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冷暖自知 2014年1期

冷暖自知 2014年1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4 01:36:08
冷暖自知 2014年1期
时间:2023-01-24 01:36:08     小编: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顾城这个人,虽然我不喜欢现代诗,昨天因为突然又想到了,所以把他姐姐顾乡写的《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找出来读完。在法国自然没法买到正版,在网上读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好多长评,突然想到前一阵子看的《蒙马特遗书》,感觉两者的读者评论特别相似。评论大部分都是:总觉得这些死掉的写作者,矫情,不通人情,无病呻吟,其实也没受什么生活的苦就觉得自己可痛苦了,还有质疑家人,教育缺陷,夫妻问题,你们对不起别人,你们要认罪。我看着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点触目惊心,我自然不熟知顾城或邱妙津,不过我总相信文字不会骗人。人就在文里,割舍不开,说他们好的人,吹到天神一般,说他们不好的,就每每扯出变态,矫情这些句子,倒是没有中立者。

但其实真正的艺术家是无法被大世界理解的,也没有必要去被大世界评价,你不能说他们好,还是不好,因为好的地方其实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看不出,不好的地方,也大多是针对社会常理来说,不好。有不少人说邱妙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痛苦,毕竟她没少过吃穿,也没有生活窘迫过,怎么说呢,物质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痛苦,对于不同的人,区别是非常大的。

真正的艺术家是一种天赋的才能,这种才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这样的人生在创作上无比光辉,可是作为人,他们终生都在极乐与极苦之间摇摆动荡。我时常觉得顾城和邱妙津有一些相似,他们都有独特的文体风格,都引领了一部分人的精神,他们都有一个一生挚爱,然后因爱而生,又因爱而死。他们有一个缪斯,激励他们的创作,又因这缪斯的离去,而不能自持了。我有的时候觉得,说人是艺术家,倒不是夸奖,往往像是一种祭祀了。需要极高的敏感,否则不会有细腻的体会,创作不出好东西,以及极低的耐受力,因为创作的本源欲望是宣泄,宣泄是因为感情的堆积。

看《蒙马特遗书》觉得有一种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感觉,这是作者本人的绝命书,她写了很多,去回忆,去质疑,她不相信那个人就真的走了,她一遍遍地说,你还爱我的,你以后会知道的,你不会遇到一个人,像我这样爱你,等到有一天她自己也骗不了自己,自己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已经不爱自己了,从自己的世界里抽身而退了的时候,她就到达了那个顶点,邱妙津用水果刀刺向了自己的胸口,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在巴黎的寓所里。她住在克利希一带,我偶尔路过,时而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个把生命终结在这里的艺术家。

顾城对妻子的爱是偏执而浓厚的,他在最后的几天里,面对妻子和别人在一起的宣告,他和姐姐说:“她是泥土,是空气,是天空,是我的一切。她不在了,世界都塌了。”他对于妻子的感情,爱情,独占欲,亲情,极度依赖,欣赏,他的每一个决定和动作里,都是以两个人去考虑的,他不能容许自己的儿子占了妻子的爱,但是他也爱上过别人。看顾乡的《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写到顾城的妻子笑着说“我要他生他就生,要他死他就死”,“我不怕他的死,我只怕他的活”。

顾城也好,邱妙津也好,都是真正的艺术家。读者看客,可以分析他们的文字,却大概真的不必去解析他们的生死,他们爱上的人,都是普通人,的确,再不会有一个人,像你们这样爱他们。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是不需要,也承担不起那么深重而浓烈的爱情的,爱情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生活的最高处。

埋在糖罐子里,就嫌太多了,痴情的时候,觉得你是诗人,是优雅的个体,热情散去,更多的就是忍耐,忍耐不了,就觉得你是疯子。爱情和独占欲本该是去享受的,可是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其实也不要浓度那么高,那么纯粹的爱情罢了,卦不能算尽,情不可至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