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翻译的顺应性原则

试析翻译的顺应性原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1:18:28
试析翻译的顺应性原则
时间:2023-08-05 11:18:28     小编:

摘 要:在旅游景点的翻译实践中,要做到顺应性,就是要求音译与意译标准客观统一,以尽量激发外国游客的认知图示为出发点,站在宣传旅游景点,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和服务外国游客的立场上,使地名的翻译更加规范,竭力减少翻译不对应及硬译、误译、漏译等问题。

关键词:翻译 顺应性 认知图示 理解

顺应论由耶夫・维索尔伦(Verschueren)首先提出,他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顺应性是使人们得以从一系列范围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以便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的语言特征。”①这种选择既有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次上的选择,如语码、词汇或语法结构等的选择,也有语言各个层次的顺应。该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是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②,三者并不处于同一层次,变异性和商讨性为顺应性提供了前提和内容,顺应性属于更高一个级别的属性③,即语言的使用就是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使用的特殊形式,自然要遵从顺应性的要求。通俗来讲,所谓翻译的顺应性是指,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依据源语所反映的客观实际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用目的语再现这些概念特征,目的语的表述方式要符合所在国人民的语言生活实际和认知习惯,能够在目的语所在国人民中激发与源语所在国人民类似的认知图示,引发相似的联想。简而言之,就是让外国游客看得懂,能够理解。在这里就是要顺应外国游客的认知视野,激活其认知图示。

以庐山旅游地图④的翻译为例,来谈谈翻译的顺应性原则。庐山在中国游客看来可谓是耳熟能详的,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以其雄、奇、险、秀而闻名于天下,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庐山同时也是见证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名山:蒋介石在庐山发起的国共联合抗日的宣言和毛泽东召开的庐山会议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于海外游客而言也有相当的知名度。作为中国著名的5A级旅游风景区,庐山以其丰富的地质、文化、历史旅游资源每年吸纳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但是作为对外宣传和展示的重要窗口――景点的英文翻译和介绍却有些差强人意,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其翻译的顺应性上,很多英文翻译是值得商榷的,作者翻译时标准不一,拿捏不准(也可能是多位作者翻译的结果,缺乏统一的协调合作),因此出现了翻译的顺应性的问题。下面仅就顺应性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音译与意译标准不一

音译与意译的标准应该力求统一,即:中外都有对应概念的应该意译,而如果只有中国独有的概念时,主要用音译。这是翻译顺应性的基本要求,即顺应外国游客的认知视野。

中外都有对应概念的应该意译。如虎背岭译作Hubei Mountain,白莲池译作Bailian Pool,莲花谷译作Lianhuagu,甘泉别墅译作Ganquan Villa。这里的虎背、白莲、莲花、甘泉和谷在英语中都有对应的概念,应分别译作Tiger Back、White Lotus、Lotus、Sweet Spring和Valley,这样翻译以后就达到了非常传神的效果。对于不懂汉语或汉语拼音的外国游客而言,Hubei、Bailian、Lianhuagu、Ganquan是无法激发他们心中的认知图示的,也不能传递任何相关的地名信息,仅仅知道它们都是地名而已。而按照意译把它们分别翻译成Tiger Back Peak(虎背岭,山岭不是mountain,这儿是山峰peak)、White Lotus Pool(白莲池)、Lotus Valley(莲花谷,山谷在英文中有对应概念是valley)、Sweet Spring Villa(甘泉别墅)。看到Tiger Back Peak就知道这个“山岭”实际上是陡峭的山体顶部;看到White Lotus Pool就能想到这个池塘以其白色的莲花而闻名,很是漂亮。看到Lotus Valley就会联想到这个山谷里有河流,在夏日河流里满是摇曳多姿的荷花,景色迷人;看到Sweet Spring Villa就能想到这附近有口味甘甜的泉水。从名称来看就让游客无比向往,这样翻译比较完整地传达了该地名固有的文化内涵。再例如,待晴亭译成了Daiqing Pavilion,把用汉语所表达的此地云绕雾罩,没有晴天的韵味完全破坏掉了。如果翻译成Expecting Sunshine Pavilion则能够完全传递出这种意味。可见,好的翻译能够给读者无限的遐思。这样翻译既传神又贴切,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外国游客的认知心理图示,刺激旅游的欲望。这里意译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像这种用汉语拼音来翻译的这种硬译、死译的地方还有很多。下面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第一列为景点名,第二列为原译,第三列为建议的译法:

