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创新途径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创新途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8 00:46:40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创新途径
时间:2022-12-18 00:46:40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在目标、关系、方式、运作、趋势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内涵,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途径:建立完善的政府导向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主题激励机制、建立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笔者认为,目前造成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长效的、校企共同主导的合作运行机制,特别是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上缺乏突破和创新,校企合作的建设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完善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良性运行机制非常必要。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内涵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技术分工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势在必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决策落实的有力保证,弄清其内涵主要是为了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对影响校企合作工作的各种因素及关系进行引导、协调、制约,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

第一,目标上,合作各方最终指向一致。在校企合作中,参与合作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都要把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并且把这一目标作为评判和衡量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第二,关系上,实施主体相互作用。在校企合作的关系中,政府是引导者,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是实施主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校企合作功能的顺利发挥。尤其要认清在运作过程中实施主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校企相互渗入、融合。第三,方式上,教育过程全面开放。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最有针对性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更需要坚持教育的开放性,要使教育的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对行业企业开放,让行业企业能全方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把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校企结合共同打造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第四,运作上,制度保障长效运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制度,形成规范、有序的合作环境,这是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有力保证。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加强校企合作各主体的自律性,保证运行的效果,规避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校企合作得以有序、健康发展。第五,趋势上,逐渐走向教育集群化。所谓集群化,指的是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政府统筹指导下,以集群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发展。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各区域、省或地市将根据各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特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方向,以及所带来的对技能型人才数量、类型的需求,从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统筹规划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途径

要改革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提高整体工作绩效,就要建立一种新的多元管理模式。新的运行机制既要体现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又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既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又要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着重于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改革。

(一)建立完善的政府导向机制

从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来看,政府以及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政府的支持与政策的支持可以说是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最大推动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高等职业教育历史中不难看到,早期的校企合作背后的推动力都来源于政府的主导与政策的支持。在我国,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都以政府为主导,因而其起到的作用尤其突出,如果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政策制度等方面予以倾斜与支持,将会成为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并推动校企共同发展的强大支柱。所以要让企业界真正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中,就必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导向机制。完善的政府导向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保证及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一直以来,对占国家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保证及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政府主导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发展方向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各级政府都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投入保障机制。这意味着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既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投入,也要鼓励地方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力量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投资,两者共同支持,弥补高职院校资金不足。

2.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之所以他们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很多国家在职业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完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相应法律体系的建立对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支持和保证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很多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校企合作的文件和政策,这些举措大力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会出现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而带来的校企合作乏力的局面。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好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从立法的层面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政策执行的有力保障。

3.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和引导。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人们还普遍固守“初中—高中—大学”的成才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不仅缺乏认同感,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学习不好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因而,除了政策立法的支持和保障外,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引导,通过舆论和媒体,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使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确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富有活力的主体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的核心就是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三者通过平等的协商,共同建立起目标一致、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三者中,政府是领导者,依据其职能,对校企合作进行宏观管理,校企合作的真正参与者则是学校和企业,因此,构建高职校企合作主体的激励机制,要明确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实施主体地位,协调高职校企合作各方的利益关系,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1.明确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实施主体地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双方合作的共同目标,也是共同责任。从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来看,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等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来说,当前的紧要工作就是要不断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突出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总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而高职院校要尽快转变观念,大胆革新,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发展要求,树立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发展的理念,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又可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使校企合作进入良性循环。对行业企业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要依靠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与保障。此外,在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企业要明确自身与高职院校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在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为高职院校教师挂职、学生实习实训等提供便利,通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生产和教学,使双方能真正在合作中受益。

2.协调高职院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利益分配问题是校企合作创新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是否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校企合作的利益核心是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但是多方共赢的实现过程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此,能否建立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将会对校企合作各方产生重大影响。要构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在明确激励主体及其地位职责的基础上,必须实现校企合作的利益互惠。随着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利益分配方法也趋向于多元化。为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性,我们要秉持几项基本的原则:首先,利益分配要公平合理;其次,让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最后,在分配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在保障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3.真正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虽然行业协会是民间性组织,但是它对本行业的技术发展、企业运作、人才需求等情况最为清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企业的营利性和各自为政使得它不可能独自具备帮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而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其行业性和服务性使其成为帮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专业的组织,也是最佳的沟通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桥梁。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高职院校企合作中的作用,首先,行业协会要主动提高校企合作的参与意识;其次,地方政府要充分赋予相应的权限,使行业协会有权合法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无阻碍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最后,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在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作用。

(三)建立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1.校企无缝对接,搭建开放的教学体系。“无缝对接”指的是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做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师与技师、教室与车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等的全面对接。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确保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确保教学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求。

2.保障合作成效,探索立体的评价考核体系。高职院校要按照校企合作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着力解决考核指标“千人一面”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合作形式提出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构筑立体的考核网络,改变考核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切实有效地激励教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3.根据各自需求,完善科研服务体系。校企合作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的科学研究,推动校企合作的科学实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科研队伍,加强对校企合作重大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服务。

4.加大合作投入,构建多渠道经费保障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涉及招生、教学、就业全过程,涉及基础建设、师资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等硬件和软件建设。因此,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应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经费保障体系,使高职院校企合作工作获得持久的经费支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