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主文化的多元性与承认的政治

民主文化的多元性与承认的政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0 01:03:29
民主文化的多元性与承认的政治
时间:2023-02-10 01:03:29     小编:韩灼

摘 要: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存在两种现代性理论,即文化的现代性与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前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西方文化变化发展的独特产物,后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所有文化变迁的必然归宿。基于文化现代性理论,泰勒主张民主文化的多元性,认为现实世界不存在单一的、稳固的、标准的民主文化,存在的是多元的民主文化,而多元民主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在以彼此之间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

关键词: 文化的现代性;社会想象;民主文化;承认的政治

当代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主张的承认的政治,不仅指向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民主政治共同体内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承认,而且指向国际政治舞台上多元化的民主文化之间的平等承认。泰勒对民主文化的多元性的分析与其对文化的现代性及其多元性的分析相契合。

一、文化的现代性与非文化的现代性

泰勒指出,现代西方社会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关于现代性的解释理论,即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和文化的现代性理论。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是“依据某种文化中立的行动来描绘这些转变的理论。我的意思是,这样的行动并非是依据我们经历的特殊文化来加以解释的行动,而是更确切地被视为属于任何传统文化都能经历的行动”[1]205。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不是把西方现代性看作是异于其它文化的一种现代性,而是将其视为任何传统文化经历了某些变化后都必然汇聚于一处的生活方式。

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主要是从“理性的”与“社会性的”变迁两个视角来解析所有传统文化都必然经历的蜕变历程。从“理性的”角度看,这些变迁主要被视为理性的增长,譬如科学意识的提升、世俗化观念的扩展、工具理性的增强、实证调查和道德评价更为明晰的界分;从“社会性的”角度看,这些变迁主要被视为某些制度与实践方式的发展,譬如流动性的增强、人口的集中、工业化的扩展、市场经济的建立。在这两个视角中,最为普遍的是“理性的”解释,即便是社会性的解释也倾向于借助理性,这是“因为就像流动性和工业化的社会转化被认为引发了智力的和精神的变化,因为它们动摇了人民的信念,进而使人民从(例如,对于宗教或传统道德的)旧习俗和信仰中解脱出来,这些旧习俗和信仰由于不具有任何独立的理性基础而难以维系。在这个方面,对现代性的信仰(例如,对于个人主义或工具理性)被假定具有独立的理性基础”[1]207。

从理性增长或社会变迁的角度对现代性的分析是现代性的积极理论,与之对应的是,将现代性视为人类的毁灭或衰落的现代性的消极理论。“现代性被描绘为边界的消失;被描绘为根基的毁灭;被描绘为狂妄自大,其否认人类的局限性与我们对历史或神的依赖,其置无限的信任于脆弱的人类理性之上;被描绘为浅薄的自我放纵,其对生活中的英雄的维度毫无兴趣;等等。”[1]207-208现代性的积极理论和消极理论,都基于文化中立的立场来解释现代性的变迁,都属于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倾向于根据传统信仰与忠诚的丧失来解析现代性。传统信仰与忠诚的丧失既可以是制度变化的结果,也可以是现代科学理性的效力不断增长的结果,但无论基于何种视角,传统信仰与忠诚的丧失都是因为其缺失理性的正当性理据。传统信仰与忠诚丧失的结果是遗留下一个个毋庸置疑、无须解释的事实,例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存于世俗时间之内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不再受古代的宗教、形而上学和习俗的抑制而自然而然地采取行动;任何人都必须从自然中摄取生存的资本,使理性最大化;经验主义方法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有效方法。

文化的现代性理论主要依据一类新文化的生成来解释发生于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变的特性。泰勒认为,现实中存在一幅多元的人类文化图景。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和一系列独特的实践方式。这些不同的语言与实践方式阐释了不同文化对于人性、社会关系、思想与精神、好与坏、美德与罪恶等的有差异的理解。现代性的生成是多元路径的过程,作为结果的现代性受制于其所经历的具体路径,多元路径的存在导致多元的现代性,而非单一的现代性。现代的北大西洋世界具有一种相异于其它文化的文化,具有相异于其它文化的现代性。西方现代性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多种要素集合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科学理性的增长、人口的集中、工业化的发展、个人主义的兴起等这些看似显而易见的、无须解释的事实的生成过程,更是泰勒所言的“现代认同”的构成要素的形成与变化发展的过程,譬如现代的内在性、日常生活的肯定、表现主义的转向等。这些要素的生成和变化发展并不具有普世性,而只是西方文化的独特产物。