这样翻译的结果就是堵住了读者或游客瞎遐想的空间,土洋结合,不伦不类。中国人看了不像汉语拼音,外国人看了又不像英语。实在是尴尬。

再举一例:佛手■(■现在写作岩)译成了Foshou Rock显然不妥,佛手应该意译,而不是音译。要翻译出这个地方的岩石酷似佛伸出的手指状,即人手的形状。意在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岩石给人的观感。因此,佛手应翻译成Buddha’s Hand,岩石本是不动的、死的,翻译成Buddha’s Hand以后,岩石就具有了动感,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外国游客的脑海里。

而对于中国独有的概念,在翻译成外语时,由于在外语中缺乏对应的概念,这时就应以音译为主。如太乙峰Taiyi Peak,太极宾馆Taiji Hotel,玄妙观Xuanmiao Taoist Temple,观音桥Guanyin Bridge,诺那塔Nuona Pagoda。如太乙、太极、观、观音及诺那都是中国特有的观念。具体而言,太乙、太极、观都源于道家;观音来自于中国神话;而诺那来源于佛教。单以“道”而言,西方没有对应概念,其对“道”的解释也极为繁琐,如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4版是这样解释Tao的:“the natural force that unites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according to Taoism”(据道教思想,道指把宇宙所有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自然力量)。而剑桥高阶英汉学习词典第2版对Taoism的解释是:“a religion developed originally in ancient China which emphasizes a simple and natural life”(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强调简单和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这些中国独有的概念,应以音译的方式为主。 音译或意译时还要注意标准统一的问题。如,月照松林的翻译是Moonlight Pine Grove,而日照峰确是汉语拼音的Rizhao Peak,翻译的顺应性荡然无存。笔者认为,此处日照峰还是按照意译把它翻译成Sunlight Peak较好。

2.同一地质形态、地名的翻译各异

中国人对“龙”有一种图腾崇拜,有各种各样与龙相关的概念。在庐山上,就有多处以龙命名的景点。龙的翻译有音译long和意译dragon两种。如以神龙命名的就有神龙潭Magic Dragon Pool和神龙岭Shenlong Peak(这里用peak而没有用ridge是因为这儿确实是山峰,但人们依习惯仍叫它神龙岭,而不是神龙峰,汉语中叫它为岭是出于习惯,而把它翻译成peak是考虑到实际的地形地貌特征)。神龙在英语中有对应的说法magic dragon,因此应以意译为主。尽管龙在中西方的文化中情感意义相差甚远(西方龙的形象是长着翅膀和尾巴,会喷火的一种想象中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还有,通向乌龙潭有一条路叫龙潭路,很明显龙潭路的名字取自乌龙潭。但乌龙潭的翻译是Black Dragon Pool,而龙潭路的翻译确是Longtan Road。应统一作Black Dragon Pool。

含鄱口的翻译也是如此,在此处是Hanpokou(含鄱口宾馆Hanpokou Hotel),在另一地名中又译成了Hanpo Pass(含鄱口)。此处的口实为隘口之意。译成Pass恰如其分。因为pass作名词表示“a path or road between or over mountains”山路,山口;要隘之意(据剑桥高阶双解英汉学习词典第2版)。但此处的“含鄱”却值得推敲一番。据导游讲,由于含鄱口所在的犁头尖、太乙峰和九奇峰一线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按照通俗的解释即口含的意思,译成英语就是hold something in the mouth,“鄱”即为鄱阳湖Poyang Lake。照此推理,含鄱口就译成了Pass of holding Poyang Lake in the mouth。这种译法对其含义把握得很准确,但显得很臃肿。结合含鄱口得名的来历,我们可以用swallow来表达庐山的峰之高、谷之深,把那种磅礴的气势完全表达了出来。站在含鄱口,一种君临城下的感觉油然而生。因此,我们不妨把含鄱口译成Pass of Swallowing Poyang Lake。

同一地点的翻译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这里还有多处。如三叠泉的英文翻译是Three Step Waterfall,而附近的三叠泉缆车的翻译确是Three-Fold Waterfall Cable Car。让人怀疑这两者指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天合谷的翻译也是出现相似的状况,地图上是Tianhe Gorge,图例确是Tianhegu Valley。Gorge 是Valley 的下位词,它更加强调山谷的深、窄和两边的陡峭。但无论用哪一个,都应该尽量做到统一。七彩瀑布译成了Sevencolor Waterfall,而在其宣传图例中,却译作Qicai Waterfall。可以意译,并且在英语中有对应概念,应该意译。翻译成Seven Colors Waterfall似乎较为妥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形式的变更不可能不影响文化的传达,文化意象的变换不可能不影响语言形式的变化。⑤比如,天合谷的翻译Tianhe Gorge也远没有Heaven in Line Gorge来得传神形象。Heaven in Line把天合谷的意蕴完全表述了出来,天成了一条线了,也就是天要合拢来的意思。天合谷的狭窄险峻一目了然。可见,语言的形式变了,它所传达的文化意象就变了。因此,在选择音译或意译的时候,要做出顺应外国游客认知图示的选择。

