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北京,我最向往的地方

北京,我最向往的地方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00:09:06
北京,我最向往的地方
时间:2023-04-06 00:09:06     小编:

至今记得很清楚,高中毕业时的最后一篇作文,老师布置的题目叫《我最向往的地方》。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其明确的目标就是“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边疆,面向基层。也就是响应党的所谓号召,积极报名奔向这四条战线。然而,当时这里隐含的真实含义则是,怂恿我们这些仅十六七岁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报名下农村插队,去当一个什么新时代的新农民。可是,本人却拂却了时代赋予的“美意”,写出的“我最向往的地方”竟是北京,也硬生生地悖逆了园丁的栽培与期待。

作为一名刚满16周岁而并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对北京为何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渴求呢?就彼时讲,本人的心已被缪斯的神箭射中,对缪斯爱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北京是咱们祖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是文学界的名家大师最为集中的文学圣殿,所以,北京自然也就成了我那幼小心灵的耶路撒冷了。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个时刻、那个金光闪闪的美梦,自己终于跳出种种藩篱,于1990年代末,春节一过,便带上区区1000块钱和几件随身用品只身闯荡北京来了。

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它刚好对应了自己当时的心境。那天出了北京站,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一个风光无限的异国他乡,感觉如同婴儿刚来到这世界般新鲜,亦如同中了百万大奖般兴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人群,下面只有靠自己在这个两眼一抹黑的新奇又陌生的河流中漂流了。这时的自己仿佛驶进了茫茫夜海中的一叶扁舟,看不到星星,也望不见月亮。瞬间,又有一种孤独感、一缕凄凉情,宛若绵绵秋雨油然扑面而来……

回想刚来北京那会儿,最可怜的,就是住在紧靠郊区一户人家堆杂物的昏暗的小屋里,就那盏鬼火一样的灯泡,我们那位精明的房东大哥还不肯让它给一个远离家乡的漂泊者多一点温情,只要你看书稍微迟一点儿就熄灯,就悄无声息地切断总电源,叫你脱衣服带起夜都要上演个猪八戒招亲。

有一年元旦的前一天,我“乔迁”到人民日报社以前的一处地处今天东五环外的临时周转房,那房子是用一些拇指厚的水泥薄板连缀起来的,它们对奔袭而来的寒流根本没有一点儿抵抗的能力。所以室外是滴水成冰,室内就是呵气成雾;屋外北风呼啸,屋内凉风萧瑟。这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刻,我的“家”中只有垫的和盖的各一床薄薄的小被,晚上冷得只听见上牙对着下牙敲木鱼。怎么办?就把所有能翻得出来的单衣一件又一件地往蜷缩在被窝里的躯体上叠罗汉。想想这样做的结果,是不是最多也只能算作给自己的心理平添一点儿自我慰藉?因为盖上这几件薄如蝉翼的单衣,实际上几乎是麻雀屙屎――白恭(白功),人躺在床上仍旧如躺在冰面上一般。那种刻骨蚀心的冷峭,那种孤立无援的寒寂,怕是这一辈子也不能从自己的心理上抹去了,今天回想起来,哪怕是盛夏季节仍会不寒而栗。不过,一想起全中国甚至普天下还有无数的阶级兄妹,仍如我辈一样在饱受着这种种苦难的折磨,心之底部就好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了一束火苗,倒有点微慰。

万岁,阿Q精神!

还有,离开了故乡,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撇下了天伦之乐,买菜做饭,洗衣收拾家,样样都得自己上阵了……个中滋味只自知。谁让你痴迷文学呢?谁让你不甘心平庸呢?谁让你被理想与抱负所劫持所折磨呢?还是老人家讲得好,“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嘛!哈哈……

在北京这个码头上站稳脚步后,随着来北京闯世界,而对人类苦难更为深切的体验,随着眼界的进一步扩大,随着生活内容的更为多彩多姿,思想也被锤炼得更为成熟了,对生活的认知也更为深刻更为清晰了,人生经验也更为丰富了,创作素材也更为广阔了,信息也更加灵通了。这时重新铺开文学这块画布再来涂鸦,也就能够水到渠成、驾轻就熟得多了。从这些年的创作历程看,北京,无疑成了我文学的助推器,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舞台。这里,有丰富多姿的文学报刊,有此起彼伏的文学活动。随着人脉之网一步步织就,随着社会资源一日日丰富,自己自然如鱼得水,不仅能得到许多师友的有益指教,发表起作品来也得到了极大的方便。要知道,半斤八两的作品,到了编辑部,有朋友与没关系那待遇可能便是存与亡的区别啊!而当自己的作品不断地见诸名刊大报后,反过来又提升了自己创作的信心与热情。就此来说,如果当年自己不走出来,不到北京闯荡一番,广开视野、广结人缘,而是一直拘泥于家乡的县城,那可是万万达不到今天的收获,不觉让自己越发依恋北京这一人文环境,越发离不了北京这块文学的风水宝地了。

记得西方有位哲人讲过“苦难是人类精神的磨刀石”。那就让自己把所经历的这一切,化为事业的基肥,把所遭受的种种磨炼与苦难,作为收割理想的镰刀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