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师”的时代

“大师”的时代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4 00:34:13
“大师”的时代
时间:2023-06-14 00:34:13     小编:

据《汉书・伏生传》记载,“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由此,大师应该是尊称在学问或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人。这似乎又与社会事实大相径庭。

最近几年,学校但凡有人文类学术讲座,都几乎未缺席。演讲者的学术水平也当然参差不齐,有一般教授也有著名学者、专家,但这似乎毫不影响主持人的开场白和结尾。对于主持人简短的话,我却特别认真地听,源于趣味之所在。这简短的几分钟,真如一台戏剧性演出,台词“大师”则是经典。此词一出,各方的反应真是耐人寻味和哭笑皆非。主持人或嘉宾的“大师”一词则把演讲者包装的十全十美,演讲者有微笑默认,也有故作姿态推脱,羞愧者却甚少。而听众似乎麻木得一听到“大师”无数的荣誉、官位背景,差不多手掌都快红透。近几年的国学热更是催生了无数的“国学大师”。略知一点国学知识、留着长长的胡须、频繁亮相于各种媒体的老者,总会与有心之人合力造就“大师”之美名;但是,这位“大师”终于被人识破,不仅是学术甚至连其早期人身背景都存在弄虚作假。而真正能配此殊荣者,却又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季羡林在世时,多次在面对“大师”称呼时始终坚决予以回绝。在学术界,有“南饶北季”之说的饶宗颐先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时,把对自己的“大师”称呼调侃为“大猪”。在“大师”这一至高荣誉面前,他们二老都是那么地十分谦虚,而其他那些所谓的“大师”们呢?

学术界的“大师”现象较之文艺界却大为相形见绌。电视里数不清的文艺类节目中,受邀嘉宾但凡有些名声、一技之长者,飘来的总是主持人那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大师”。台下的掌声、尖叫声都几乎快接近底线,幸亏没有因此而休克致死,不然随之而来的官司中还真不知被告方该是谁。中央电视台今年的一档暑假文艺节目中,又再次从朱军嘴里听到了那熟悉的二字。朱军眼里年轻的小提琴“大师”和钢琴“大师”也并没有一丝推辞美名之意。对于这两位“大师”的背景,本人自认才疏学浅、孤陋寡闻,隔行之人也未敢对其专长作于评价。但朱军冠以“大师”之美名是否过于随意?那些造诣颇深、为人高尚的老一辈同行们又该冠以何名?在一些书法、美术展览会上,“大师”早已是司空见惯,据说这样才能招揽过客。最近几年非常态的养生学,更是“大师”满天飞,而这些被历经包装、打造出来的“大师”也不负重望地带来预期的经济、名义效益。

在经济主导社会、金钱支配精神的当下中国,数不清的“大师”是学术界的悲哀,更是社会的至痛。国家没有真正“大师”是不行的,满天飞的“大师”却会毁掉这个国家的精神。如今我们已迷惘,还是请“大师”回到《瑜伽论》八十二吧,佛尊号才是你的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