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宠儿》:关于 黑人文化的突围

《宠儿》:关于 黑人文化的突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2 00:12:20
《宠儿》:关于 黑人文化的突围
时间:2023-08-22 00:12:20     小编:曹大军

根据托尼莫里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宠儿》于1998 年10 月由美国滚石电影公司搬上了银幕。电影由著名 导 演 乔 纳 森 戴 米 ( JonathanDemme) 担任导演、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芙蕾 (Oprah Winfrey) 担任制片人兼主演。小说发表于 1987 年,为作家带来了包括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数不清的荣誉。奥普拉于小说出版后不久购买了其电影版权,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将其搬上了大银幕。对奥普拉来说,这是个莫大的成功。但好莱坞的商业统计数据表明,该电影总制作成本高达 8500 万美元,包括后期宣传推广费用约 1500 万至 2000 万美元,而票房只勉强达到 2400 万美元。(Mask,273) 依照好莱坞的商业标准,这部电影是名符其实的惨败之作。

然而,票房的惨淡不能抹杀这部电影的文化价值。电影通过一个普通黑人家庭的悲剧故事,重现黑人在白人文化环境中寻找自我、重构历史、重建民族文化的艰难过程。电影弘扬黑人文化,在白人文化霸权环境里发出呐喊,是黑人文化的突围。

一、黑人历史的重构

这部电影采用女性视角,以赛斯 (Sethe) 为叙事者,讲述了她在奴隶制下的经历。电影一开始,蓝石街 124 号房子里的小幽灵不断地玩恶作剧,致使赛斯的两个儿子不堪忍受而决意出走。家里只剩赛斯和小女儿丹芙相依为命。镜头跳转至八年后的一个夏日,保罗D 出现在赛斯家门口。保罗D 的到来又一次勾起了赛斯的伤心往事。几天后,保罗D 决定留下来,和赛斯共同开始新生活。两人的亲密关系很快被一个身着光鲜衣物的神秘女子终结。她就是宠儿。宠儿很快将保罗D 从二楼赛斯的卧室逼到楼下,继而是仓房,最终保罗D 搬到了地窖。宠儿诱使保罗D成为她的情人。进退两难的保罗D 离开赛斯的家搬去了教堂独住。至此,蓝石街 124 号完全成为女性的世界。

电影以赛斯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奴隶母亲在奴隶制下的遭遇。年轻的奴隶母亲,不堪忍受白人奴隶主对她尊严的践踏而选择北逃,她成功地将三个孩子送上了北上的马车,继而只身一人出逃,并在途中生下了第四个孩子。电影中,这个过程极具视觉冲击,震撼心灵。学校教师命人将她打得皮开肉绽,她背上的伤疤形似一颗苦樱桃树,血肉模糊、脓包遍布。她的双脚疼痛难忍,寸步难移,肿胀如同河里飘过的尸体。在俄亥俄河边的一艘弃船中,她的血液与羊水几乎将婴儿淹死。赛斯最终成功到达北方与孩子们团聚。这个过程在电影中得到了重点的渲染和刻画,而男主角保罗D 在小说中的主要经历则被刻意地删减。在小说中,莫里森重笔浓墨地描绘了保罗D在出逃被抓后的一系列遭遇,尤其是他在乔治亚州被用链子和其他 45 个黑人拴在一起挖水沟的经历。保罗D 被迫食用白人看守的精液,被毒打,住在水沟下面的木箱子里,差点被暴雨导致的洪水淹死。保罗D 最终与他们一起逃出,在印第安人的指点下,沿着花儿盛开的方向,到达了北方,遇到了赛斯。保罗D 的遭遇 隐喻性地指涉了无数像他一样遭遇过非人虐待的黑人男性在奴隶制及重建时期的经历(Mask,281)。保罗D的经历被遗忘在银幕之外也许有众多考量,如缩小电影的视角范围,但最重要的恐怕是为了迎合女性观众的观影体验。(Mask,282)

