实”

对待学生的作文,教师免不了会用自身的眼光去看待、评价,希望他们的作品能尽善尽美。可是,我们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只要是孩子用心写的,不管是一句话还是几句话,我们都要给予莫大的肯定,尊重孩子的个性。走进孩子的那一片天空,就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有多么奇妙而充满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子得到言论的自由,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习作课上,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条件的约束,拓宽学生的思路,释放学生的心灵。这种“畅所欲言”的氛围,是习作课上最缺少的。教师应彻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不管是温暖的春天,还是诗意的秋季,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乐意写的,教师都要积极回应。比如:秋游回来,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习作主题,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都可以。这样,学生脸上洋溢的不是愁容,而是笑容,而且他们写出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注重多元评价,变“不行”为“能行”

小学生一般都有怕写不好作文的念头,对习作没有信心,不敢下笔,怕被人笑话。因此,教师更不该把学生的作文一棒子打死,避免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成果,即使有时候写得语句不通,行文如记流水账,也要想办法发掘习作中的可取之处。如果我们能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即使比较幼稚的文章,我们也会发现它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写,培养他们写话的兴趣,并在习作的过程中,运用多元评价,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评价要有艺术性。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态、动向,尝试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些灵动的作品,多一点评价的艺术,少一点评价的单调,即使有写得不妥之处,也要尽量用委婉的话语指出。有个学生在作文中经常一句到底,中间没有一个标点。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的文章写得太感人了!如果你能把标点符号补上的话,那就太完美了!”结果作文发下没多久,他就跑来办公室,给我看加上标点的作文。从他脸上的表情,我已经感受到了他的习作热情。所以,要注重发掘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不管是一词一句的妙用,还是一个新颖的开头,我都会紧抓不放。

其次,评价要因人而异,体现差异性。五个手指伸出来都会有长短,更何况是我们这帮灵动的学生写的作文呢。记得在一次习作训练中,我们班一个平时习作比较差的学生,他竟写出了一个优美的句子,我如同发现了宝贝一样,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把那个句子抄在黑板上,还让他大声地读出来,读完之后,全班同学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他顿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从那以后,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细心观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做了一本厚厚的摘记。这种点点滴滴的成功,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树立了写作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并相信“我能行”。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要从培养习作的兴趣入手,学会宽容,努力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表扬,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让快乐的习作一直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朱晓芳.我的作文教学故事[J].小学语文教师,2014(0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