3.汉语和英文翻译不对应,误译、漏译等问题突出

(1)翻译不对应如:好汉坡的翻译是Stalwart’s

Slope,译者可能不清楚stalwart的意义。据柯林斯双解的解释是:A stalwart is a loyal worker or supporter of an organization, especially a political party,忠实拥护

者(尤指某政党的),并且还是一个低频词。“好汉”明

显不同于“忠实拥护者”。此处,用true man取代stalwart表示“好汉”更好。因此,建议好汉坡译为True Man Slope。

冰川泥砾剖面Bouldey-clay Profile的翻译也有问题。Bouldey为Boulder之误,但是Boulder指的是大石头,查阅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对boulder的定义是:“A boulder is a large rounded rock”(圆形巨石)。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第7版的解释是:“a very large rock which has been shaped by water or the weather”(受水或天气侵蚀而成的)巨石;漂砾。而clay是黏土之意,而汉语的泥砾指的主要是小石头。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是:“小石头;碎石”。因此,把冰川泥砾剖面译成Glacier Gravel Profile较为妥当。因为gravel有“small rounded stones,often mixed with sand”沙砾,砾石(据剑桥高阶双解英汉学习词典第2版)之意,非常符合汉语的泥砾之本意。

(2)误译东林大峡谷Donglin Valley Gorge中

valley和gorge涵义有重合的成分,应该去掉其中一个,根据实际情况应去掉valley而保留gorge。因为翻译时既要考虑当地的地貌特征,又要适当考虑汉语的固有表达习惯。Gorge强调山谷之险峻,而valley属于一般用词。Gorge用在这里就更为贴切。庐山农垦局译成了Agricultural Exploit Station,应为Lushan Agricultural Exploitation Bureau。首先,exploit是动词,显然不能用在地名当中,应用其名词形式exploitation;其次,局的准确译法应为bureau,而不是station,station的中文对译是站。

(3)漏译如将U型谷直接翻译成了U-valley,应为U-shaped Valley为宜。这属于典型的漏译。冰川角峰Horn Peak少译了冰川Glacier。图中还有多处只见汉语的旅游景点,却无相应的英文翻译。如三逸乡冰窖只见Icehouse,却没有三逸乡的对应英译。周总理纪念室译成了Zhouenlai Memorial Hall,总理没有译出来应在前面加上Premier,即Premier Zhouenlai Memorial Hall。恭乾禅师塔Gongqian’s Pagoda缺了禅师的英译。尽管塔多为佛教所拥有,但是其他的宗教中也有塔的身影,塔有很多种。因为这里有“禅师”,所以知道其属于佛教。为避免混淆,这里应加上Buddhist一词以示区分,即Gongqian Buddhist’s Pagoda。另外,一些旅游景点,如:险峰、屋脊岭、天合洞、天合石、三石墚瀑布、息肩亭、万凤园、明耻桥、五教祈福文化园等没有提供英译。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

1.没有顺应外国游客的认知视野

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目的是让以英语为母语或理解英语的外国游客看的,当然应该站在外国游客的视角,而不是站在中国人的视角上。但是在文章中,直接用汉语拼音取代英文翻译的比比皆是,很多地方是汉语和英语混合在一起。

九奇亭和九奇峰的九奇都用汉语拼音Jiuqi翻译就显得平淡无奇。“奇”在这里原指九件奇特的事物。到底是哪九件奇特的事物现在已经无法查考,但我们可以把这个悬念留给游客,让他们去发掘、去感受。方式就是通过翻译,用Jiuqi是无法激发外国游客的心理共鸣的。我们可以把九奇译成Nine Wonders。九奇亭和九奇峰就分别是Nine Wonders Pavilion和Nine Wonders Peak。

大口景区的彩虹瀑布被直接音译成了Caihong Waterfall,如此有意境优美、独特的名称被音译完全破坏了。如果意译成Rainbow Waterfall,这种意境就完全呈现在外国游客眼前。

