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目前我国高校婚恋教育

试论目前我国高校婚恋教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54:00
试论目前我国高校婚恋教育
时间:2013-12-18 16:54:00     小编:

"

论文摘要:面对当代大学生十分强烈的婚恋指导需求,高校婚恋教育要积极应对,通过修正和完善教育理念,丰富强化重点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加强,以摆脱空洞无物之嫌,提高教育效果。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

大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其婚恋关系到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中国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因此,关注青年学生婚恋观念的健康发展,已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目前高校婚恋教育虽已不再是空白,但一直以来难以摆脱空洞无物、泛泛而言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在校大学生对个人情感引导的强烈渴望,所以,高校必须在婚恋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有所突破,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育重点和倾向,完成对学生错误婚恋观的纠偏、防范,以及建立科学健康婚恋观的重任,通过改善和加强,确实给予学生更大的裨益和帮助。

一、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及时修正完善婚恋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80后”或“90后”的年轻大学生,其成长环境较为特殊,他们恰逢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又因为是独生子女从而背负家长更为沉重的“望子成龙”的期盼,学校和家庭联手过滤了他们本应丰富的成长过程,使其单薄到只剩下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读书、学习,上大学、上重点大学。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相对弱化,尤其是情感教育更是接近空白,面对生理早熟引致的青春期情感萌动,家长与学校往往采取简单压制、粗暴干涉手段,缺乏积极疏导与温暖呵护,所以我们的教育对象温饱无虞,富生富长,却过分看重物质利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情感淡漠,不知如何正确表达,拙于与人相处之道。在情感问题的处理与选择方面,更易受到以不良消费文化为直接推手,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为本质的嫌贫爱富、攀龙附凤、权色交易、钱色交易等社会负面婚恋行为影响,对其失去理性判断,轻率地视之为所谓时尚潮流而选择认同、接受,并为其所挟裹,以致校园爱情近年来呈现惊人的物欲化、实用化、功利化的特点,同居、大玩感情游戏,女大学生傍大款、做三陪、当小三,校园里日租广告比比皆是,周末校门口也不断出现接走女大学生的豪华轿车,类似种种生理需求至上,精神内涵褪色;物质利益至上,人格扭曲、道德堕落的行为充分说明高校婚恋教育面对的客观现实形势十分严峻,强化大学生婚恋教育力度,塑造科学健康婚恋价值观已是刻不容缓。

相对于来自实践的强烈需求,高校婚恋教育自身的发展显得过于迂缓滞后,多数高校似乎还未从过去敏感避讳情感话题的状态中走过来,于高校婚恋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或者囿于公开谈情说爱的尴尬心理,徘徊游移间萎缩了婚恋教育的进程和力度,所以目前高校实施婚恋教育的普遍做法不过是将其附设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以示其有而已,开设专门的婚恋辅导课程者寥若晨星,以这种存在状态显然很难满足学生对婚恋教育的期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精神,高校理应及时修正教育理念,提升对婚恋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及研究力度,努力争取使之成为与知识技能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法制教育并行的基本教育板块,有自己独立成套的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毕竟恋爱、结婚是人生的重大命题,人生的完满幸福奠基于此,负责任地讲,我们培养的学生未必人人都能成为精英,但他们都应该通过教育开启幸福之门,方才契合“全人教育”之道,这一点十分重要。

二、合理设置婚恋教育内容,加强指导性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所需

高校婚恋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比较正规,也是比较正式地“谈情论爱”的最后一站,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要尽力填补之前遗留的教育空白,还要考虑为学生毕业之后的人生幸福提前奠定坚实的基础;既须具备建树、培养科学婚恋价值观的思想教育特点,这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又能确实发挥实际作用,解决学生面临的情感之惑,以赢得学生的认可。按照这样的要求,以往的教育内容就显得过于单薄,未能充分挖掘和展开,所以,结合上文提到的教育对象的特点,今后在婚恋教育内容设置方面,应该丰富和加强。

1.婚恋道德教育

婚恋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抵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免疫力和战斗力,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仰,知荣耻,辨美丑,拒绝追随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搅动的爱情婚姻方面的贪慕虚荣、浮华不实之风,坚定对纯净、美好、积极向上的爱情婚姻本质的认同与崇尚,而且使学生充分认知真挚、坦诚、平等、专一等基本婚恋道德要求,从而有效约束青年学生婚恋行为中的违法、出位之举,保障校园爱情的美好体验。

加强婚恋道德教育,需要贯穿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时代发展具体阐释婚恋道德内涵,道德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其有着鲜明的社会历史性,所以婚恋道德教育必须贴近实际社会生活,直面社会婚恋浪潮嬗变,明确破解情感世界中的道德迷局,不搞干巴巴的教条式说教,不做与现实脱节的道德苛求;二是面向学生实际婚恋行为,针对其中涌现出的问题,抓住实质,明确基本道德立场,廓清道德原则与底线,形成确有实效的道德引导。"