相比于文化的现代性理论,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是最为普遍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首先,直接评论性解释的易解性。从廓清某些错误进而“终于理解”(coming to see)的某些真理的角度对源于基督教文明的西方现代性的变迁进程所作的解释更易于被人理解,然而“以任何文化理由为根据做出如此确定的判断,将预示着我们已经对现代性的独特图景实施了复杂的比较性评价,这一现代性的独特图景与先于它的基督教文明图景形成鲜明对比,评价的结果是形成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结论――这是一项难以轻易完成的任务,如果能够完全实现的话”[1]210。其次,唯物主义解释的盛行。此类解释求助于更加不容置疑的和更为切合实际的解释,把科学、个人主义、消极自由、工具理性以及现代性文化的其它显著特征的发展解释为社会变化的副产品,漠视或否认道德或精神因素的推动作用。再次,非道德动机的吁求。对于社会变化本身的解释往往求助的是完全与道德理想没有任何联系的激励人们行为的非道德动机,社会变迁往往被视为是受对更多的财富、权力、生存手段或控制其它事物的渴望的推动,如此的解释被视为“不容怀疑的”和“科学的”。

在泰勒看来,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对于现代性的解读是扭曲的。一方面,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把某些变化看作是毫无疑义的发明或社会变化的不可避免的产物,然而事实是,这些变化是西方独特文化变迁的结果,譬如宗教实践的衰退;另一方面,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过于狭隘的关注,忽视了某些变化的发生,甚至把现代性具有的某些特征看作是永恒的存在。错误的归类与狭隘的关注掩盖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背景理解之间的巨大差异,其致命结果是寻求一种具有普世性的现代性,把西方的现代性看作所有文化的归宿。“把变化看作是某些信仰的衰落,掩盖了存在于不同时代的背景理解和社会想象中的巨大差异。况且,它包含一种现时代的种族中心主义。由于人类的确始终依据一类背景和在一类想象的环境中坚持他们的明确信仰,因此,对于差异的漠视就等同于不自觉地把我们的归属于他们。这是典型的种族中心主义投射。”[1]255因此,只要人们认为其固有的自我理解是全人类共有的自我理解,只要人们没有表明其自我理解和其它自我理解的区别,那么,人们所有用的将永远是关于现代性的不完整的和扭曲的理解。对于泰勒的主张,菲默克・斯托克说:“他对于西方现代性的探究论证了一种社会想象是如何受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型塑的。依据泰勒的观点,现代社会想象的多元性,因而也是现代性的多元性,即便在西方世界也是如此。这一事实告诫我们,必须抵制这样一种思想,其认为只存在一种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即延续‘特定的’欧洲模式。”[2]恰恰是由于坚持文化的现代性及其多元性,泰勒对现代性的考察关注的是西方现代性,而不是普世的现代性或其它文化的现代性。

二、多元的民主文化

关于文化的现代性的多元性的分析,泰勒的重要依据在于不同社会中人们想象他们的社会性存在的路径和方式的多样性,在于作为现代性新型实践生成的重要条件的社会想象的多元性。社会想象是赋予人的实践以意义并使之成为可能的共同理解。泰勒指出,人的“理解”存在于三个层面,即“存在关于社会、神、宇宙的明确表达的学说(explicit doctrine)层面的理解;以及……习性或情景化理解(the habitus or embodied understanding)。处于二者之间的层面我们可以称之为……象征性层面(the symbolic)。就这个术语而言,我所指的是在典礼仪式、(日常意义上的)标志、艺术作品所中表达的无论什么样的理解。存在于这个层面的理解比单纯的表情动作和恰当的行动所表达的理解更加明确,因为典礼仪式与艺术作品可能象征一个可供模仿的或诱发情感的领域,因而指涉它们模仿或唤起的某种事物。但它并没有以学说式表达的自觉形式得到明确呈现。”[1]218相较于系统阐释的学说,后两个层面的理解都未得到明确的系统表达,但其在人们的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行为规范的作用。例如,对于年长者的敬重,具体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言谈举止之中,譬如交谈所使用的话语和语气、站立的姿态和鞠躬的方式,而勿须明确阐释以何种行动来进行表达。

在理解的三个层面,泰勒所言的社会想象指向象征性层面的理解。泰勒说:“在学说层面下面至少存在另外两个层面:情景化背景理解层面,与虽然是在习性中滋养但是在象征层面得以表达的理解层面。与对社会的学说式理解同在的,是具体体现为习性的理解,以及仍未在学说中得到明确表达的意象(image)层面的理解,对于这一层面的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想象’。”[1]219赋予实践以意义的社会想象是广泛而深刻的,其超越了直接的背景理解。在现实中,社会想象具体体现为人们相互之间共同拥有的规范性期望,这是能够使得人们相互配合和实施构成其社会生活的各类集体实践的共同理解,同时包含着关于人民如何组合在一起以实施集体实践的共同意识。这种理解是事实和规范的统一,内含集体实践通常如何进展和应当如何进展的理解。以普选政府为例,选举者意识到是全体公民的选举,每一个人都单独参与选举,是对相同选择项的选举,单独的选举汇聚在一起构成一个集体决定;选举者也意识到,贿选、恐吓等活动会使选举陷于困境,选举以及选举结果都要符合特定的规范。与之同时,这些实践也彰显和表达着赋予其意义的社会想象。

