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把握形势保平衡 稳定增长调结构

把握形势保平衡 稳定增长调结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06 12:01:19
把握形势保平衡 稳定增长调结构
时间:2015-08-06 12:01:19     小编:

我国一季度经济金融统计数据已陆续公布。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就业、居民收入、能耗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方面,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现实依然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存在保持稳定的潜力和条件,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未来有信心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总体仍处合理区间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分化明显,形势复杂,国内经济处在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面对双重压力,我国经济首季仍取得了“7%”的不俗成绩。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良好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仍具有潜力,且政策工具箱储备丰富,将为我国实现全年7%的预期增长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经济总体仍处合理区间。从国际范围来讲,我国GDP同比增长7%仍是较高速度,而且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7%的增量较大。所以从增长指标来讲,我国经济没有滑出合理区间,而且,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有就业增长的良好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此前根据测算,如果就业弹性在最近几年不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增长保持6%-7%的速度,能够实现劳动力市场上总量平衡。

在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增长质量得到提升。我国经济依靠投资、出口的旧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消费“短板”的补足有利于“三驾马车”更趋平衡,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在一季度表现依然不俗,即便剔除了春节因素对服务业带来的刺激作用,我国服务业增长仍快于工业,在GDP中占比提高的趋势依然明显。服务业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蓝海。

投资合理增长基础向好

伴随前期基建项目启动带动信贷需求回升,商业银行普遍加大放贷力度,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万亿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一季度信贷结构明显改善,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信贷投放对稳增长、促转型和保民生的支持作用在增强。

基建投资拉动信贷增长。由于经济企稳回升,且政府加大对公共设施,诸如农田水利、公路铁路、城市管网的投资力度,相关领域融资需求增加,导致今年以来信贷增长明显加快。形成一季度贷款同比多增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在息差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银行有提早投放信贷的倾向;二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降息政策对信贷供需的刺激作用持续释放;三是前期基建项目逐步启动,形成较多信贷需求;四是部分表外融资回表,导致短期新增需求较多。

融资成本的下降有赖于央行今年以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引导。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等短端利率,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与此同时,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及相关部委督促下,商业银行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了部分收费标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评估、登记、审计等中介机构的收费也有所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

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

就一季度数据正式出炉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灵活施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除了“灵活施策”、“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用好多种政策工具”等要求外,特别强调了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未来增长要靠内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要靠内需,尤其是我国消费性需求增长的潜力巨大。当前诸多政策包括“新四化”、“互联网+”等都将推动内需的极大释放。推动内需增长离不开改革创新,因此,后期要在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松绑上继续下工夫,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等一系列改革要齐发力,形成一股强大合力,推动经济马车稳定前行。

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当前稳增长的重要利器。伴随着基建投资升温,商业银行未来在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还会加码。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基建投资将驰援托底经济。

经济增速趋缓更需“稳”与“调”。未来,政府将通过内部调结构,减少一般性的投资,加强重点领域的投资,引导和加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但也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所言,“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在调结构的重要阶段,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非常必要。同时,大家对未来应有良好的预期,相信中国经济会迈向“双中高”。但绝不能忽视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调控政策既要利长远,也要稳当前,稳当前也是为了利长远。目前来看,提高增长的质量与保持稳增长的底线,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两个重要且相辅相成的问题。下一步,必须以稳促进,实现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给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留出空间。

货币财政政策综合发力。“积极+稳健”的双政策将会继续协同作战,财政政策更积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将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当前,财政政策不断在做加法和减法,包括PPP项目的推广、地方债券置换、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后期加法减法力度或将继续加码。

货币政策方面,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结合使用,为市场合理注入流动性,推动宏观经济走稳的同时促进结构调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成为关系到下半年经济能否趋好的一大看点。事实上,去年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降息、降准,并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定向释放流动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开始起到效果,数据显示,3月份PPI已经较前值有所改善,同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已经连续6周下降,为2009年以来最长下降周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期在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出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总之,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平衡,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必然要求,是各项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决定了下一步“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如何使用,调控的力度如何拿捏等导向性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