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观世音形象简介

观世音形象简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3 01:10:13
观世音形象简介
时间:2022-08-03 01:10:13     小编:陈宝根

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地位,在《西游记》回目中出现观

音形象的有:《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西显圣化金蝉》、《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黑怪》、《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大圣殿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行者假名降怪猴观音现像伏妖王》等等。另外也有很多回目中不曾标出观音而内容中出现了观音形象。观音的活动贯穿于整个取经过程中。小说《西游记》则借观音帮助唐僧师徒克服取经困难的情节,艺术性地再现了称名救苦,随类应现的观音形象。对观音形象的考察也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内容之一。

历来研究者对于小说中观音形象进行了多层次的解读,其中有从古代民间观音信仰来考察观音形象,有周秋良的《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的,如张锦池的《论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从民俗学角度来把握小说中观音形象,如陈文新的《西游记与民俗文化》。

周秋良的《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认为小说中塑造的观音形象体现了古代民间观音信仰,也就是说,古代民间的观音崇拜热潮是小说塑造观音形象的源泉。明代社会三教合一,从皇帝到普通民众对佛教信仰的推崇,对观音的信仰更为突出。在一般人心目中,观音的地位不只是超过了其他菩萨,甚至超过了佛祖。在当时的皇宫里还出现了观音神授经书的传说,如永乐之妻徐皇后(1362年一1407年)在焚香静坐诵经时,忽见阁中充满紫金光,观音菩萨现身,她的意识也随着观音到了曹门者崛第一道场的净土世界,观音在此授与她《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她醒后取笔记下了此经,并命名为《大明仁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还把永乐皇帝能顺利登位,归功于持念此经的灵验。同时,在民间宗教信仰中,观音成为它们供奉的主要神抵,把观音与吕祖、济公、关帝等相提并论。在这种民间宗教逐渐兴盛的环境下,观音信仰更为世俗化,整个社会对观音的热情非常高,各种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尼庵也遍及全国各地,不可胜数。如明朝万历年间(约万历二十年,1592年),宛平知县沈榜对北京城内外的寺庙进行调查,根据其《宛署杂记》可知,北京城内有观音寺七座、城外六座;观音庵城内八座、城外十座;观音庙城内一处、城外二处;观音堂城内三座、城外七座,共计四十一座寺庙。单是一个北京城内外,就有四十一座观音寺庙,由此可以窥见全国各地观音信仰的盛况了。

《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就是这种观音信仰下的反映。小说全面表现了民间观音信仰的内容,不仅把一些流传的民间观音故事纳入到具体情节中,如观音化老母、观音现鱼篮等等,同时还通过一些热情洋溢的赞语来表达人们礼拜观音的热情。如金头揭帝去请菩萨来降白龙,那菩萨降了莲台,径离仙洞,与揭帝驾着祥光,过了南海而来,有诗赞曰:佛说蜜多三藏经,菩萨扬善满长城,摩诃妙语通天地,般若真言就鬼灵。致使金禅重脱壳,故令玄奖再修行,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当观音帮助行者收服了熊黑怪,带回落伽山,又有诗赞曰:祥光蔼蔼凝金像,万道缤纷实可夸。普济世人垂悯恤,遍观法界现金莲,今来多为传经意,此去原无落点瑕,降怪成真归大海,空门复得锦裂装当观音随着悟空去五仙观,又有诗赞曰:玉毫金象世难论,正是慈悲救苦尊,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几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绝点尘,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生。②这些普济世人、慈悲救苦等等的赞语正是人们对观音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看法。 从神魔小说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游记》的出现,使得观音从顶礼膜拜的符号,变成了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观音的神力与现实相联系,从抽象变成为独立的存在实体,成为了一个文学典型。取经故事传播过程中对于观音菩萨的塑造,也反映了佛教世俗化的过程。 张锦池的《论西游记的观音形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认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想象中的自我,集中表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因此集母性力量和女性美于一体的观音女神寄予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文章通过论述观音与孙悟空的关系,惜之用之、束之诲之、勉之助之、谅之容之,写出了观音是帮助孙悟空取经成功、道德完善的重要女性。唯才是举、慈悲善良的观音与不会用人、宠债轻贤的玉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音成为悟空的良师益友,这实际上是作者对朦胧平等自由观念的向往,折射出现实社会的丑陋和罪恶。

陈文新的《西游记与民俗文化》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了观音的世俗性、人情味,认为观音在作品中的母性品格表现得十分明显,孙悟空作为一个被佛封为斗战胜佛的英雄角色,对观音女神有着一种深层的母性依赖心理,观音对孙悟空也时常表现出一种广博的母性关爱。作为母亲,她会在悟空遇难时伸之以援助之手,当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时,观音第一个去探望他,并诉之以解脱之法;悟空会在无处可去时找观音垂泪诉苦,观音则会像一慈爱的长者耐心询问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并细心安慰: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悟空也是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菩萨,会对她发牢骚:这菩萨也老大惫懒!该他一世无夫!。正是这些细节刻画增添了观音浓厚的人情味,使其形象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