异于社会理论,社会想象是潜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的,未给予明确理论表达的非系统化的理解。“潜在于实践中的共同理解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我具有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散步的能力和一张该地区的(文字的)地图之间的关系。我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地图为我提供方位指导,就能辨识方向。与此相似,对于绝大多数人类历史和绝大多数人类生活而言,我们通过对于我们的共同集合的把握就能够采取行动,而无须受益于理论化的一般观点。在人类以某种方式提出关于其自身的理论之前,人类就已经熟练地运用社会想象了。” [3]尽管社会想象并未以理论术语的方式得到明确的表达,但它是社会成员普遍共享的想象其社会存在的方式,是赋予社会成员的行动以意义的背景理解,其主要体现于意象、神话、传说等之中。

与社会想象不同,社会理论往往仅存在于少数人中间,甚至成为少数精英的特权。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理论与社会想象的存在领域和作用空间的绝对隔离,事实是,起初仅为少数人持有的社会理论必将不断地渗入并改变大多数人的社会想象,进而引发新的社会实践方式和造就新的社会存在形态。这一渗入和改变的过程可区分为两条路径:一是,社会理论激发新的实践方式的发生,以及新的社会想象在新实践中得以生成和扩散;二是,社会理论对旧社会体制中的某些实践重新加以解释并赋予新的意义,从而不断地改变旧的社会想象,以产生与社会理论主张趋向一致的社会想象。当然,这两条路径之间并非截然分离而各行其道,事实是它们相互交织、难分难解。在其间,社会理论实现了其“图式化”,真正逐步转化成为被大多数人所接纳的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背景理解。

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原则,民主的确立意味着民主理论引领下既有社会想象的转变和新的民主社会想象的产生,意味着承载意义的实践活动以及体现于实践活动的共同理解向民主理论图式化的方向转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不同社会既有的社会想象存在较大差异,民主变迁之路的起点是差异较大的赋予前民主实践以意义的社会想象。如罗伯特・达尔所言:“民主进程没有,也不可能作为一个脱离历史条件和历史条件下的人的无内容的实体而存在。它的可能性和局限性都高度依赖既有的和即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然而,对民主的设想做出的承诺如此大胆,它时时引导我们放眼未来,打破既有的制度和意识的限制。”[4]民主变迁的前提和路径依赖使得其结果并非某种单一的标准的民主文化及模式,而是与具体社会想象和社会实践相契合的、民主理论图式化的民主想象及实践样态。

泰勒指出,18世纪晚期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发生时,美法两国既有社会想象的差异对于各自的民主政治建构的影响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美国,人们的社会想象已经认可并赋予代表制以意义,代表制在革命中被视为人民意志的合法表达,结果是在新社会想象中代议制被视为高于一切;在法国,人民对于代表制是什么可以说是毫无感觉,发动农民起义与城市暴动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往往成为难以容忍压迫的法国农民和城市居民的不二选择,结果是在新的社会想象中,人民起义的重要性得以颂扬。在民主的变迁进程中,美国着重强调社会成员的个体独立性及其选择的消极自由的保障,而法国注重人民一致同意的公共意志的形成和人民参与自治的积极自由的实现。艾伦・布卢姆曾言:“法国革命前的旧制度不会让美国人产生任何好感。它的皇权和教会是非正义的不平等与偏见的真实写照。这正是美国政体要在人世间予以消除的东西。美国人相信,他们的国家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有平等的条件作为起点。美国人不必诛杀国王、驱逐残余贵族,从而引起骚乱,也不必解散甚至禁止教会。法国人却必须做这些事情,加之存在着不接受法治的巴黎暴民,使得法国人无法取得秩序井然的民主政府所需要的理性共识。”[5]115布卢姆所言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两个国家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差异。

每一个民主国家在各自已有社会想象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主社会想象,确立了将自己视为一个民主国家的独特共同理解以及符合这种理解的实践。泰勒说:“人民如何组织起来以进行统治呢?这必须加以明确表达,而且这种表达能够因其应有之义而被接纳和理解。这意味着民主必须被想象;实际上,它被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所想象。”[6]不存在单一的标准民主文化及模式,存在的是多元的民主文化及其模式,应当承认并尊重每个民主国家的民主文化及其模式,其重要原因在于认同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他者的承认所建构。

三、承认的政治

认同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认同者对自身归属在主观认知上的确认和在现实实践上的体认,是认同者对自身、同类、事件、思想等做出的态度取舍和行为选择,是认同者在情感、意志、思想、行动等方面的承认、接纳与皈依。在此过程中,认同者超越独立的个体自我,完成着对“我和谁在一起?”、“我们是谁?”的问题回答与共同体身份的确立,实现了个体自我对某种类型共同体的融入,同时完成着对“我们”与“他们”的界限设定,甚至内含对“他们”、“他者”的敌对和排斥。任何人的认同都由提供身份和承诺的框架或视界所规定,在框架或视界内,一个人具有了确立自身存在与行动的意义的依据和标准,认同的达成实现了认同者对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什么是浅薄的和次要的、什么值得做和什么不值得做等的价值判断的认知和接纳,并据此有了确定性的行动趋向。