如同小说一样,这部电影采用多重叙事声音,将过去与现在、生与死、自由与奴役之间的界限模糊,使观众跟随角色的思绪而游离于这种种界限之间,观影的同时完成了自身对这段历史的体验。电影镜头将角色脑海中的回忆以画面呈现出来,碎片式的回忆穿插其中。如保罗D 初到赛斯家时,看到赛斯的房子,心中闪过在甜蜜之家的经历,链子链起来血肉模糊的亲人们,看到赛斯死去的女儿,往日饱受摧残的屈辱一幕幕涌上心头。电影利用自身独特的叙事手段,广角、重叠、快闪、视角等都将作家笔下的描写以画面呈现出来,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二、文化霸权与突围

在美国文化环境中,黑人由于历史地位、种族、经济、教育、宗教等各方面的复杂原因成为文化关系中的被支配方。黑人常被诟病缺少自己的历史,而黑人艺术家则通过书写个体历史继而构建黑人种族历史。这种逆主流而进的努力充满了风险,如电影票房惨淡。电影的商业失败有因可循。电影的沉重主题引来了两派对立的评论,主流媒体如 《纽约时报》对电影制作方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许,但认为电影本身差强人意,而黑人媒体的主要目标是吸引黑人群体前往影院观看。尽管电影制作精良、宣传到位、演员阵容强大,但没有得到黑人观众的认可。 (Mask,284) 电影制作方以为,这部家喻户晓的小说为作者带来过数不清的荣誉,电影也可以取得巨大成功。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愿意去电影院体验或回忆这样的痛苦历史。

好莱 坞 资 深 影 评 人 哈 登 怀 特 ( HaydenWhite) 曾敏锐地指出,好莱坞电影是欧美白人主流文化封锁下的电影文化,这种文化霸权确保白人的价值观得以维护和推广。为了捍卫白人文化在好莱坞的绝对领导地位,文化霸权排斥黑人文化在好莱坞的展现,并会全力抹杀这种非主流文化。(White) 电影 《宠儿》就是这样一部不合时宜的片子,它要重现小说为读者描绘的黑人的种种心酸遭遇,奴役、割裂、虐待、创伤、流血、死亡等 难以言说的历史。电影改编是对小说的再创造,是小说的延伸,与小说一起完成了对黑人历史的重构。白人祖先为了自由远渡重洋来到美洲,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自由的意义和价值,却将另一群人奴役,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拒绝观看和褒扬这样的电影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白人和黑人都不想去重温 一段白人和黑人都不愿回忆的历史(Morrison,49),也不愿 直面自己对奴隶制的感觉(Mask,286)。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商业上的失败就否定这部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它是黑人文化在白人文化环境中的突围。首先,对文学的改编是将高雅文化大众化的过程。长期以来,文学被视为高雅的文化形式之一,文学阅读只是部分人的选择,而文本研究更是属于少数学者的学术活动范畴。普通读者对文学的阅读更多地停留在语言层面,深层次的分析、交流和共鸣实现难度大。电影则以其广泛的受众占据了大众文化领域的重要席位,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电影观看能为更多无法或无暇阅读文学的人提供体验机会。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的上映就是对小说在更广泛范围内的推广。

其次,电影将黑人的集体失忆唤醒。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更多的参与者得以亲身感受自己祖先曾经历过的痛苦。奥普拉曾说: 我曾以为我了解这段历史,但我现在意识到我曾经只是在理论上理解这一切困难、痛苦、伤害。你可以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它,而在 《宠儿》的制作过程中,我 第 一 次 真 正 地 开 始 了 解 这 段 历 史。(Stodghill) 而观众尤其是黑人观众的观影过程就是对祖先悲惨历史的共同回忆过程,电影为黑人和白人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提供了契机。奥普拉认为美国目前的种族问题根植于整个国家不能真诚地面对历史,她说: 如果你不承认创伤曾真实存在过,你就会继续背负它, (集体的历史和创伤)和个人的历史和创伤没什么区别。如果你治愈了创伤,它就不会继续流血。 (Stodghill) 电影所重构的历史有机会在观众的观影过程中得到展示,从而唤醒黑人的集体失忆。

三、结 语

电影 《宠儿》用电影语言再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延伸了小说的维度,重构了黑人的历史。电影的主要叙事者赛斯在奴隶制下的遭遇奴役、屈辱、伤害、反抗、弑婴,也是整个黑人种族的集体经历。电影重构黑人历史、重现黑人文化,是非裔美国人在白人文化霸权中的奋力突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