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高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01:44:44
浅论高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4-05 01:44:44     小编:

"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使完全学分制的全面推广实施成为必然趋势,学分制的改革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生社区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阵地,南京某高校的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完全学分制;社区建设

“社区”的概念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来的,英文“community”,最初主要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心理特征,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一概念被扩大,出现了虚拟社区,如“天涯”、“西祠”和各高校的BBS等。

学生社区是指在特定地域内,为获得知识而集聚到一起,有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共同的利益需求,彼此间保持相互联系的青年学生群体。高校学生社区是指由高校学生组成的,以学生宿舍为主,包括文体活动场所、课外学习场所、生活服务场所等在内的学生第一课堂之外的生活学习区域。

学生社区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社区建设可更好地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发挥学生社区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的推广将成为必然趋势。它不明确规定修学年限,教学计划的弹性和选择空间都很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兴趣和能力安排修学计划,还允许随时调换专业,只要获得所需最低学分数就可以毕业。

学分制改革后,班级功能相对弱化,社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南京某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校园社区建设模式,以适应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该校从校内环境建设做起,逐渐延伸到校外,无论在专业学习上还是社会实践活动上都充分展示了学子的风采。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该校社区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学生社区建设实践

1.打造文化社区

贯彻高校加强通识教育的理念,该校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包括宿舍文化建设、文体活动竞赛等,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形成社区的文化特色。

宿舍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面貌全面反映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因此,该校十分重视宿舍文化建设,连续开展了名为“青春映像”、“爱吾及屋”的宿舍评比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营造出文明的宿舍氛围,培养学生优良的生活习惯,拓展学生宿舍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精神风貌,该校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个性、特点融入到宿舍文化中,使宿舍成为展示学生风采的窗口。学生通过装点宿舍,美化宿舍环境,更进一步加深了宿舍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凝聚力。优美的宿舍环境也能有效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宿舍文化活动频繁开展,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宣传优秀的宿舍文化,充分张扬学生的有益个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除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外,该校还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开展晨读国学经典的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基,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校园社区的文化建设,也应从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入手,在领会先哲思想的同时,明白为人处事的基本礼仪。进而达到宋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

2.打造学习研究型、创新型社区

该校努力探索将社区建设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着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社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该校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更重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创业能力。专业课教师积极走进社区,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性的竞赛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等。专业学习地点不仅限于课堂,而是涵盖整个校园社区。学生社区建立了自习室,方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BBS也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重要平台,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模糊了专业界限,向学分制改革迈进了一大步。

3.打造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紧密结合的社区

教育管理者(主要指辅导员)在学生社区值班和入住,积极以社区为阵地开展思想工作,加强社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引导和行为指导,指导学生的社区文化建设。积极进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4.打造党团组织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社区

党团组织在社区建设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党员宿舍挂牌和评比活动,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团组织的推优过程中,将宿舍考核作为重要指标,把宿舍文化、卫生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建设的情况作为发展党员的参考条件之一。党团组织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5.打造安全社区

宿舍安全保卫也是宿舍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加强安全教育,该校定期与武警消防总队联系,举行消防教育与演练活动,学生现场学习使用灭火器等消防用具。消防演练活动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学会了灭火、救生的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自救和救护能力,深刻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落实,运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学生真正了解宿舍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掌握消防知识,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

6.走进校外社区,感恩回馈社会

社区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而要放眼整个社会,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原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校外社区,长期坚持做“义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回馈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校外社区活动包括:志愿社区环保,构建美好家园;服务敬老院,爱心回馈社会;预防春季流行病,服务广大市民;贫困山区支教,播撒爱心种子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加强了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也成为宣传该校形象的窗口,提高了该校的社会名誉度和影响力。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举措

1.积极发挥党员在社区的作用

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相应的学生党支部。社区党支部有利于加强党员在生活中的联系,也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活动提供了组织便利条件。党员进社区,更有效地发挥党员在生活学习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督促其他社区成员遵守社区日常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学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建立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宿管人员三方联动机制,联合建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方既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激励、约束机制,又要注重互动和联合,只有在分工明确和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才能共同建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学习的指导,由于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分散性,教师的指导可借助社区的平台。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通过社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宿管人员则负责学生的就寝、卫生、电器使用等生活上的管理。重点加强宿管人员与辅导员、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3.以专业学习为重点,使“社区化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建立学习型、研究型和实践创新型社区是校园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充分调动学校资源,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便利条件。任课教师的指导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吸引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使教师愿意走进社区,加深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辅导员老师要以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完全学分制下行政班级的作用逐渐弱化,良好的学风建设的场所落到了社区里。可在社区中建立较完善的自习室,营造学习氛围。社区自习室可以设成开放式的,与教室不同的是,选择同样科目的学生可组成小组在自习室里共同讨论、研究,并推举一位学习小组长,负责联系成员、组织讨论、收发作业,与教师交流等。

4.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对社区活动进行考核和验收

学生的社区活动积极性很高,但有些活动处在自发状态,缺乏有效的引导,也有些活动缺少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和参与学生组织策划的社区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适当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鉴于社区活动繁多,而许多活动效果不显著,可以对社区活动进行考核和验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相应的星级,以五星为最高,四星及以上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核指标包括活动的章程是否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活动是否有意义,成员的认同感如何,取得的反响如何等。通过这种方式对社区活动进行约束和管理,促使更高质量的社区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5.将学习支持、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活动带入社区

取得学生处、物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学校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以电子屏幕的方式在社区内统一公布,并建立社区咨询室,由相关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定期由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从社区招聘学习支持志愿者,和学习困难学生实现结对帮扶,选拔社区心理委员,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在社区。由心理咨询中心对这些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可以定期开展团体或个案心理咨询工作。

6.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

目前高校大部分有组织的社区活动是由分团委和学生会牵头的,虽然在组织纪律上、活动效果上有保障,但只有少数学生干部得到了锻炼,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然能挖掘更多人的潜力,也给更多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学生应以自管会的名义组织一些与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切实为学生服务,扩大其影响力。

7.有效利用虚拟社区,建立新的教育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虚拟社区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按照胡凡刚的定义,教育虚拟社区是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专题研修、交互协作、资源共享,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的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应有效利用这一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专业探讨,答疑解惑,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通过非正式的文字交流,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并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网络交流可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

总之,社区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将进一步探索社区工作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落实科学育人,为其他高校的校园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