泰勒指出,任何形态与任何层面的认同都不是在封闭状态下自然生成的,而是在与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中加以建构的,之所以如此是原因,人是语言的存在物,人之所以成为主体,就在于他拥有丰富的语言,语言帮助人理解自己并构筑认同,而语言在交往中存在与获得。任何自我的存在都是关系中的存在,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自我认同的确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关系中他者的影响。“按照一种普遍的现代观点,拒绝给予承认能够对那些被拒绝的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他人设计一种低劣或卑贱的形象,而当这种形象又被后者内化时,就会造成实实在在的扭曲和压迫。”[7]这使得对于承认的要求具有了新的意蕴。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面对处于不同视界之中的人,承认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泰勒提出承认的政治的主要目的是回应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在一个国家中,人们不仅属于不同的政治共同体,而且是以不同的方式属于它,也就是说,有的人是作为个人而被包括进去的,而有的人则是通过一个群体内的成员身份而进入的。泰勒将此称为‘深层的多样化’,并坚持认为这是多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的‘惟一办法’(Taylor,1991)。在这样一个国家中,我们如何才能建立起共同的身份?泰勒承认,是什么得以使这样一个国家保持团结的问题并没有解决。”[8]恰恰由于多元身份及其文化认同的多元性存在,泰勒主张,民主政治及其认同的建构必然以多元文化相互之间的承认为逻辑起点,应平等地尊重每一种文化,让每一种文化在规范化的公共领域中通过理性的平等对话达成不同文化之间的视界融合。艾丽斯・M.杨指出:“无论如何,在存在着各种复杂问题与冲突的差异社会中,某种程度的承认最好被看成那种致力于公正地解决问题的政治沟通的条件,而不是其目标。民主的沟通模式认为,民主的主动性要求所有那些受到决策影响的人都应当被包容进各种影响他们的讨论中。”[9]承认互动和争论的起点,是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的手段,而不是终点。

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单一政治共同体的政治认同重构要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承认,多元的民主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在也需要相互之间的平等承认。正当的承认是人类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需要,而得不到承认或得到的是扭曲的承认,将某些人或某类人置于一个虚假的、遭到扭曲的和被贬损的牢笼之中,就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如霍耐特所言:“我们将我们的完整性归结于……来自他人的正式肯定和承认。拒绝承认……是有害的,因为它削弱了那些持有自我肯定的理解――用主体间方式获得的理解的人。”[10]每一种民主文化及模式的产生都具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实践意义和得到了共同的背景理解,都具有其产生的历史合法性和存在的现实正当性,都理应得到平等的承认,而非将某种民主文化及模式视为唯一的准则,以傲慢和偏见的姿态否认其它民主文化及模式。

“我们是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必须超越三种流行的但却又过时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传统和现代之分,西方与非西方之分,以及地方和全球之分。”[11]如何既保持自身民主文化的个性,又在多元民主文化的对话中实现文化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抵制或盲目地排斥其它民主文化,是任何民主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正确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若处理不好,结果无疑是使自己的民主文化走向封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落伍者,甚至是被请进历史的博物馆。布卢姆指出:“我们(美国,引者注)实际做的事情就是在实践着一种西方的偏见――我们用它来悄悄表明自己文化的优越――并且毁掉了证明其它文化合理性的证据。对异域文化进行科学研究几乎是西方独有的现象,从源头上说,它显然跟寻求新的、更好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或者至少希望证明我们的文化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而其它文化都没有感到有这样做的需要。如果我们打算向其它文化学习,我们就必须怀疑从事这种科学研究是不是一个好念头。”[5]导言11-12事实证明,强求单一的民主文化及模式,不仅没有产生推动民主发展的实际效果,反而导致被贬损于被强制国家和民族的抵制与反对。

面对民主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现实变迁,任何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民主文化及模式都需要在多元民主文化相互之间平等承认和理性对话的基础上,建构认同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任何民主文化及模式的自信和完整准确的自我表达是必要前提,也就是说,必须讲清楚自己的民主文化及模式生成的背景、历程、内涵、特殊性等问题。诚如阿玛蒂亚・森所言:“在启蒙前的传统时代,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和政治自由的捍卫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存在,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相反,我们必须探究的是这一复杂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即其构成。”[12]每一个民主国家都是在自身社会想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民主社会想象的,在其中,既有社会想象中的民主因子的存在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对此应加以挖掘、凝练、概括与准确地理论表达,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民主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理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rles Taylor, Modernity and the Rise of the Public Sphere,The Tanner Lecture on Human Values[M]. Grethe B. Peterson ed.,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1993.