2.婚恋情感教育

“80后”、“90后”年轻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成长经历特殊,其群体特征集中体现为自我意识强烈,非我意识淡漠;智商高,情商低;激情、热情有余,恒心、毅力不足,因而在情感问题上常常是钟情易,守情难;吝于付出,只愿享受;颐指气使,一厢情愿,缺少必要的尊重与包容。这些表现不能简单归因于道德范畴,而是健康人格及情感培养的缺失所造成的,所以高校婚恋教育的主体内容其实是在价值观明确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如何去获取爱情幸福及婚姻美满,扎扎实实地补好情感教育这一课。在情感教育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

首先,爱需要付出。男女之间情愫互生之后,需要彼此共同的付出才能呵护这一段情感的持久,因为施爱与被爱是相互对应的,没有施爱就无法体验到被爱,只有爱对方,关心对方才能充分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关心与呵护,享受被爱的美好,永远单方面索取,时间一长,索取一方对被爱感受麻木而不知珍惜,付出一方因情感得不到呼应而失去耐心,爱难免会褪色,如果这是两个人的共性,则爱更难以维系,所以要学会为爱而付出,这种付出并不止于目前学生中普遍认同的物质或性的付出,而更应该是生活上的相互关怀,学业上的互助,乃至未来人生中的患难守望、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其次,爱需要尊重。情感世界的基础在于彼此的相互吸引与恋慕,因此不应存在仰视与俯视,只有平视,永远不要单纯以自我为中心来判定情感世界里的对与错,学会尊重自己的情感选择,也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爱的选择,也尊重不爱的选择。

另外,爱需要包容。时下不少年轻人在婚恋问题上奉行完美主义,期待不断的选择会带给自己一个完美的成品,决不接受半成品,不能容忍婚恋对象的任何瑕疵,所以爱情分分合合,婚姻闪婚闪离,分手理由往往琐碎得可笑,不爱刷碗,饭菜做的不合口味,乃至睡觉打呼噜都能导致分道扬镳,情感的脆弱正是因为缺少了包容之心,世界上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和人的差异就更大,而且人人都会有缺点与不足,在爱的起点上存在的永远都是等待成长的半成品,所以相爱其实是一个正视、容纳差异与不足,并且在差异中相互磨合,在磨合中趋向完美的过程,既然爱,就要学会包容,以包容造就彼此的成长与成熟。

3.婚恋常识及生活能力教育

贴近生活,细致到位的婚恋教育,不但道理要说得透,而且要辅之以基本常识的点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国外的大学学习,他们连约会地点的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可谓细致入微,而且当代大学生生活常识及能力现状也迫切需要这种培养与教育尽快落实,所以,高校婚恋教育可以采取开设专门课程或具体讲座的方式补足这方面的缺位,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婚恋常识及生活能力教育主要包括:礼仪常识,让学生了解基本社交礼仪知识,学会与异性相处之道,做到恰如其分,谦恭有礼,不以粗俗为前卫,不以野蛮为实力,充分彰显青年大学生应有的礼仪风采;审美常识,结合大学生爱美、追求美的天性,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具体指导发型、服饰设计,穿衣搭配,自我包装技巧,使学生真正掌握体现个性美、时尚美的方法;性生理及心理常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性观念,保证其安全涉足性生活领域;理财技巧,针对大学生大手大脚,恋爱、生活消费不知节制的弱点,教会其量入为出,合理掌控开支,不做“月光族”不增加父母负担;烹饪、育儿、家居设计等基本家庭生活常识,由于在校大学生迈入婚姻殿堂的为数不多,这部分教育主要是未雨绸缪的考虑,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以便在面对今后家庭生活时不致因家务低能而手足无措,从而尽快适应家庭生活要求,保障家庭的稳定与幸福。

三、婚恋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婚恋教育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就更需张扬教育的人文属性,所以,高校婚恋教育必须改进以往居高临下、简单灌输的传统痼疾,本着平等、理解、平易的原则来进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敞开心灵的平等交流、探讨,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少做居高临下的硬性灌输;理解学生在现实压力面前因迷惘无助而做出的功利性选择,不简单化、绝对化地上纲上线,要正确引导,践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无伤大雅的情感宣泄和表达方式,不必过于敏感,毕竟他们有着飞扬的青春,作为教育者,青春可以消逝于身体,但不能消逝于心灵,保留一颗年轻的心,就是搭建了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教育才能在这一前提下深入下去;配合爱情婚姻命题实践性、生活性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地讲解方式,以平易近人的面目示人,努力缩短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必囿于所谓学者风度,视详解生活命题为婆妈式琐屑而不愿为之,从而故作高深,令学生敬而远之,这不是婚恋教育的初衷。总之,高校婚恋教育方式必须紧随时代步伐有所突破,不能固步自封。

在具体教育方法上,由于婚恋问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性,每个人碰到的婚恋问题各不相同,需要进行互动交流和具体指导,因此可采用课堂教育结合生活养成教育、集体教育结合个别辅导、主干课程结合辅修课程的方法,努力挖掘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渠道,积极提高教育效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