再拿大校场的翻译为例,译者把大校直接音译为Dajiao,这样翻译就完全把大校场所固有的历史文化意蕴给抹杀了。据历史记载,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时,朱元璋曾扎营在女儿城,并在大校场练兵。本为练武教习之场所,说得更通俗一点,大校场本为古代练兵习武之场所。因此,根据这一背景知识,可以把大校场译为Ancient Military Drilling Field。

庐山也是宗教文化的圣地,中西方宗教在这里相互交融,和平相处。因此,也留下了大量的宗教文化资源,各宗教寺院、观及教堂广布其间。但是,从翻译的实践看,译者没有传达出庐山本应该有的这种宗教文化气息和人文底蕴。如:赐经亭Cijing Pavilion就没有译出其本来的文化韵味,按照意译作Granting Scriptures Pavilion。五教祈福园的翻译也有类似问题,五教本指五种宗教,因此,应译为Five Religions Praying Park。

纵观以上的分析,其翻译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没有顺应母语为英语的外国游客的认知视野。

2.翻译时规范性不足与灵活性过度

宾馆、(迎)宾馆、招待所、旅社、别墅、饭店和山庄的翻译混乱,有hotel, hostel,villa和restaurant等多种译法,如芦林饭店译成了Lulin Hotel,大自然青年旅社Nature Youth Hostel,林赛别墅Linsai Hotel,江铃别墅也是用(Jianglin)Hotel,鑫苑别墅用的还是(Xinyuan) Hotel。金宫山庄Jingong Hotel,崇雅山庄Chongya Hotel,位于庐山植物园的招待所翻译成了Hostel。兴隆酒家Xinglong Restaurant。要知道,宾馆、招待所、别墅、饭店和山庄是不同的,英语中hotel, hostel,villa和restaurant也有诸多差异。因此,该规范的也应该规范。汉语中,我们知道(迎)宾馆、旅社、招待所和饭店是对外营业的,而别墅和山庄一般是为私人所有,不对外营业。而英文中hotel指可以住宿和吃饭的地方;hostel指(为出门在外的人提供廉价食宿的)旅馆、旅社;villa指(自住或出租他人的)别墅;restaurant指饭店或餐馆。

(据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外国游客看到hotel,兴致勃勃地来到某“别墅”或“山庄”就餐,结果却吃了闭门羹或被告知“私人住所,谢绝入内或不对外营业”,岂不扫兴。因此在翻译时也要强调对号入座,而不能张冠李戴,胡子、头发一把抓。

同理,该灵活的也要灵活,以避免单调和刻板。刘重德强调“词义决定于语境,语境是千变万化的,因而词的译法也就不得不随之千变万化”⑦。从顺应论的角度来讲,语言具有变异性使语言选择有了可能,商讨性则保证了语言选择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完成,顺应性使得语言选择具有灵活性,满足了交际的需要。⑧但也不是不讲章法的“灵活”,以岭的翻译为例,就可用mountain、ridge、peak三个词来译,并不需要千篇一律的翻译成mountain或汉语拼音的ling。如:吼虎岭Houhu Mountain;虎背岭Hubei Mountain;土坝岭Tubei Mountain;含鄱岭Hanpoling。而要根据该景点的地质地貌特征灵活翻译,这就是该词翻译的语境,不能拘泥于汉字“岭”对译者翻译灵活性的约束。苏轼在《题西林寺壁》中写到庐山给人的观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尽管如此,岭与峰还是不同的。岭指“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也就是说,岭的高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峰指“高而尖的山头”,它只有一个高点,而山指“地面上由土、石形成的高起的部分”。可见,其强调山是一个整体概念。而英语的mountain与汉语的山对应;ridge与岭对应;peak与峰对应。根据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吼虎岭应译作Roaring Tiger Ridge;虎背岭应译作Tiger Back Peak;土坝岭应译作Earth Embankment Peak;含鄱岭应译作Overlooking Poyang Lake Ridge。类似的神龙岭(原译Shenlong Peak)应译作Magic Dragon Peak。

总而言之,诸多的翻译问题主要在于译者没有顺应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游客的知识结构、认知习惯和文化语言生活实际,无法让他们理解,从而会造成交流障碍甚至是失败。因而也无法达到宣传旅游景点,加强国际交流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③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

⑤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外语研究》2005年第4期,第55页。

⑦ 刘重德:《词无定译,译无定法――〈英汉翻译例句词典〉序》,《山东外语教学》1995年第1期,第40―43页。

⑧ 何自然:《语用学新解》(导读),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导读第21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