[2] Femke Stock, Imaginaries Imagined: A Discussion of Charles Taylor’s Modern Social Imaginaries[J]. ArsDisputandi, 2006 (6).

[3] Charles Taylor. Modern Social Imaginarie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26.

[4] 罗伯特・A.达尔.民主及其批判者[M].曹海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444.

[5] 艾伦・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战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6] Charles Taylor. Cultures of Democracy and Citizen Efficacy[M].Public Culture, 2007,19(1):123.

[7] Charles Taylor,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M]//Philosophical Argumen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232.

[8] 威尔・吉姆利卡,威尼・诺曼.公民的回归――公民理论近作综述[C]//毛兴贵,译.许纪霖.共和・社群与公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73.

[9] 艾丽斯・M.杨.包容与民主[M].彭斌,刘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76.

[10] 南茜・弗雷泽,阿克塞尔・霍耐特.再分配,还是承认?一个政治哲学对话[M].周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2.

[11] 杜维明.多种现代性:东亚现代性涵义初步探讨[C]//塞缪尔・亨廷顿,哈里林.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73.

[12] 拉里・戴蒙德.民主的精神[M].张大军,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3:17.

Abstract: Charles Taylor argues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heories of modernity, the cultural and the acultural. The former regards modernity in the modern west as the unique outcome of western culture's development. The latter regards it as the inevitable end of all cultures' developments. In the light of the acultural theory of modernity, Taylor insists on the plurality of democratic cultures, and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plural democratic cultures in the modern world, not some single, stable and standard democratic culture of democracy. As a prerequisite, their coexistence requires their mutual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Keywords: the cultural theory of modernity; social imaginaries; cultures of democracy;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发布时间:2022-11-20
" 中国大陆搞市场化改革已经20多年了。这20多年的改革呈现给人们的是物质充盈的市场,多姿多彩的生活,人员流动的自由。中国老百姓充分地尝到了市场经济的好处。 然而,中国人在品尝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之时也发出了一些不满的声音,老......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2
" [论文摘要]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不可扭转的趋势,其随之而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给大学生的文化追求、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困......
略论政府承认的性质时性
发布时间:2023-02-23
承认问题是国际法上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论述虽丰,却很少有为普遍接受的。政府承认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在各国的外交实践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无论是各国的政府当局还是国际法学者,还远未能在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
论析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0
论文关键词:网络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政府 论文摘要: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
宗教多元的政治意蕴
发布时间:2023-01-27
" 宗教多元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然后才是一个哲学问题和哲学理论。 在人类历史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这样一种倾向,人们将战争视为圣战,赋予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暴力压迫以宗教上的合法性。好象战争行为中的一切暴行被施行这些暴行的......
音乐本质认识的多元化
发布时间:2023-05-17
1音乐本质认识的多元化 千百年来,人们对音乐的认识都处于多变的状态之下,音乐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人们对音乐本体认识的多元性。 音乐是什么?音乐的本质又是什么?这是音乐美学思维的逻辑起点。真正的音乐艺术是物质(乐音运......
民主政治的文化思考——近年我国政治文化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7-24
" 政治文化是当代西方政治科学发展的产物。然而,政治文化传入我国,却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不但汲取了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科学性成份,而且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理论体系。政治文化研究在研究对象、方法、范畴、功能、结......
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但是,就在20世纪临近结束时,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洪波涌起,展示了它巨大的能量。 1974年,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从欧洲南端涌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这三个资本主义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漫延......
文化民族主义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3-02-05
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笔者认为应该把从“五四”至今的80年,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在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才能理清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线索和全面把握它的丰富内涵。 纵观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实际是一部走出中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历......
迈向多元自主的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23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现实和实践,面临着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科技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结构分化和整合等给治理带来的挑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难题......
法治与政治民主背后“理性”的力量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权是一种公共权力。作为一种活动,政治是围绕政权的取得、组织、行使、更替等而展开的行动;作为一种制度,它则是以整合公共资源和建立公共秩序为宗旨的。 从公共权力存在的那天起,政治就开始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一......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3-06-16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分化重组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
谈多元主体的参与式发展与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3-05-05
一、引言:行动研究的背景 数据显示,2014 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 万人,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其中65 周岁及以上占比10.1%。面对来势凶猛的银发浪潮,国务院在2011 年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
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组织多元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城市社区治理进行多元主体管理,其中居委会如何发挥其指导协调作用,社区中其他组织团体如何成功转化为治理主体,需要充分考虑组织主体的合理性、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以及组织间的合作技巧。 【关键词......
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要:当前,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其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深远。因此,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积......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 键 词 公民精神 权利意识 规则意识 责任意识 民主政治 论文摘要 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公民精神的内涵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三......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3-12-19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分化重组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提供......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28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及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其政治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民主政治与政治文化(一)民主政治内涵在党的十六.........
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语文自主性学习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元认知理论作为目前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在学科学习当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于元认知理论视域来探讨语文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的。分析目前自主性......
浅析国际法上的政府承认与新干涉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2
1 国际法上的承认与政府承认 1. 1 国际法上有关承认的缘起 作为国际法概念的承认出现时间较晚。当代国际法领域,影响范围较为广泛的承认理论伊始于《奥本海国际法》,需要明确的是,此处中的承认指的是国家承认。且不论奥本海和劳特......
个体化社会与多元化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15-08-03
【摘要】文章试图从家庭层面、教育与发展层面、性别层面、组织层面以及人际互动层面描述个体化社会的多元形成机制,阐述其对当今社会治理的影响;提出个体化社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旧有社会治理模式与新型社会形态之间冲突的结果,个......
粤乐文化中的“多元”欣赏与“一元”守护
发布时间:2013-12-18
粤乐文化中的“多元”欣赏与“一元”守护 粤乐文化中的“多元”欣赏与“一元”守护 粤乐文化中的“多元”欣赏与“一元”守护 精品源自高 考 试题 摘 要: 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自体,在面对诸多异域文化的同时,不......
社区文化平台与民主治理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社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也是基层民主实践基地。在这一领域中,社区居民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增进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也促进了小区的公共治理。小区的这种实践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表明,社区文化平台是公共活......
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认同
发布时间:2023-03-25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概念,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初步凝练和概括,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
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07
" [内容提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政治改革,使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3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落实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展......
左翼政治与激进民主
发布时间:2022-11-10
" 新世纪的前夜,西方左翼政治进入了低迷徘徊时期。在思想层面上,左翼知识分子在与保守政治的交锋中,虽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批判言路(从女性主义、承认政治、差异政治、文化多元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等等),但相互之间理论取向和关注焦点......
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农村政治控制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1 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久以来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传统关于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关系上存在诸多谬论。在经济学说史中,财产权一直被看作外在原因,经学家们一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财产权引起的后果上。同时在分析政府制度对......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发布时间:2023-05-31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从远古时期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到今天龙的传人,龙文化已经渗透http://WWw.LWlM.cOm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华文化积淀和凝......
浅析多元文化视域下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观念意识等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
论多元文化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再现
发布时间:2023-01-21
摘要:谭恩美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是一部非常畅销的小说,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现象,探讨谭恩美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多元文......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决策效率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权力分散是美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体现美国式民主的分权体制也造成了政府决策效率低下的结果,其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批评与关注。民主政治在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这一消极后果的同时,也包涵了许多积极的因素:首先,在......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发布时间:2023-07-24
" 一 . 引言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经验。......
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多样性
发布时间:2023-03-24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崭新的人类文化和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同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中,既体现着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一致性和时代性,又体现着理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正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一......
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16
" 「内容提要」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样,走的也是一条渐进改革的道路。中国正处于通过政治改革从全能主义向权威主义和最终向民主主义政治体制转变的政治转型期。改革政治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改革政治学应当重点研究中国政治体制......
利益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行催生了利益多元化现象,也给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利益多元化所带来的挑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转型和扩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利益多元化;......
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要:初中政治是端正学生学习和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解决青春期学生成长烦恼以及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学生内在修养和学生的......
协商民主:执政党主导的民主化进程的选择性亲和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关键词]协商民主 执政党 选择性亲和 [论文摘 要]通过从民主化理论的微观视角来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从执政党应对转型时期的重叠危机,探索民主的程序化价值以实现体制内渐进民主化以及发挥组织化治理资源优势增进有效治理......
政治认同:政治秩序的一个隐性变量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如何引导公民的政治行为并使其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维护,是任何国家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培育政治秩序内在所需的政治认同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路径选择。然而政治认同并不是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地作用于......
多方主体参与的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16
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及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缘由 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投资主体可以多元化。除了政府、个人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之外,作为高等教育受益者的企业、雇主等社会主体理应承担一部分的高等教育成本。 1.高等教......
多元化目的
发布时间:2023-03-08
欧共体竞争法将建立统一的共同体市场视为竞争法的首要目的,其与成员国竞争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在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中增加了一个"损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的条件,或者被称为"国际贸易"要件。例如,根据条约第81条第1款,被禁止的协议、......
“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8
" [内容摘要]: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大众交流和社会联系媒介。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人进入网络成为“电子人”后,其心理意识和思维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异,导致在“网络社区”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网络民主”表现......
多元化目的
发布时间:2023-01-04
美国曾在80年代爆发过一场关于反垄断法保护目的大辩论,参加辩论的主角被分为一元派和多元派。一元派认为,反垄断法唯一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多元派则指责一元派是在摇唇鼓舌和误导反垄断法。美国国会当时也曾以同样粗暴的方式参加了辩......
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01
" 提要 实际的民主制度是多数人的统治,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正义原则的体现。但是多数人的统治并不就是真正的民主制度,它并不意味着多数人可以滥用权力,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多数的无限权威容易导致专制,加上多数的交易规则对少......
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始为西方国家民族教育的一种理念,但它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世界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元文化教育由初始的美国民族教育模式,演化到欧洲大陆各国及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民族教育的价值取向,最终成为......
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
发布时间:2016-03-15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敦煌研究院成功的数字展示案例和“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的需求,通过现有大量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资源转化为多元的可视的数字化成果,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空间和地域局限,走出文物本体环境,面向国内外,以新的展示......
多元化目的
发布时间:2023-07-18
竞争可以为企业带来的生产效益主要表现在竞争的激励机制和发展的作用。因为只有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才可能努力地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竞争可以激励企业不断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努力改善经......
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25
" 1986年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迄今已有二十年。较之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仍然滞后,而且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上的障碍,有利益上的牵制,但与理论资源的匮乏也不无关系。因为建设中国特......
艺术设计与多元社会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02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而社会文化是艺术设计的肥沃土壤,然而现在的多元社会文化又在给艺术设计以挑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艺术设计应该如何去应对多元社会文化或者说如何加强自己与多元社会......
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1
" 一、引论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经验。我......
高中政治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4
【内容摘要】元认知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的心理过程,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宽泛。元认知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去取长补短。而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而言,元认知学习更是一项......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官员问责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作为多元主体,有关党政部门、人大及人大代表、大众传媒和公众,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官员问责。具体而言,有关党政部门是官员问责的主导和决策者,人大及人大代表基本处于边缘境地,大众传媒选择性地报道有关事件并引......
后殖民语境中奈保尔小说多元化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3
编者按:文学是人的符号性存在方式。换一种说法,文学就是人学。人这一现象十分复杂,其一种体现方式是多元统一体。因此,文本主题的多元性是文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何善秀、李宗的文章就是这一理念的阶段性成果。大工业化及大工业极大地......
试析高校招生多元化与个性化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8
"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赋予学生多次选择的权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高校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
中学政治课程多元化法制教育方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 要】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提出依法治国。为了解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以及法制教育现状,我们对中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意识的问卷调查,过调查发现了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探究,我们找到作为政治......
关于宪政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宪政作为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植根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思想,维护崇尚民主自由的民主政治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发国家发展民主政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模式......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文化资源和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10-10
【摘 要】民主是一套制度建构,也是一整套独特的政治信仰、态度和情感的体系,因此政治文化在民主过渡进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的民主政治只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这不仅仅是出于民族自尊心所做出的执拗选择,而是客观的必然。文......
法律、主权与民主-戴雪宪法学说的政治之维(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戴雪 议会主权 法治 民主 宪法 论文论文摘要:在戴雪的理论模型中,议会主权和法治构成了英宪的两大原则。然而,站在当代主流法律理论的立场上来看,这两项原则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这一理论模型不......
民本与民主:中西政治理念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2-10-28
"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儒家认为“民惟邦本”,民心的向背和民意的支持与否,是王朝统治能否稳固的基础,但王朝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则在于“主权天授”,这与古雅典民主制创制者们在政治理念上所坚持的“主权在民”是有明显区别的。......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发布时间:2023-02-06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文化意识的复苏和强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社会思潮中一种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特征。从学术界的文化探寻意识的自觉、深入和强化,到决策层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建设的种种蓝图规划及其文化软......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
选举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实践观察
发布时间:2023-06-26
" 我国《宪法》开宗明义,当代中国政制是“人民民主专政”,乃“民主”政体之一种。然而,同以“民主”为旗,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民主实践却有着极大反差。 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国家都在标榜民主政治,没有哪个国家会给自己......
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12
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资源意义和伦理价值,是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考量,在现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
从中国文化的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3-05-20
" 引论 中国人一向注重道德的实践而忽视对政治制度?但到了二十世纪,可能由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人的政治意识增长不少。近几十年来,可能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民主制度的建立极为关切。一向推崇美国文化的台湾中......
对“多元建筑论的文化审视与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7
关键词:建筑 多元文化 整体主义 创造 论文摘要:本文以整体主义美学思想和后文化理论,研究建筑中的多元建筑文化问题,认为在国际性、趋同性中追求地域特性和个别性,是建筑的重要风貌。作为情感符号、凝固的建筑,理应在多元并存的R......
论政治权威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政治权威对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通过政治权威对国家权力的价值指引实现制度创新,加强政治权威以促进民主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
散文写作的多元化叙述
发布时间:2023-06-25
王克楠是一位散文写作者和散文理论探究者,他具有写作诗歌和小说的经验,在写作实践中,自觉地把诗歌的优美和小说的叙述技巧糅合于散文写作实践,还能从古文里吸取精华。他在散文写作的同时,还能自觉地对散文文本的现代性进行研究,......
民族声乐多元进展的重要性及表现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族声乐多元进展的重要性及表现 民族声乐多元进展的重要性及表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声乐多元进展的重要性及表现 来源于www. 一、中国......
美式民主中的政治分肥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要:在美国民主政治中长期存在政治分肥这一现象。分肥制作为一种原则和制度,是在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协调利益关系的一个要求。但由于分肥制的扩张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使文官制度改革成为现实。文官制度从形式上最终取代了分肥制。关键词:分肥制;文官制度;三权分立中国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3-027-02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
多元化调解的探索与实践(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多元化调解,是指相关民商事案件在立案庭立案后转入合议庭审理之前,先由法院聘请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以争取调解或撤诉结案的诉讼外工作环节。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多元化调解,是指相关民商事......
政治性翻译中的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 要:本文以政治性翻译文本为依托,用哲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分析政治性翻译中的主体间性。在分析政治性翻译活动参与者的同时,以张璐的翻译实例为例阐释了政治性翻译中的主体间性,最终得出要得到顺畅准确的翻译结果,要充分考虑翻译......
浅论股权多元化与家族式企业的公司治理
发布时间:2014-01-06
论文关键词:家族式企业 产权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有了长足发展,随着 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产权的视角研究家族式企业的治理......
文学性与政治性的有机关联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关于莫言作品的文学性与政治性的关系,一直都是媒体和大众讨论的热点,2012年的“抄《讲话》事件”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于莫言与政治关系过于亲密的指责。本文深入莫言的作品、演讲及访谈,通过梳理其对于《讲话》精神合理内容的继......
村民自治与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7
" ——福建省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村民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总结我国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十余年来的经验教训,研究解决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
关于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 关键词】镇江民间工艺;政府扶持;产业集聚;市场化;品牌建设 【摘论文要】随着国际文化 经济 竞争的加剧, 现代 工业 文明的日益扩张,镇江民间工艺的存在和 发展 也同时面临着挑战。由于传承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拥有两千多年......
政治生态变化中官员的公民身份认知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25
内容摘要 官员通常集职业身份和公民身份于一身。我们以往对官员身份的认识更多的是看重他的职业身份,强调对官员的道德制约,这与中国传统的“好人当官”的意识相关,也与官民双方对官员身份的认知相关。在加强对官员进行监督的今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
发布时间:2022-11-09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述推 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是发展......
论公民文化与稳定的民主制
发布时间:2023-02-16
摘要: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有效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众多的政治思想家都就一国的文化特质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过论述。本文运用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阐述公民文化与稳定民主制之间的关系,分析一种稳定的民主体制需要的政......
现代性的多元之维
发布时间:2022-10-08
【 内容 提要】艾森斯塔特阐述了多元 现代 性的形成及其动力,从时间与空间、事实描述与 理论 反思的角度阐释了“多元现代性”观念,批判了隐含于现代性、多元现代性之中的破坏性因素。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观念对 中国 的现代......
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日常生活是现代性的重要方面,日常生活的日常性带有压抑性和同质性,因此,如何超越现代日常生活便成为当代思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列费伏尔和赫勒所提供的两种不同思路切入日常生活批判,进而比较了这两种路径的异同,从而审视了日常......
政治的认知方式——政治现象描述与政治精神省察
发布时间:2023-05-23
"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讲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在历时性层面 ,人 ,自他诞生之日起 ,就着手架构和修饰使人类合作地生活的社会政治大厦。并且在社会的进程中 ,不断地修葺和完善......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
简析多元文化下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基本内容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直接关系着公民社会能否形成和健康发展。从当前来看,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文化教育主要应该突出政治认同感、政治参......
浅谈多元文化运动队的沟通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 多元文化 运动队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和体育全球化进程,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的体育从业人员的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从分析文化多元性和多元文化的异质性入手,剖析了多元文化运动队的优劣势......
对人格权商品化的承认与限制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某些人格权被商业化利用的现象逐渐增多,使得原有的人格权理论受到一定冲击,与此同时人们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增强也推动了人格权内容的发展。人格权商品化具有现实性,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格权商品化的正当......
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20
" 摘要:该文认为,民主建设应该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民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主导的社会民主培育的双向互动过程。80年代以来,在政府推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下兴起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村民自治的建设与发展将构筑起未来中国民主的微观社......
扬雄的政治倾向与经学师承
发布时间:2023-06-18
作者:王青 内容提要:论文主旨在于纠正学术界对扬雄政治态度与经学师承的两种误解。首先,通过考察哀帝时期的政治形势,结合扬雄的生平与《太玄》中隐刺之辞,对扬雄的政治态度重新加以审视,认为扬雄所反对的是哀帝时期的新......
关于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7
"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于国际国内大局和时代发展潮流,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世纪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发布时间:2022-10-20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教 育 网 摘 要:“国民性”论题本质......
简析文化趋向多样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文化趋向多样性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加深。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抑浊扬清,趋利避害,大力培育当代民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论文关键词:文化趋向多样性;社会主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